新年也要美美地吃~
作者丨燕小六
來源丨醫(yī)學(xué)界
“每逢佳節(jié)胖三斤”。
畢竟,無論身處何方,與誰共慶,富有或貧窮,
吃頓好的——尤其是家里的味道——,那是能還魂的事情。
吃的時候是真爽,吃完以后,后悔也是真真的。
什么?你精挑細選地吃,嚴格控制熱量,還是像吹氣球一樣,鼓起來了?
——英國廣播公司(BBC)出品紀錄片《碳水的真相》(2018年上線),給你答案。
英國是西歐肥胖率最高的國家之一。每10個英國人里,就有3個肥胖者。
先給大家普及一下肥胖定義。
按世界衛(wèi)生組織的說法,體重(按公斤計算)除以身高(按米計算)的平方,得出身體質(zhì)量指數(shù)(BMI)。
BMI≥30,即為肥胖。
《碳水的真相》策劃人、出鏡記者Xand,是一名醫(yī)師。
擁有“公共健康”專業(yè)知識的他,一度胖到240斤。
瘦身成功后,Xand結(jié)合科學(xué)研究,發(fā)現(xiàn):這些年,油脂被冤枉了。真正催肥的食物,是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是人體最主要的能量來源之一。
《碳水的真相》告訴我們,日常吃碳水化合物的飲食習(xí)慣,始于1.2萬年前。
那一天,我們爺爺?shù)臓敔數(shù)臓敔敗臓敔敚退男』锇閭?,突然厭煩住山洞、摘野果、吃生肉?/span>
他們找塊地方。你一間屋、我一間房地生活。大家各自圈塊地,開始耕種。
最初,人類和碳水化合物相敬如賓。
直到邁入信息化時代。
食物更易獲得。精加工食物占據(jù)超市半壁柜臺。但人類的運動量大幅減少。胖子越來越多。
與此同時,糖尿病、腸癌、甚至不孕不育等,都被證實:源于錯誤選擇碳水化合物,并大量攝入。
碳水化合物分為3類:
米色碳水化合物,又稱淀粉類、主食類,家族成員包括面包、意大利面、土豆等;
白色碳水化合物,各種糖,以及含糖的飲料、包裝食物;
綠色碳水化合物,包括各類含有纖維的水果、蔬菜。
其中,米色和白色碳水化合物被視為“萬病之源”。
你來看:一根香蕉,一片烤面包,一杯果汁,一碗牛奶泡麥片,量不多吧?看著豐富、健康吧?
你知道,這些吃下去后,身體會分解出多少熱量?
答案是:相當(dāng)于28塊方糖。
遠遠超出每日身體所需。消耗不掉的熱量就會在體內(nèi)儲存起來,轉(zhuǎn)化為脂肪。
再來做個測試:下列食物中,哪個是含糖大王?
齁甜的巧克力麥芬,相當(dāng)于10塊糖。
沒啥甜味的白面包圈,約11塊。
一塊蒸土豆,19塊。
吃起來好甜的草莓,4塊。
和草莓同樣分量的一碗米飯,20塊。
志愿者們?nèi)裤卤疲涸?!也!不!吃!米!飯!了?/span>
即使你避開米飯,轉(zhuǎn)投面包,也可能無濟于事。
因為,有些人的基因代碼和碳水化合物,“不兼容”。
即別人吃一碗米飯,分解出20塊糖的熱量。而你,可能是22塊、25塊。
有些前瞻性研究已有發(fā)現(xiàn):把餅干放進嘴里,咀嚼。記錄餅干在口中變味的時長。
變味所需時間越短,說明身體對淀粉“越友好”。
這是因為,口腔中含有高濃度淀粉酶。
這些酶能把淀粉大分子,分解為可以嘗出味道的糖類小分子或類糖小分子等復(fù)合碳水化合物。后者能平穩(wěn)、和緩地提供能量。
翻譯成人話:越快嘗出米面的口味來,越不易因碳水化合物而胖。
提供一個自我檢測“碳水化合物耐受水平”的方案:
1.買一包不加鹽的小餅干;
2.拿一塊,放嘴里,嚼;
3.如果30秒都嘗不出味道變化,那就得謹慎吃糖漢堡米飯面條……等白色、米色碳水化合物。
看到這里,心急者估計要揭竿而起:為了減肥,今天開始拒吃一切碳水化合物!
這不可能!
首先,碳水化合物在食物界廣泛存在。往上劃兩頁,蔬菜、水果,可都是“綠色碳水化合物”呀!
其次,你的身體終會因為缺乏這一營養(yǎng)物質(zhì)而報警。
再次,切斷某種“不健康”食物的攝入,每一頓都計算、稱量卡路里,或許能堅持一時,但不長久。
營養(yǎng)師、內(nèi)分泌醫(yī)生們給出更合理建議:盡可能選擇“好的”碳水化合物。
比如,增加抗性淀粉的攝入。
這是一種難以消化的纖維。會通過食道、小腸,進入大腸,然后被腸道細菌吃光光。
抗性淀粉存在于綠色碳水化合物以及全谷物中。用全麥制成面包,抗性淀粉含量就非常高。
此處加黑加粗提醒:購買全麥面包,一定要看標簽。全谷物有股淡淡的苦味,商家們?yōu)樽非罂?/span>(xiao)感(liang),會加很多糖。
早飯時,可以在家煮燕麥粥(無糖的那種)。
覺得口淡?加一兩顆草莓。
不夠飽?再來個白水煮雞蛋。
高纖維,低升血糖指數(shù)。
特別饞咖喱飯了?可以用全麥谷物代替米飯,配一份花椰菜、菠菜做的咖喱醬。
仍然含有碳水,但纖維含量也很驚人。
意大利千層面也是可以吃的——只要你把面,換成茄子。
愛吃“甜品”的菇?jīng)鰝?,不用完全忌口!草莓沾上純黑巧克力醬,吃一兩顆,腸胃、心理負擔(dān)都不大。
或者來塊青檸派:料理機打碎堅果、做餅底。碳水化合物秒降一半,纖維含量則翻番。
研究人員邀請多名2型糖尿病患者、肥胖者,接受這一飲食調(diào)理。
這些人需嚴格控制白和米色碳水化合物攝入,但不限制綠色碳水化合物的攝入量。每天,他們都會在線分享、交流當(dāng)日食譜。
2周后,有的受試者瘦掉3公斤。高密度脂蛋白(優(yōu)質(zhì)脂蛋白)增加10%。
有的腰圍縮水10公分。
有的血糖情況明顯改善。
更重要的是,沒有人抱怨:我餓瘋了!我恨這個活動!
大家都認為,每天吃得好、吃得飽,更有動力“瘦身”了。
最后的最后,針對單身狗、做飯無能者,《碳水的真相》還給了一些小技巧。
實在是饞面包,又買不到健康、全麥的品種,或許可以“冷處理”。
把面包放進冰箱,冷藏一宿。這樣能使面包里易消化的米色淀粉,轉(zhuǎn)化為抗性淀粉。
還有,食物經(jīng)過烹飪、冷卻、再烹飪、再冷卻,脂肪與油類會越來越多地附著在淀粉分子上,使其極難消化。
基于此,蒸好的米飯被凍過、再蒸,然后滾燙著吃,分解、吸收糖的速度會減慢。
但特別提醒:吃燙食會增加食道癌風(fēng)險!
要吃,還是要命,大家自己斟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