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 ○●
在中國的教育中,家長總是會以打擊的方式對子女進行教導(dǎo),每當(dāng)子女想要夸獎時,迎面而來的都是家長的一頓說教,還美其名曰“為了你好”。
也正是因為這種打擊式教育,才讓越來越多的子女不愿意跟自己的父母溝通交流,兩個人之間就好像隔著一堵厚厚的墻一般。
前不久,有一位女生就經(jīng)歷了這樣的“打擊”。
在網(wǎng)上買的新裙子到了,迫不及待的試穿拍了照片發(fā)給了媽媽,只想聽媽媽夸贊一句“我閨女真好看”。
卻不料,迎面而來的是媽媽的一頓批判:“難看”“丑死了”“不適合你”……
看著媽媽的批判,女孩的心中也是五味雜陳,好像有一桶涼水把她從上到下澆了個透。
心中苦悶的女孩無處發(fā)泄,只能發(fā)到網(wǎng)上吐槽,卻沒想到引起了一眾網(wǎng)友的共鳴,紛紛在評論區(qū)吐槽起了自己父母的“打擊式教育”。
那么,難道真的只有打擊孩子才能真的教育好孩子嗎?
①
●○一條緊身連衣裙○●
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有一些童年陰影,或許是恐怖片的環(huán)節(jié),或許是老師的批評,又或許是同學(xué)的不友好。
而最讓人感到難過的,莫過于父母所帶來的陰影。
前不久,一個女生發(fā)表在社交平臺的內(nèi)容就引起了不少人的共鳴,紛紛留言安慰女生,甚至還有人說出了自己的經(jīng)歷。
在這位女生曬出的第一張照片上,是一個穿著旗袍風(fēng)的緊身連衣裙的女孩子,由于旗袍形制比較貼合身材,女孩凹凸有致的身材也盡顯于眼中。
可還沒等大家來得及夸贊女孩身材好,第二張聊天記錄的截圖就讓不少網(wǎng)友感到十分窒息。
在女孩曬出的第二張聊天記錄中,正是和媽媽的對話,女孩十分欣喜的將自己的照片發(fā)給媽媽,詢問媽媽這種衣服要手洗還是機洗,卻沒想到,等來的是媽媽劈頭蓋臉的一頓說教。
“這裙子不適合你,怎么買這種裙子?!?/strong>
“平時出門誰這么穿?不像樣子?!?/strong>
“難看,不忍直視,你再高點還能試一試。”
“真的不好看。”
看著媽媽的回復(fù),女孩一時之間也不知道該回復(fù)媽媽什么,只覺得整個人都好像被冰凍了起來一般。
等女孩反應(yīng)過來之后,才打字反駁了自己的媽媽:“你這是非常典型的打擊式教育。”
即便明白女兒不開心了,這位媽媽也沒有口下留情,繼續(xù)自顧自的批判著女兒,仍舊認為女兒不適合這身衣服,穿著一點也不好看。
可事實是,這件裙子不僅將女孩的身材勾勒了出來,還顯得女孩整個人都十分溫柔有氣質(zhì),評論區(qū)也大多數(shù)都是夸贊女孩身材好的話語。
而這種對子女的打擊式教育,早就在中國家長的教育思想中根深蒂固了。
每當(dāng)子女興沖沖的跟父母分享有趣的東西時,父母總會擺出一副高高在上的態(tài)度對子女指指點點。
而在看到父母冷漠至極的態(tài)度之后,大多數(shù)子女也就寒了想跟父母分享的心,更有甚者就直接不愿意跟父母交流了。
不禁讓人好奇,作為父母,夸贊一下自己的孩子就有這么難嗎?
也正是看到了這位女孩分享的“打擊式教育”,讓評論區(qū)的許多網(wǎng)友都表示共情,講述起了自己的經(jīng)歷。
②
●○“打擊式教育”○●
一名叫做“丸子輪”的網(wǎng)友在下面留言說自己的媽媽對自己從小就是打擊式教育。
在她的媽媽眼中,“丸子輪”就是一個一無是處、長得還不好看的女孩子,甚至還會說她不如XX。
不僅如此,“丸子輪”的媽媽在生氣的時候還會對她破口大罵,眼神中也盡是嫌棄,有的時候只是偷偷看了她一眼而已,就會被罵“看什么看”。
而年齡還不大的“丸子輪”一直以為是自己的問題,總是想方設(shè)法的討好自己的媽媽,寫一些“媽媽我愛你”的卡片送給媽媽。
本以為能夠感動媽媽,卻沒想到得來的還是媽媽的一句:“惡心死了,趕緊拿走,以后別給我看這種東西?!?/p>
也正是在長此以往討好媽媽的過程中,讓“丸子輪”在無意識的情況下養(yǎng)成了討好型人格,導(dǎo)致她長大了之后也會在跟人相處的時候十分小心,總會擔(dān)心自己哪里沒有做好讓別人不開心了。
而“丸子輪”的長相也并沒有媽媽說的那么難堪,也就是萬千世界的一個普通人,說“丑”無疑是傷透了“丸子輪”的心。
除了“丸子輪”外,評論區(qū)還有一位叫做“紫去獨閑”的網(wǎng)友分享了自己的經(jīng)歷。
“紫去獨閑”打小就是個胖子,身材不出眾的她本就有些自卑,本以為作為父母并不會對自己的身材說什么,卻沒想到,父母仍舊沒有嘴下留情。
每當(dāng)“紫去獨閑”和爸爸一起坐在沙發(fā)上的時候,她的爸爸就會盯著她的肚子嘴里念念有詞:“都胖成什么樣子了,坐下來一灘肉,我要是胖成你這樣,我就直接跳茅坑淹死算了?!?/p>
聽著爸爸十分嫌棄的話語,“紫去獨閑”總是感到十分難過,她也不明白自己做錯了什么能夠讓自己的爸爸這么嫌棄自己。
而在這樣的打擊式教育中,“紫去獨閑”也沒能瘦下來,反而讓她越長大越自卑,越來越不愛跟人交流,總是封閉在自己的世界當(dāng)中。
除了打擊身材以外,“紫去獨閑”的父母還總會指責(zé)她做什么都做不好,每當(dāng)“紫去獨閑”準備做一件事時,父母的第一句話就是:“你肯定做不好”。
而在看到“紫去獨閑”分享的故事后,不少網(wǎng)友也都給她點贊,還留言稱自己的父母也是這樣,雖然都已經(jīng)過去了,但不管多大了還總是覺得很自卑,覺得自己永遠比不上別人。
但實際上,人為什么要攀比呢,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或許他不會的你就會呢?
可父母就好像永遠不懂這個道理一樣,只會一味的打擊孩子,認為自己的孩子不如別人家的優(yōu)秀。
也正是因為父母這樣的打擊式教育,才會讓孩子留下一生的心理陰影,甚至對其的性格造成了不可磨滅的影響。
③
●○父母的冷嘲熱諷○●
前不久,也有個網(wǎng)友分享了自己的經(jīng)歷。
據(jù)這位網(wǎng)友描述,她對于竹笛很感興趣,但苦于沒時間報班,更沒有資金支撐,只能自己在空閑時間摸索著學(xué)一學(xué)。
就這樣學(xué)習(xí)了一周之后,網(wǎng)友覺得自己學(xué)的還可以,吹的也不算難聽,就第一時間錄了自己吹笛子的視頻發(fā)給了媽媽分享,卻被當(dāng)頭潑了一盆涼水。
在看到網(wǎng)友吹笛子的視頻后,媽媽非但沒有面露驚喜,反而還冷哼了一聲,語氣十分不耐煩:“你吹個笛子有什么用,你去考級嗎?等你嫁人了就天天在別人家吹笛子,不嫌棄你才怪。”
聽著母親略帶嘲諷的話語,網(wǎng)友張張嘴一句話都沒說出來,她只是想讓媽媽看到自己的進步,想讓媽媽能夠夸一句“我女兒真厲害”,卻只能聽到媽媽一句接一句的嘲諷。
也正是因為媽媽的冷嘲熱諷,讓這位網(wǎng)友死了繼續(xù)學(xué)竹笛的心,此后的時間更是很少拿起竹笛,曾經(jīng)承載了她愛好的竹笛,現(xiàn)在已然落了灰。
令人感到難過的是,因為父母的打擊而不再對喜歡的事物提起興趣的也并不只有這位網(wǎng)友一個。
一位網(wǎng)友對于漢服文化深感喜歡,經(jīng)常會關(guān)注一些漢服以及漢文化相關(guān)的服裝的上新信息。
一天,正在刷購物軟件的網(wǎng)友突然刷到了一條淺藍色的旗袍裙子,外面搭配的則是一件白色的寬袖毛衣,整體的設(shè)計都深得網(wǎng)友的喜歡,因此,這位網(wǎng)友想都沒想就下了單。
快遞郵寄到家里之后,網(wǎng)友就迫不及待的上身試穿了,由于自己的身材并不出眾,好不容易能有一套自己喜歡的衣服,網(wǎng)友也是特別高興,還喊來了媽媽欣賞。
這不喊還好,一喊就把這位網(wǎng)友的心傷了個稀碎。
“你穿上去咋像個尼姑?!?/strong>
聽到媽媽的這番話,網(wǎng)友本來呲著的大牙也收了起來,整個人都陷入了低沉之中。
也正是在此之后,網(wǎng)友再也沒穿過這一身衣服,跟這身衣服類似的也沒再買過了,就算買了回來也被放在了衣柜最下面,成為了不敢觸碰的夢想。
常言道,同一個世界同一個父母,普通人每天都在被父母打擊,一些明星的子女也沒逃過“打擊式教育”。
④
●○明星子女也被打擊○●
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爸爸去哪兒》這部綜藝,這部綜藝主打的就是一個親子溫馨氛圍,也正是因為綜藝里的溫馨時刻,才能夠讓它擁有如此高的熱度,一度成為了芒果臺的看家綜藝。
可就是這么一檔以親子溫馨向為主題的綜藝,卻讓大家把中國式家長的“打擊式教育”看的清清楚楚。
故事的主人公正是在2019年時參加了《爸爸去哪兒》第六季的楊爍和他的兒子楊雨辰。
說起楊爍可能有點陌生,但提起《歡樂頌》中的包奕凡大家一定不陌生,當(dāng)初包奕凡和安迪的感情線可謂是磕瘋了一眾追劇的人。
可在劇外,楊爍可謂是把大家對于包奕凡的好感度給降到了最低。
在《爸爸去哪兒》第六季的一期節(jié)目當(dāng)中,一個小姑娘鉆進了放在院子里的缸中,好巧不巧被還不到十歲的楊雨辰給看到了。
在好奇心的驅(qū)使之下,楊雨辰連鞋子都沒脫就一腳踩進了缸里,卻沒想到,缸中不僅裝滿了花生米還破了一個大洞。
也正是因為楊雨辰的動作,缸中的玉米直接掉出來了一半還要多,而留在缸中的玉米,也因為楊雨辰?jīng)]脫鞋子被踩臟了。
見到此狀的楊爍怒從心中來,當(dāng)著鏡頭的面毫不避諱的大罵了楊雨辰一頓,甚至還讓年紀小的楊雨辰對著攝像頭一字一句的背《憫農(nóng)》。
對此,楊爍給出的理由是,他要讓楊雨辰從小就明白不能浪費糧食,“粒粒皆辛苦”的道理。
雖然本意是好意,可年齡小的楊雨辰也并不是故意的,再加上彼時的他連十歲都不到,又怎么會懂浪費糧食的概念。
被爸爸訓(xùn)了一頓的楊雨辰也十分懵,只顧得上一陣一陣的抽泣,而站在一旁的楊爍好像不解氣一般,還讓楊雨辰去繞著村子跑圈。
看著小小的楊雨辰跑圈的樣子,節(jié)目組的工作人員也感到有些心疼,畢竟相比起其他嘉賓其樂融融的樣子,楊爍動不動就對兒子大喊大叫的做法也讓人感到十分不適。
而這也并不是楊爍第一次在節(jié)目中大聲斥責(zé)楊雨辰。
在另一期節(jié)目當(dāng)中,楊爍帶著楊雨辰根據(jù)節(jié)目組的安排要去往一個地方,到了地方后兩個人也都好好的。
可當(dāng)楊爍扭過頭來,看著楊雨辰歪歪扭扭走路的樣子,不知為何就突然發(fā)起了飚,沖著楊雨辰就是一頓怒罵:“會不會好好走路,能不能好好走路?”
被父親突然訓(xùn)了一頓的楊雨辰直接愣在了原地,手足無措的看著十分生氣的父親,大氣都不敢出一口。
到了后面選房子的時候,楊雨辰一眼就看上了一號房,而楊爍卻喜歡五號房,只因為五號房的距離要比一號房近得多。
但無奈楊雨辰喜歡一號房,楊爍便選擇了一號房,帶著楊雨辰踏上了去往一號房的路。
本以為是個皆大歡喜的選房結(jié)果,卻沒想到,楊爍這一路上都在嘀咕楊雨辰,不停的抱怨“他自己選的自己承擔(dān),我不管。”
不僅如此,從村口到一號房的整段路程,楊爍都沒有讓楊雨辰停下來休息一下,反而一直在催促楊雨辰,十分不耐煩讓他快點走,走不快就讓楊雨辰跑到村口再走回來。
楊爍對于楊雨辰的嚴厲,讓一眾觀眾都十分心疼楊雨辰,就連一起參加節(jié)目的陳小春都覺得楊爍太嚴厲了。
雖然常說嚴父出孝子,但一昧的打擊孩子真的能為孩子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成長環(huán)境嗎?
●○結(jié)尾○●
其實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父母之所以會對孩子進行“打擊式教育”,正是因為他們就是這樣過來的。
因此,他們合理的認為這就是最好的教育方式,更有一些過分的父母,認為孩子不聽話就該打。
可上一代不懂如何教育孩子,就要讓當(dāng)下的一代孩子重新體會一遍痛苦嗎?
現(xiàn)在的大時代發(fā)展迅速,人們接觸新事物的方式也比以前多了很多,心理上也比以前會成熟很多。
很多家長認為現(xiàn)在打打罵罵長大就忘記了,實則不然,幸運的孩子可能不會在意,還會健康的長大,不幸運的孩子,就會成為一生的陰影,總是會在生活中或多或少的影響自己。
最讓人感到恐懼的是,倘若不能夠明確的認知到這是錯誤的教育方式,還會讓子女們繼續(xù)這樣對待他們的孩子,長此以往,形成惡性循環(huán)。
而這也是大家最不想看到的。
對于父母來說,子女是他們的孩子,他們就自以為可以對子女行使任何權(quán)利,卻不知子女也是獨立的個體,他們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朋友圈,有的時候父母過多干涉反而會破壞親子關(guān)系。
希望所有的父母都能夠明白,能夠尊重孩子也是教育十分重要的一環(huán),不要一昧的打壓孩子,該夸的時候就要夸,這樣孩子才能夠有積極向上的良性發(fā)展。
同時,也希望所有的孩子都能早日走出父母帶來的陰影,建立起自尊。
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千萬不要因為父母一時的“打壓”就否定自己,你真的很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