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目】
[作品介紹]
[注釋]
[譯文]
[賞析一]~~[賞析四】
【古風泊客一席談】
桓靈時謠
[漢詩·樂府·雜辭】
舉秀才,不知書。
舉孝廉,父別居。
寒素清白濁如泥,
高第良將怯如雞。
[作品介紹]
《桓靈時謠》是東漢末年的童謠,指出孝廉、秀才選舉制度的荒謬之處,刻畫了腐敗官吏的污穢、虛偽的形象。《桓靈時謠》以銳利的目光,犀利的筆鋒,諷刺的手法,尖刻的語言無情揭露了朝廷的腐朽,有利地怦擊了選舉制度的虛偽性,顯示出強有力的戰(zhàn)斗性。
[注釋]
①秀才:漢代為舉士的科目,要文才出眾的人才能當選。
②察:選拔。
③孝廉:本來是漢代選舉宮吏的兩種科目?!靶ⅰ敝感⒆樱傲敝噶疂嵵?,后來合稱“孝廉”。
④寒素:漢晉時舉拔士人的科目名。一說指出身清貧。
⑤清白:也是漢代選拔士人的科目名。一說指為官清廉。
⑥高第:漢代選拔士人的科目名。一說指出身豪門。
[譯文]
被推舉作秀才的人竟然不識字。
被薦舉作孝廉的人竟然不贍養(yǎng)父母。
被選拔為寒素、清白的人竟然像污泥一樣骯臟,
被稱為是干吏良將的竟然象雞一樣膽小。
《桓靈時謠》始見于《抱樸子·審舉》。《抱樸子·審舉》載:“靈、獻之世,閹官用事,群奸秉權(quán),危害忠良,臺閣失選用于上,州郡輕貢舉于下。夫選用失于上,則漢守非其人也;貢舉輕于下,則秀、孝不得賢矣。故時人語曰云云,蓋疾之甚矣?!睆闹锌梢钥闯鰱|漢末年閹官、群奸濫用職權(quán),胡亂選用人員任職,將一些庸才、蠢才置于重職之位,給國家和百姓帶來不少危害?!痘胳`時謠》正表明百姓對這種人事制度的疾恨。
佚名
貳/
“舉秀才,不知書”,詩篇首先開門見山,單刀直入地點出一個重要的選舉科目一一秀才科加以解剖。按照秀才科的規(guī)定,才學出眾的優(yōu)秀人物才能入選;但是現(xiàn)在被舉出來的秀才,卻連字也不識,是個文盲。真是莫大的笑話。
但是笑話豈止于此。“察孝廉,父別居”按孝廉科的規(guī)定,入選的人應該清正廉潔,把父母侍奉得很好。但這些因“孝順廉潔”被選舉出來的兒郎們卻拋棄父母,讓他們搬出家門,到別出安家。真令天下父母寒心!
候補的官吏是這個樣子,那么,進入仕途的怎么樣呢?作者筆鋒一轉(zhuǎn),五、六兩句又給我們勾勒出了這些人的有趣嘴臉?!昂亍庇腥私忉尀樘幧碡毢娜耍案叩凇眲t解釋為“高門大族”,均未妥。觀《后漢書》中的有關(guān)記載,舉高第應訓者都屬于優(yōu)等。以示與一般不同,故高第應訓優(yōu)等。那么和高第相對的“寒素”亦應別尋解釋。《宋史·劉熙古傳》中有 這樣一段評語性;“篤厚,雖顯貴,不敢寒素”,蓋謂為官清廉,雖貴不貪,如孟子所說的“富貴不能淫” 之類的人。據(jù)此意推,則“寒素清 白”亦即高度清白,高第良將亦即優(yōu)等良將。兩句意思是說那些經(jīng)過考課,被評定為“高度清白”的良臣卻污濁得象一堆堆污泥,臟得無以復加。那些被舉薦出來的“優(yōu)秀將領(lǐng)”,打起仗來膽怯得象一只只雞子,聞聲而跳,繼之以飛,膽小得難以想象。
你感到好笑嗎?這卻是嚴峻的事實?!逗鬂h書·西羌傳》載:“諸將多斷盜牢廩,私自潤入,皆以珍寶貨賂左右,上下放縱,不恤軍事”?!段逍兄尽份d:“遣將出征,每戰(zhàn)常負”?!?/span>資治通鑒·漢紀五十》載靈帝令公卿檢舉刺史,二千石為民蠢害者,三公中的兩位對宦官子弟“雖貪污穢濁皆不敢問” 反而“虛糾邊遠小郡清修有惠化者二十六人……”。聯(lián)系這些史實,就會感到詩篇所寫是可信的。
詩篇出色地運用了對比手法。 每一個相對獨立的意義單位(前四句兩句一個,后二句一句一個)都采用了名實對比的手法,通過有名無實,名實相反的鮮明對比,讓對象作自我否定,收到了強烈的諷刺效果。前四句三字一句,后二句七字一句,節(jié)奏先緩后促,氣勢跳蕩飛騰,讀者有一種拾階而上、漸窺高山般的美感。
佚名
叁/
“舉秀才,不知書?!狈才e作秀才科的人,本應文才深秀、學富五車,但實際上卻連字都不識,于是便產(chǎn)生了名與實強烈的對比,夸張又并不讓人覺得虛誕。
“察孝廉,父別居。”孝、廉本來兩科,后來合而為一,應是事親孝順、處事廉潔之人當選。這里復詞偏義,重在講“孝”。孝之最為基本的,就是奉養(yǎng)雙親。但這位被薦之人,竟是與父親分居而住,就中國古代家庭觀念來看,無疑是不孝之舉了。
“寒素清白濁如泥”,寒素與清白,可能是性質(zhì)相近的兩個科目。漢代察舉科目,只隨皇帝高興與需要而定,所以并不固定?!稌x書·李重傳》中講到舉寒素要符合“門寒身索,無世祚之資”的條件,選舉制度漢晉相延,變化不應很大。范嘩在《后漢書·揚雄傳論》中說:“中興以后,復增淳樸、……清白、敦厚之屬?!笨梢姸叨际沁x舉科目。一般科目之名稱與它所要求的品質(zhì)應是相當?shù)摹9是灏?、寒素科出來的,應是出身清貧、為官清正之人,而實際上,勞動人民的評價則是“濁如泥”,可見他們是當不起那四個字的。
“高第良將怯如雞?!睗h代不僅文官由重臣推薦,武將也如此?!稘h書·昭帝紀》:“始元五年,詔舉郡國文學、高第各一人?!薄逗鬂h書·安帝紀》:“永初五年七月,詔三公、特進、九卿、校尉,舉列將子孫明曉戰(zhàn)陣任將帥者?!贝蟾盼鋵⒅e,均要求“列將子孫”,正因此,此科目才取名“高第”吧。高第與文學對舉,在此又與良將并舉,可知與上面“寒素清白”一樣,是兩個相近科目。被薦之人,應“剛毅武猛,有謀謨(《順帝紀》)”,然而實際上卻膽小如雞,這真是滑天下之大稽了。
這首民謠,用一兩個典型的細節(jié),通過形象的比喻與夸張,將一個個名不符實的推舉現(xiàn)象并列起來,將封建時代選拔人材的虛偽、腐朽與可笑揭示得淋漓盡致,表現(xiàn)了勞動人民高超的戰(zhàn)斗與諷刺藝術(shù)。
全球漢詩總會秘書長陳圖淵《名詩逸賞》:這首童謠主旨鮮明,感情憤激,語言犀利,嘲諷辛辣、篇中通過“秀才”不才,“孝廉”不孝,“寒素清白”污濁如泥,“高第良將”怯懦如雞這類荒唐、丑惡現(xiàn)象的典型慨括,對當時的選舉用人制度,社會道德風氣進行r絕妙的姒剌、無情的揭露和猛烈的抨擊。
佚名
肆/
童謠,就是兒歌。一般兒歌內(nèi)容大都天真有趣而無深意,但經(jīng)受住歷史長河沖刷淘洗流傳至今的這首童謠,卻是一個反映社會現(xiàn)實、含義深刻的精品。
桓、靈,指東漢末年的桓帝、靈帝(公元147年至189年在位),這時,近四百年的漢王朝幾經(jīng)起落,已經(jīng)到了崩潰的邊緣。當時土地兼并加劇,階級矛盾尖銳,政治更加腐朽。皇帝多是幼年登位(桓帝15歲,靈帝12歲),愚頑無知,外戚、宦官、官僚集團爭權(quán)奪利,傾軋不休,朝政黑暗,賄賂公行,只有蠅營狗茍的黑暗官場,沒有治國衛(wèi)家的賢臣良將,童謠反映的就是這種狀況。
童謠的前兩句說的是漢代的選官制度,我們后人熟悉“范進中舉”的故事,那種考試做官的科舉制是從隋唐時才正式開始。漢代科舉主要方法不是考試,而是中的“舉”即“察舉”制度。舉,推薦;察,考查。各級行政長官觀察、發(fā)現(xiàn)并向上級推薦人才,朝廷加以考核、任用。當時主要科目有秀才、孝廉、賢良文學等。顧名思義,“秀才”一定是優(yōu)秀的知識分子,“孝廉”還要有孝敬父母友愛兄弟等突出品德,這樣的人做官后才能政績卓異。但事實正相反,推薦為秀才的根本沒讀過書,推薦為孝廉的竟和自己的老父親反目成仇,分開另住,這難道不是極大的諷刺么?
詩的前兩句說的是具體的選官制度,后兩句就概括了整個官場狀況,是由個別到一般的過程。說的是:號稱出身貧寒、道德高尚的官僚們,其實無惡不作、骯臟不堪,行為穢如污泥;號稱能攻善戰(zhàn)、出身豪門大族、不可一世的“良將”,遇到征戰(zhàn)關(guān)頭,卻又膽小害怕,怯敵畏縮連雞都不如。這就是說,整個漢朝的政治、軍事各方面都腐朽透頂,已經(jīng)維持不下去,走到瀕臨滅亡的邊緣。
事實上靈帝還在位時,導致漢朝覆滅的空前的農(nóng)民運動黃巾軍大起義(公元184年)就爆發(fā)了。
佚名
《桓靈時謠》 [漢詩·樂府·雜辭]
舉秀才,不知書。
被推舉作秀才的人竟然不識字。
秀才:漢代為舉士的科目,要文才出眾的人才能當選。
舉孝廉,父別居。
被薦舉作孝廉的人竟然不贍養(yǎng)父母。
孝廉:本來是漢代選舉宮吏的兩種科目?!靶ⅰ敝感⒆?,“廉”指廉潔之士,后來合稱“孝廉”。
寒素清白濁如泥,
被選拔為寒素、清白的人竟然像污泥一樣骯臟,
寒素:漢晉時舉拔士人的科目名。一說指出身清貧。清白:也是漢代選拔士人的科目名。一說指為官清廉。
高第良將怯如雞。
被稱為是干吏良將的竟然象雞一樣膽小。
高第:漢代選拔士人的科目名。一說指出身豪門。
很奇怪,流傳至今的漢魏童謠都是現(xiàn)實性的政治童謠。
泊客總結(jié)了一下,都具有一下幾個特點:一是淺顯易懂;二是朗朗上口;三是戰(zhàn)斗力特別強。前兩個特點是為了便于傳誦,后一個特點才是真正目的。也即,這樣的童謠達到了形勢與內(nèi)在的高度統(tǒng)一,也因此能流傳近兩千年?!?span style="font-size: 14px; line-height: 25.6px; text-indent: 32px; background-color: rgba(255, 255, 255, 0.6);">桓靈時謠》即是如此。
《桓靈時謠》 的寫作方法很有特點,都是先揚后挫。舉秀才、孝廉,以及選拔寒素、清白,推舉干吏良將都是當時朝廷行之有效多年的選拔人才和官吏的方式,都對當時的政經(jīng)社會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
而在桓靈時代,秀才居然不識字,孝廉竟然不贍養(yǎng)父母,寒素、清白的人竟然像污泥一樣骯臟,干吏良將的竟然象雞一樣膽小。來了一個強烈對比,完全失去和違背了人才選拔以及官吏提拔的初衷和目的??上攵?,桓靈時代的社會已經(jīng)禮樂崩壞,政治黑暗已經(jīng)到了無可復加的地步。
《桓靈時謠》通過描寫桓靈時代人才選拔、官吏提拔的結(jié)果描寫,抒發(fā)了人民對于閹奸當?shù)?,賣官鬻爵的無比憤怒。也揭露了行將就木的桓靈朝廷其時已經(jīng)到了瀕臨滅亡的邊緣。
點擊輯期圖標,暢游古詩文世界。
《漢魏六朝詩選》
漢魏六朝是我國古代詩歌逐漸成熟的重要時期,這一段時間既有采自民間的樂府詩,也有文人創(chuàng)作的五言、七言詩;既有南方清麗婉約的詩歌,也有北方的鏗鏘之聲。本書選錄詩約300首,分為九部分:漢詩、魏詩、晉詩、宋詩、齊詩、梁詩、陳詩、北朝詩、隋詩;分4卷,漢詩一卷,魏晉詩一卷,宋齊詩一卷,梁、陳、北朝、隋詩合為一卷。全面的反映了當時各個朝代各詩人的不同風格和內(nèi)容。余冠英突出了各時期的風格和代表作家,詳加注釋,是讀者了解漢魏六朝詩歌的入門必備之冊,既可以作為專業(yè)人士的備用資料,也可以作為文學愛好者收藏典籍。
作者:項籍等
編訂:余冠英等
成書時間:1958年
心 · 養(yǎng)性 · 品生活
這世上有三樣東西是別人搶不走的:
一是吃進胃里的食物,二是藏在心中的夢想,三是讀進大腦的書。
古風泊客 ┃ 也許是最有深度的古文賞析微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