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探討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采用多種途徑,培養(yǎng)學生英語閱讀中的深層理解能力。
關鍵詞: 寫作意圖 內在涵義 學以致用 教育意義
根據教育部頒發(fā)的《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要求培養(yǎng)學生用英語獲取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用英語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維能力??梢姡⒄Z閱讀教學不僅要求學生理解文章的表層意思,而且要重視學生對文章的深層理解和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有些教師在上閱讀課時往往采取與學生一問一答的形式,而這種一問一答的方式又僅僅局限于對閱讀材料字面的理解。以SEFC BOOK 1B UNIT 18 The necklace 為例,某教師講授此客時,先讓學生聽課文錄音,然后就課文內容設置了近20個問題讓學生逐一回答,而這些問題只是就文章中的故事情節(jié)進行提問,沒有涉及作品深層次的含意;接著讓學生跟著錄音讀課文;最后讓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和復述故事。筆者認為,教師就閱讀文章提問是閱讀教學的有效手段之一,但問題的關鍵是教師的設問應具有層次性。上述這位教師的失誤在于未能引導學生在正確理解故事情節(jié)的基礎上進一步揭示19世紀資本主義社會中人們的虛榮心,以及由這種虛榮心而導致的嚴重后果,并由此告誡學生虛榮心的危害。因此,這樣的閱讀課并不能達到閱讀教學的真正目的。筆者在教學中嘗試加大英語閱讀教學的深度,對文章的深層理解及培養(yǎng)學生多方面的能力獲得了較好的收效。以下,筆者總結了六種途徑:
一、 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
對于有些閱讀文章,作者的寫作意圖不明顯,教師應引導學生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這樣有利于把握整篇文章的基調,理解文章內容的深層意義。例如:
SEFC BOOK 1B UNIT19 The secret is out ,文章中Mrs king 為了獲得工作而假扮Mr king ,作者的意圖是通過事件揭示男女社會地位的不平 等。教師在學生理解了事件的來龍去脈之后,可設置選擇題:
We can infer from the passage that______.
A. Women an pretend to be men to get jobs .
B. Mrs king told lies and she was punished .
C. Men can do jobs better then women .
D. Women and men are not equal in social position .
二、 理解作品的內在涵義
作品的內在涵義對文章的理解至關重要。如果學生在閱讀中不明確作品的內在涵義,就可能會誤解,曲解部分內容的意思,導致做題時出現失誤。筆者在教授 SEFC BOOK 2A UNIT 10 At the tailor’s shop時,將體現文章內在涵義的關鍵句型呈現在多媒體屏幕上。
⑴ A. I don’t know why he is in a tailor’s shop .Just
look at his clothes .
B. Tod , just show him the cheapest .
C. I know that gentlemen like you carry only large notes .
⑵ A. Do me the favor to put on this suit ,and this
suit .Ah, it is just the thing , the very thing!
B. Quite right, sir, quite right. But wait till you see
C. we’ll make for your own measure.
D. I can wait all my lift ,sir.
E. Let me show you out ,sir .Good day ,sir ,good day.
然后根據第一組句型提問學生:“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manager and the shop assistant ?” 學生得出答案:“They looked down upon the poor .”學生從第二組句型中得出:“The manager flattered to the rich .” 最后再提出問題:“What can you learn from the story ?” 通過例句和人物前后態(tài)度的對比,從而使學生充分認識到作品的內在涵義:揭露資本主義社會的偽善和金錢萬能。
三、文章的延伸發(fā)展
讓學生猜測故事的結尾或將文章延伸擴展, 有助于發(fā)展學生說和寫的能力和發(fā)展學生的思維想象能力。在英語教學中,聽、說、讀、寫能力應該是輔助相成的,不是單一存在或發(fā)展的。所以,在閱讀教學中同樣應注意發(fā)展學生說和寫的能力。例如,筆者在教授SEFC BOOK 2B UNIT 17 Life in the future 時,在學生充分了解了電腦在人們中的重要作用之后,用多媒體呈現一幅圖片(My home in the future ),讓學生根據圖片分小組闡述“Imagine your life in the future house .” 學生以課文內容為語言基礎,又憑借視覺材料,大大激活了語言思維能力和想象能力,描述了一幅幅令人向往的未來生活圖景。然后,我布置學生在課后將之整理成一篇文章。從而,在閱讀教學中,鍛煉了學生說和寫的能力。
四、聯系實際, 學以致用
英語作為一門交際性語言,在教學中應突出其交際性與實用性。因此,教師可+抓住某些文章與現實生活相關聯的特點,設置生動的與生活相關的活動,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例如,在學習了SEFC BOOK 1A UNIT 4 Travel 后,筆者圍繞“travel”這個熟悉的
話題,設置了下列的討論任務:
1.Choose a good travel agency.
2.Useful things taken for traveling.
3.Instructions during the travel.
4.How to deal with an accident during the travel?
由于大多數學生都有旅行的經歷,對這個話題感興趣,所以學生的討論相當熱烈。在討論第一個問題“選擇一個好的旅行社”時,學生比較了筆者提供的幾個旅行社的價格(cost),旅游路線(route)、飲食(food)、住宿(living condition)的情況后,先確定了旅行社。在講座第二個問題“旅行中攜帶的有用物品”時,學生從必需的證件(necessary documents)、服裝(clothes)、日常用品和藥品(daily necessities and medicine)及照相機(camera)等進行了充分的討論。對于“旅行中注意事項”,筆者在學生討論之后,收集了以下要點:
(1) Contract your family on arrival and keep in touch with them.
(2) Look after your bags in public places.
(3) Eat fresh food and drink clean water.
(4) Always get together with the other members.
… …
在討論第四個問題“如何應付旅行中的突發(fā)事件”中,有一組學生用角色扮演的形式生動地把如何丟了行李,又如何找到行李的過程表演出來。
五、加強對學生的思想教育
SEFC 這套教材的某些文章對中學生具有深刻的教育意義,如“No smoking,please!”、“Saving the earth”、“Albert Einstein”等。筆者在教授 SEFC BOOK 2A No smoking, please之前,要求學生對某個抽煙的長輩、親戚或朋友進行了解調查:
A survey about smoking
(1) Smoker’s name
(2) Age Sex
(3) □A light smoker cigarettes per day
□A heavy smoker cigarettes per day
□A chain smoker cigarettes per day
(4) you spend yuan buying cigarettes every week.
(5) You’ve been in this habit for years.
(6) Have you ever tried kicking the smoking habits?
□ Yes □ Not
(7) You failed to give it up because
(8) Do you smoke in public place?
□ Yes □ No
(9) Do people around you complain about your smoking?
□ Yes □ No
(10) How is your health condition? If bad, do you think it has anything to do with smoking?
學生通過生活中的實例和調查的結果,真正意識到抽煙不僅浪費金錢,而且危害自身的健康和他人的身體健康,從而對學生進行了思想教育,在一定程度上
預防了他們今后養(yǎng)成抽煙的習慣。
六、分析文章結構,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SEFC 教材的文章結構合理,語言表達連貫流暢,是學生寫作訓練的最佳示范文章。因此,教師可通過課文分析不同類型的文章結構和寫作方法,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例如,在學習了教材中關于人物的文章后,可幫助學生歸納“人物”的寫作結構:總寫人物—人物的早期生活—人物的性格特點或成功之處及原因—總寫人物。這樣,學生在寫作時就不會覺得無話可說,文章無結構可言。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通過以上六種途徑加大課文閱讀教學的深度,不公有利于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而且培養(yǎng)了學生運用語言的其它能力。并且,訓練的形式應該是多樣化的。例如,以上舉例中的選擇題形式,提問、呈現關鍵句、圖片、討論、調查等等。
參考文獻
[1]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征求意見稿)
[2] 《中小學外語教學》2001年第11期,2003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