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俊海,解放軍306醫(yī)院,神經外科
(Henrietta Lacks)美國黑人女性麗愛塔-拉克絲已經死去62年了,但她的細胞還活在這個世界上。這些細胞來自Lacks的子宮頸,并以她名字的縮寫被命名為“海拉細胞”(HeLa Cells)。華盛頓大學研究小組獲Lacks家族許可,公布了海拉細胞的基因組圖譜,并將其發(fā)表在2013年8月8日的Nature雜志上。海拉細胞系作為世界上最著名的人體細胞系,締造了不朽的生命傳奇。
海拉細胞故事起源
Henrietta Lacks 女士
Henrietta Lacks,一位出生于美國弗吉尼亞州種植煙草農戶家的黑人女性,曾經生育了5個孩子。1951年1月,30歲的Lacks發(fā)現自己的腹部出現了一個硬塊,隨即前往約翰·霍布金斯大學醫(yī)院接受治療。診斷結果顯示,Lacks患上了子宮頸癌。在其不知情的情況下,其主治醫(yī)生采集了Lacks身上的癌組織標本。同年10月,Lacks去世了,但是從Lacks身上采集的細胞卻沒有死亡,出現了生長跡象,每隔24小時細胞數量就增加一倍,并被稱為“不死”細胞。
在以后的歲月中,海拉細胞被提供給了世界各地的研究機構,用于癌癥研究和制藥等。海拉細胞曾被用于調查原子彈爆炸對人體造成的影響,也曾搭載美國和蘇聯(lián)的火箭升空,被人們用于研究失重狀態(tài)下的細胞增殖。據醫(yī)學及生物學數據庫“PubMed”顯示,與海拉細胞有關的論文數超過了65000份。進入21世紀以來,已經有5個基于海拉細胞的研究成果獲得了諾貝爾獎,其中包括“發(fā)現HPV”、“發(fā)現及開發(fā)綠色熒光蛋白質”等。
海拉細胞已經成為醫(yī)學研究中十分重要的工具。迄今為止,海拉細胞已在單細胞狀態(tài)下活了18000代,相當于人類的45萬年!據推算,迄今為止培養(yǎng)出的海拉細胞已經超過了5000萬噸,其體積相當于100多幢紐約帝國大廈。當年,Lacks并不知道自己的細胞已經被用于醫(yī)學研究,直到20多年之后,Lacks的家屬才知道海拉的細胞至今依然存活,繼續(xù)為人類健康發(fā)揮著積極作用。
美國莫爾豪斯醫(yī)科大學的羅蘭德·帕蒂略教授為了稱頌Lacks為人類作出的貢獻,每年都舉辦紀念集會。他指出:“海拉的故事,在科學界、倫理界以及社會上引起了巨大議論和反響。Lacks是一位圣女貞德那樣的歷史英雄?!?010年3月,帕蒂略教授捐款為Lacks樹立了墓碑。墓碑上鐫刻著這樣一行字:“她的細胞,將永遠造福于人類?!?/p>
引發(fā)倫理風暴
今年3月初, 德國海德堡的歐洲分子生物學實驗室Lars Steinmetz教授領導的研究小組認為,海拉細胞基因組有助于檢驗基因變異如何對基本的生物功能產生影響,并且他們愿意將研究成果與眾多其他致力于研究海拉細胞系的科學家分享。于是他們公布了海拉細胞基因組的數據,但是這一舉動卻將自身置于生物倫理學的風暴中心。
Lacks家族,以及其他科學家和生物倫理學家批判將基因序列公開發(fā)布這一行為,認為海拉細胞系的提取并未獲得Lacks本人的同意,并且Steinmetz與他的團隊發(fā)布的研究成果可能會泄露依然健在的Lacks后代的基因特征。
作為回應,Steinmetz與他的團隊將基因組數據從公共數據庫中移除。Steinmetz說:“我們感到很驚訝,根本沒想到會導致這樣的后果。我們尊重Lacks家人的意愿,絕對不是蓄意發(fā)布研究成果使他們陷入焦慮。
繼續(xù)煥發(fā)生命力
海拉細胞產生的生物產業(yè)價值早已達到數億美元,但Lacks家族從未因海拉細胞的應用得到任何的經濟補償。記者Rebecca Skloot(她曾于2010年出版過關于海拉細胞的著作《不朽的Henrietta Lacks》)表示,Lacks家族從未向任何部門和組織就海拉細胞索要過一分錢。
美國華盛頓大學的科研人員通過與Lacks家族討論后終于獲得家族成員的許可,在美國國立衛(wèi)生研究院(NIH)HeLa基因組數據新政策允許下,將海拉細胞系的基因組圖譜公之于眾。
華盛頓大學的科研人員通過研究海拉細胞的基因組對癌癥機制又有了新的認識。之前有研究表明,HeLa細胞基因組中包含誘發(fā)宮頸癌的人類乳頭狀瘤病毒DNA。該病毒的DNA已經嵌入致癌基因MYC中。新的研究發(fā)現,在包含病毒DNA的基因組中,MYC被活化;而不含病毒DNA的基因組中,MYC的活性極低。這說明人類乳頭狀瘤病毒DNA發(fā)揮著MYC基因開關的作用。這或許是腫瘤發(fā)生的一個潛在機制。
NIH 下屬的國家人類基因組研究所所長 Eric D. Green 說:“生成的海拉細胞系全基因組序列是一個寶貴的資源,基于利用這些細胞的研究有可能促成新的生物醫(yī)學認識。我們非常感謝 Lacks 家族同意建立一個框架,使得研究人員能夠獲得這些寶貴的數據。
而Henrietta Lacks的孫女Jeri Lacks Whye表示:“我們成高興成為海拉科學的一部分。”
回到65年前約翰-霍普金斯醫(yī)院組織培養(yǎng)研究組的頭兒叫喬治-蓋伊,他和他的太太一直致力于在人體外培養(yǎng)惡性腫瘤細胞。
(蓋伊后來死于癌癥。他也想讓自己的細胞永生卻沒成功)
細胞是分裂產生的,如果一種細胞可以源源不斷地分裂,那它就相當于得到永生。如果能夠找到永生的人體細胞,科學家就可以做那些不能在活人身上進行的實驗,讓人體細胞代替活人接觸各種各樣的毒素、輻射和感染源。
但之前培養(yǎng)的人體細胞都活不了多久。
直到他們得到海瑞塔的細胞。
蓋伊的實驗室助手瑪麗在培養(yǎng)海瑞塔細胞的試管側面寫了海瑞塔-拉克斯(Henrietta Lacks)的縮寫字母:HeLa。然后她把它們放進培養(yǎng)室。
這就是海拉。
幾天后,瑪麗發(fā)現試管底部的血塊邊緣出現了一圈白白的像煎雞蛋白一樣的東西。這是細胞在生長的跡象。但之前也有過,沒過兩天就歇菜了。
這次不同。海拉細胞在瘋狂地生長,每過24小時它們的數目就增加一倍?,旣惏阉鼈兎值絼e的試管里,很快又被填滿。
這些癌細胞比健康的細胞長得快20倍,健康細胞沒幾天就死光了,但只要有營養(yǎng)和合適的環(huán)境,海拉細胞似乎能無休無止地長,長啊長。
它們的主人死了,但它們卻活著。一直到現在。
(這形態(tài)詭異的家伙就是永生的海拉細胞)
海拉細胞為什么會永生?
正常細胞的分裂極限大約是50次,這個數目根據發(fā)現者的名字命名為“海弗利克上限”。每條染色體末端有一段特殊的DNA叫做端粒,細胞每分裂一次,端粒就縮短一段,直至幾乎完全消失,而細胞也隨之停止分裂走向死亡。
上世紀九十年代初,科學家通過研究海拉細胞發(fā)現,人類的癌細胞里有一種端粒酶,可以一次次地把端粒重新加上去,讓端粒再生。這也就是海拉細胞與癌細胞生命力如此旺盛的原因。
這里面有一種非常強烈的吊詭感。癌細胞是死亡的象征,正是它們奪去了海瑞塔的生命,但它們同時又是一種頑強的生命,并且為延續(xù)另外無數人的生命發(fā)揮了關鍵的作用。
而且在某種意義上,海瑞塔借由海拉細胞獲得了永生,因為每一個海拉細胞里都有她的DNA。
生與死,永遠與短暫,部分與整體,就這樣奇妙地糾纏在一起,叫人辨不真切。
蓋伊把裝著海拉細胞的試管寄給他的同行們,紐約、印度、阿姆斯特丹……科學家是怎么利用海拉細胞呢?比如說,他們把海拉細胞注射到免疫缺陷的大鼠體內,讓它們長出和海瑞塔相似的腫瘤,科學家再依靠它們研究免疫控制和癌細胞擴散。
這東西好用,太好用了。簡直是科研利器。
海瑞塔去世之后,蓋伊跑去申請解剖尸體。他希望能夠從海瑞塔體內盡可能多的組織中取樣,看看它們是不是也像海拉細胞那樣生命力強勁。
在那時候的美國,醫(yī)生從病人身上取樣是不違法也不違反倫理規(guī)范的,但對死者進行解剖或者取得其組織,就有法律明確規(guī)定必須征得家屬同意。
海瑞塔的丈夫開始不同意,后來醫(yī)生說希望做一些檢測,或許能在未來對他的孩子們有所幫助,他還是在同意書上簽字了。
在解剖的時候,瑪麗看到海瑞塔的腳趾甲上涂了明亮的紅色指甲油。
那一刻,我第一次意識到這么長時間以來我們用的細胞,還有所有寄出去的細胞,都是從這樣一個活生生的女人身上取來的。
無論如何,海拉細胞的出現恰逢其時。1951年,美國出現有史以來最嚴重的小兒麻痹癥疫情,研制小兒麻痹癥疫苗成了全國矚目的頭等大事。1952年,匹茲堡大學的喬納斯-索爾克宣布他研制出第一支小兒麻痹癥疫苗,但在正式使用之前,必須進行大規(guī)模的實驗證明它的安全有效。
這個實驗需要大量培養(yǎng)出的人體細胞。
又容易被病毒感染,又能大量繁殖,培養(yǎng)起來還很便宜,小兒麻痹癥基金會意識到海拉細胞就是他們要找的。
世界上第一家細胞工廠建起來了。塔斯基吉研究所細胞銷售中心的35名科學家和技術員每周從這里生產出2萬管海拉細胞,也就是6萬億個。
(塔斯基吉研究所的團隊大多是黑人)
海拉細胞為人類打敗小兒麻痹癥這項二十世紀最重要的成就之一立下大功。
這么多光用來研究小兒麻痹癥根本消化不完,所以只要花錢,就可以買到海拉細胞。
因為雖然海拉細胞是癌細胞,但許多基本特征和普通細胞是一樣的,比如要制造蛋白,彼此交流,會不停分裂并產生能量,不斷進行基因表達并進行基因表達調控,它們還會感染各種各樣的病原……正是因為這些特性,海拉細胞成了合成蛋白的最佳工具;人們還借助培養(yǎng)的海拉細胞研究過許多東西,包括細菌、激素、蛋白,尤其是病毒。
海拉細胞促進了病毒學的興起。
越來越成熟的細胞培養(yǎng)和克隆技術,以及總價值超過數百億美元的人體生物材料產業(yè)由此產生。
人類遺傳學在日后成為顯學,也離不開海拉細胞的極大貢獻。
在大多數研究中,海拉細胞都被看做模式的人類細胞。差不多每個從事過這方面學習和研究的學生都知道海拉這個名字吧。
人們利用海拉細胞研究致癌基因和抗癌基因,開發(fā)治療皰疹、白血病、流感、血友病和帕金森癥的藥,弄清楚乳糖的消化、性病的傳染、人類長壽的秘密、在下水道里工作對細胞的影響以及蚊子是如何交配的;沒有海拉細胞,人們無法得到小兒麻痹疫苗,試管嬰兒、基因復制、基因圖譜都無法成為現實。
海拉細胞就像小白鼠一樣,成為實驗室的主力實驗材料,是“幾百年來最重要的醫(yī)學成就之一”。
一位科學家估算,如果把人們養(yǎng)過的所有海拉細胞堆在一起,它們將重達5000萬噸——這可是個天文數字,因為一個細胞幾乎沒有任何重量。
海拉細胞已經完全脫離了蓋伊的控制,變成了公共財產。他有點惱火,覺得被冷落了,也沒享受到這個由小小細胞發(fā)展而來的龐大產業(yè)帶來的豐厚收益。
但這細胞原來的主人呢?
有媒體報道過她的故事,但其中有很多以訛傳訛的錯誤信息。一直到上世紀七十年代,人們一直以為那背后的女人要么叫海倫-萊恩,要么叫海倫-拉森,正確的海瑞塔-拉克斯卻無人知曉。
幾乎所有人都受惠于海拉細胞,但是幾乎沒有人知道貢獻了海拉細胞的那個人是誰,她叫什么,她有什么故事,她的親人現在過得怎么樣。
1973年3月9日,科學界最權威的《自然》雜志發(fā)表布魯塞爾大學生物學家J-道格拉斯的一封信:
喬治-蓋伊從一名黑人的宮頸癌組織中培養(yǎng)出海拉細胞,至今已21載。有人估算,如今世界上這種細胞的總重量已經超過這位女性的體重。這個女人真正地長生不死了,不僅在試管中,也在全世界科學家的心里,因為它為科研和醫(yī)療診斷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貢獻??晌覀冞€不知道她的真名!我們都知道,“?!保℉a)“拉”(La)是她姓和名的縮寫,可有書上寫成“海倫-拉恩”,有的地方是“海瑞塔-拉克斯”。我曾寫信給各種文章的作者詢問名字的出處,其中包括蓋伊發(fā)表論文的醫(yī)院,從沒得到過答復。請問有人知道真相么?如今海拉細胞發(fā)展成熟,那么還?!粋€真實身份,讓這個女人享受她應得的名譽,難道這也違背醫(yī)學倫理么?
4月20日,道格拉斯發(fā)表了一篇后續(xù)文章,宣布確定海拉細胞是以海瑞塔-拉克斯的名字命名的。
海瑞塔的名字終于得到遲來的承認。
(知道海瑞塔的故事之后人們以此表達感謝)
但這對她的家人沒有任何實際好處。他們也始終不知道,她的細胞還活著。
海瑞塔死的時候,她的女兒黛博拉只有不到三歲。從來沒有人把她母親的死訊告訴她和兄弟們,他們也不敢問,“在他們的記憶里,媽媽前一天還在,后一天就沒了,之后再也沒回來”。
撫養(yǎng)他們的是一對夫妻,女的只會鞭打他們,讓他們挨餓,男的時時對黛博拉實施猥褻。直到哥哥和嫂子把他們接去住,黛博拉才擺脫了那種生活。
十六歲,黛博拉懷上第一個孩子。沒過幾年,她就離開了虐待她的丈夫,成為一個單親媽媽。
她常常深夜醒來,躺在床上哭泣,苦苦地想自己的母親到底發(fā)生了什么。
我想起??思{在《喧囂與騷動》里那句著名的話。是的,他們在苦熬。母親在彼岸的永生并不能減少兒女在此岸的苦熬,或許還會相反。
2009年,黛博拉心臟病發(fā)作悄悄離開人世。
她說過這樣一段話:
“我不知道自己離開的時候會是什么樣,只希望能平靜地走。但我跟你說,要是永生意味著永遠不死,那我真不想這樣,你一個人活著,其他親人都在你面前變老死去,那得多傷心?!?/p>
“可我沒準會像媽媽那樣,變成海拉細胞回來,這樣我們就能一塊兒為這個世界做好事了?!彼o默了一下,隨即點點頭說,“我想我會喜歡這個結局?!?/p>
“我不知道自己離開的時候會是什么樣,只希望能平靜地走。但我跟你說,要是永生意味著永遠不死,那我真不想這樣,你一個人活著,其他親人都在你面前變老死去,那得多傷心。”
“可我沒準會像媽媽那樣,變成海拉細胞回來,這樣我們就能一塊兒為這個世界做好事了?!彼o默了一下,隨即點點頭說,“我想我會喜歡這個結局?!?/p>
海拉以不死而永生。黛博拉或許能以記憶而永生?這樣看來,世界上所有人都有永生的可能。
這也許是那些還在苦熬的人們的最大安慰吧。
(海瑞塔的家人在她的墓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