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兩年一次的火星年,而7月中旬到8月中旬則是今年的火星季,這數(shù)周的時間是絕佳的“火星探測器窗口”。
“希望號”、“天問一號”和“毅力號”共同開啟了新一輪火星探索周期。如果旅途一切順利不出意外,三枚探測器都將于2021年2月抵達目標位置。
三個國家發(fā)射的探測器雖不盡相同,但它們正代表地球文明,向那顆遙遠的紅色星球靠近。
5月15日,由航天科技集團五院抓總研制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穩(wěn)穩(wěn)降落在首選落點——火星北半球的烏托邦平原。
目前,人類火星探測任務成功率僅有50%左右,而成功登陸火星表面并順利開展工作的探測任務成功率則更低,大約只有20%,難度可想而知。
火星探測器進入火星大氣的時速約為21000千米,但要在7-9分鐘內,讓速度在受控狀態(tài)下降為0,實現(xiàn)在火星上安全著陸,這是火星探測任務中技術難度最大、失敗率最高的關鍵因素,大部分失敗都是折戟沉沙在這一階段。
為慶賀航天成功賦詩一首
【七律】奔火著陸
天問一號《熒惑》使,祝融轍行橘紅荒。升蹤印跡通馳信,降軌平原預選場。
地外脫環(huán)超二速,星間穿鏃導初航。八龍九鳳云霓御,翼舞簫韶《北斗》芒。
注:
熒惑,火星的我國古稱。
云霓,《離騷》:“飄風屯其相離兮,帥云霓而來御?!?/span>云霓,惡劣氣候。
超二速,宇宙第二速度,V2=11.2公里/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