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記憶是腦對外界輸入信息進行編碼、存儲和提取的過程。記憶聯(lián)結著人們的心理活動的過去和現在,是人們學習、工作和生活的基本機能。
2.情景記憶是指人們根據時空關系對某個事件的記憶,它與我們個人的親身經歷分不開。語義記憶是指入們對一般知識和規(guī)律的記憶,與特殊的地點時間無關。
3.陳述性記憶是指有關事實和事件的記憶,可以通過語言傳授而一次性獲得;程序性記憶是指如何做事情的記憶,包括對知覺技能、認知技能和運動技能的記憶,這類記憶往往需要通過多次嘗試才逐漸獲得。
4.記憶是一個結構性的信息加工系統(tǒng),由感覺記憶(瞬時記憶)、短時記憶和長時記憶三個子系統(tǒng)構成。這三個子系統(tǒng)處在記憶系統(tǒng)加工過程的不同階段,相互之間有著十分密切的聯(lián)系。
5.編碼、儲存和提取是記憶的三個基本過程。編碼是個體對外界信息進行形式轉換的過程,它包括對外界信息進行反復的感知、思考、體驗和操作;儲存是把感知過的事物、體驗過的情感、做過的動作、思考過的問題等,以一定的形式保持在人們的頭腦中;提取是指從長時記憶中查找已有信息的過程。
6.關于記憶信息在大腦中儲存部位有三種不同的看法:整合論、定位論和功能模塊論。整合論認為,記憶是整個腦皮層活動的結果,它并不和皮層上某個特定的部位相對應;定位論則認為記憶是大腦中某些特定部位的固有機能;功能模塊論則進一步認為不同的記憶類型分別對應于大腦的不同部位,這些部位在功能上具有一定的獨立性。
7.記憶的細胞水平和分子水平研究,也使我們對記憶的生理機制有了更為深刻的認識。其中,長時程增強作用對解釋記憶的機制有重要的意義。此外,突觸結構的改變、核糖核酸和特異蛋白質對記憶也有重要的影響。
8.感覺記憶是記憶系統(tǒng)的最初階段,大量的感覺信息在極短時間內會保存在此之后會有少量信息因為受到注意而進入短時記憶,并得到進一步加工。
9.短時記憶保持信息的容量是有限制的(7+2 單位),在沒有復述的情況下,信息在短時記憶中保持的時間很短。來自感覺記憶的信息可以在短時記憶中得到加工而進入長時記憶;來自長時記憶的信息也可以進入短時記憶而得到進一步的加工和利用。
10.復述是短時記憶存儲信息的方法,可以防止短時記憶中的信息發(fā)生遺忘。短時記憶的遺忘主要是由于其他信息的干擾引起的。
11.長時記憶構成了個體關于外界和自身的全部知識經驗。長時記憶中信息容量沒有限制,良好的編碼能夠改善信息在長時記憶中的保持和提取。
12.再現是對長時記憶中信息的提取過程,它有再認和回憶這兩種基本形式。
13.消退、干擾、壓抑和提取失敗等是遺忘發(fā)生的主要原因。
14.內隱記憶是指在沒有意識參與的情況下,過去經驗對當前活動的影響;外顯記憶則是指個體需要有意識地或主動地收集某些相關經驗,用以完成當前面臨的任務時所表現出來的記憶。
15.和外顯記憶相比,內隱記憶不受加工深度、間隔時間、記憶負荷量和干擾等因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