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指端疼痛表現(xiàn)為遇冷則脹痛,發(fā)涼,紅紫,關(guān)節(jié)僵硬,活動不便為主癥?;顒雍蠡蚣訙匕Y狀可緩解,筆者近年來,運用當歸四逆湯加味治療手足指端疼痛,凡屬血虛、陽氣不足、寒邪阻滯、經(jīng)絡氣血運行不暢而致的:“失榮則不用”、“不榮則痛”、“不通則痛”諸癥,符合陽虛血弱之證手足指端疼痛20例,取得滿意療效,現(xiàn)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本組20例均為門診病人,男8例,女12例,年齡35~70歲;病程最短半月,最長2年。
1.2 治療方法
內(nèi)服當歸四逆湯加減。
藥物組成:當歸12g,桂枝10g,赤白芍各10g,通草8克,灸黃芪10克,炮附子10克(先煎1小時),王不留行30克。
加減:寒邪痹阻證見疼痛,夜間及陰雨天或受涼加劇,舌苔薄白,脈細弦,加炙川、草烏各10g(先煎1小時),威靈仙15g;
痰瘀痹阻證見疼痛不劇,關(guān)節(jié)僵硬,活動受限,舌紫苔白,脈細澀,加全蝎6g,烏蛸蛇15g;
經(jīng)絡血瘀證見有外傷或久痛不愈者,舌暗紅或瘀斑,苔薄白,脈細弦,加紅花5g,川芎10g,桃仁10g,丹參15g。
疼痛明顯者加元胡15克,全蟲3克(研面沖服),丹參15克。
用法:每日1劑,文火煎煮2次,分服。藥渣裝袋,扎口放藥鍋內(nèi)再煎煮30min,先熱熏患處,待藥溫適宜后,用藥汁擦洗局部至潮紅,再把藥袋放置患處熱敷,邊敷邊活動患側(cè)。連用10天1療程。無效者停藥,有效者繼續(xù)用藥2~3療程,鞏固療效。
1.3 療效標準
痊愈:疼痛消失,手足指端功能活動恢復正常;顯效:疼痛基本消失,手足指端功能明顯改善;好轉(zhuǎn):疼痛明顯減輕,手足指端功能活動有所改善;未愈:病情無改善。
1.4 治療結(jié)果
經(jīng)1~3療程治療,20例中痊愈10例,顯效5例,好轉(zhuǎn)3例,無效2例。
2 病案舉例
患者,女,38歲,2005年10月12日初診。患者自1月份初兩手指第2-5指,遇冷則脹痛,發(fā)涼,紅紫,活動不便,舌質(zhì)略淡,脈弦細,按之不足。證屬陽虛血弱,血行凝泣。治以:養(yǎng)血通陽。方藥如下:當歸12g,桂枝10g,赤白芍各10g,通草8克,灸黃芪10克,炮附子10克(先煎1小時),王不留行30克,雞血藤18克,巴戟天10克,淫羊藿15克,全蟲10克。每日1劑,水煎2次飯后分服。并囑藥渣復煎熏洗熱敷患處,活動關(guān)節(jié),以上方加減連用20劑癥狀明顯減輕,再用20劑癥狀消失而停藥,1年后隨訪未再復發(fā)。
3 討論
手足指端遇冷則脹痛,發(fā)涼,紅紫 。
(1)好發(fā)于50歲左右的中老年人,遇冷或情志刺激后加重,屬中醫(yī)學痹證范疇,乃因中老年肝腎不足,氣血虛弱,衛(wèi)外功能低下,風寒濕邪乘虛侵襲或肌肉筋骨失養(yǎng),不耐外傷和勞損,致筋脈痹阻,氣血凝滯,痰瘀膠結(jié),筋腱肌肉間膠結(jié)粘連活動受限。正如《傷寒論》第351條述:“手足厥寒,脈細欲絕者,當歸四逆湯主之。”
(2)本病以女性患者為多,肝為風木之臟,性喜條達、惡抑郁,主藏血、主疏泄,“女子以肝為先天,以血為本?!眲⒑娱g云:“天癸既行,皆從厥陰論之”,由于社會的壓力增大,女性肝失條達,抑郁日久,藏血不足,則血虛,又感經(jīng)脈受寒,寒邪凝滯,血行不利,陽氣不能達于四肢末端,營血不能充盈血脈,遂呈手足指端疼痛。
這與本方擅治陽虛血弱證頗符。擬當歸四逆湯加味治療,方中:黃芪、當歸補益氣血;桂枝、通草、炮附子、白芍溫陽通絡止痛;赤芍、雞血藤活血通絡止痛;巴戟天、淫羊藿加強溫陽兼益精血。共奏益氣血,通陽氣,溫經(jīng)散寒,通絡止痛之功。 取藥渣復煎熏洗熱敷患處。乃可共助藥力刺激和皮膚滲透作用,促使皮下組織血管擴張,改善局部血液循環(huán),加速炎癥消退,并有止痛作用。并囑患者每天堅持局部關(guān)節(jié)的活動,能促進療效。
參考文獻
[1] 薛振聲,《十年一劍全息湯》,中國中醫(yī)出版社,2004.1。
[2] 李士懋,田淑霄《臨床經(jīng)驗集》,人民軍醫(yī)出版社,2005.8。
[3] 顏日陽 《當歸四逆湯合四妙勇安湯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jīng)病變療效觀察》2009.1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