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主是不是寫錯了呢?這句話應(yīng)該是引自《莊子.徐無鬼》的吧?原文為:“狗不以善吠為良,人不以善言為賢?!贝笾乱馑际钦f:評價一條狗是不是好狗,不能以它會吠叫為標準;衡量一個人是不是賢能,不能以他能說會道為標準。這句話非常流行,在鄉(xiāng)間經(jīng)常聽得到老人家用這句話來教訓年輕人,希望年輕人不要只知道夸夸其談,卻不會腳踏實地做人、做事。
古代人們深受儒家思想影響,認為做人就應(yīng)該要踏實穩(wěn)重,不可舉止輕浮,所以那些動輒夸夸其談的人很不討好,讓人覺得輕浮不可靠,難以博得他人的肯定和信任。所以古代“狗不以善吠為良,人不以善言為賢”這句話是很有市場的,人們也的確以此為標準來衡量一個人,希望他能多些務(wù)實的精神,腳踏實地,扎扎實實做一件事,而不是整日口若懸河、滔滔不絕。?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我們對“狗不以善吠為良,人不以善言為賢”這句話也應(yīng)該與時俱進來看,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切不可一棍子打死,認為凡是見人就叫的狗就不是好狗,凡是口若懸河、滔滔不絕的人就不是賢能的人,這是一種很明顯的偏見。
要知道,見人就叫的狗,也有可能特別忠實、盡責,很大程度上,狗看家的作用主要就在于它的這種吠叫,往往能嚇得小偷不敢靠近,反倒是那種見到陌生人來了也不吱聲,反而搖尾乞憐的狗,才是徹頭徹尾不盡責、不忠實。
同樣的,口若懸河、滔滔不絕的人不一定不賢能,君不見戰(zhàn)國時的蘇秦正是以其卓絕的口才而成為著名的縱橫家、外交家和謀略家,佩六國相印,合縱六國抗秦,使秦十五年不敢出函谷關(guān)。兩千多年來,說起蘇秦,誰敢說他不賢能?誰不翹起大拇指呢??
再看看如今的用人機制,可以說“善言”已經(jīng)成為考察干部素質(zhì)的一個重要方面,很多場合、很多時候都需要干部具備“善言”的本領(lǐng)。比如,上級領(lǐng)導來檢查工作,你身為負責人,是不是要向領(lǐng)導匯報工作?工作不但要做得出色,也要善于總結(jié)、歸納,形成出彩的文字材料,向領(lǐng)導匯報的時候要能夠頭頭是道、條理清晰、邏輯嚴密。這個時候“善言”恰恰也從另一個方面證明你“善謀”、“善干”。將來的干部,“善言”和“善謀”、善干一樣重要,越來越成為優(yōu)秀干部不可或缺的基本素質(zh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