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精神衛(wèi)生中心兒童青少年心理科主任 孫凌
小征說自她有記憶開始,父母就每天都在吵,每天幾小吵,幾天一大吵,好像不吵架,日子就沒有辦法過。小征不愛吃餃子,是因為記憶中每到包餃子的時候,父母就要大吵一架。有一次,爸爸竟把一盆餃子餡都扣到了地上,摔門而去,只剩小征摟著媽媽一起哭。還有一次,是小征6歲那年的春節(jié),就是因為爸爸要穿哪件衣服的問題爭吵了起來,結(jié)果爸媽結(jié)婚時買的一對非常漂亮的鏡子被他們摔得粉碎。后來,爸爸開始喝酒,喝完就打她和媽媽。小征今年已經(jīng)16歲了,對于家庭的記憶只有眼淚、爭吵或拳腳相加,她羨慕班上的同學,可以和爸媽一起旅游、聊天和娛樂,其樂融融。在同學們面前,她不愿意提到自己的家,小征感到很煩,以致于這種煩躁的心情帶到了學習和同學相處中。小征成績不好,沒有好朋友,每天獨來獨往,她認為大家都不會喜歡她,她也不相信人與人之間會建立起深厚和永恒的感情。因為爸媽當初走進婚姻肯定是因為彼此相愛,而現(xiàn)在就像仇人一樣,自己也暗暗發(fā)誓,將來一定不結(jié)婚。
在幾次與同學發(fā)生沖突后,老師建議小征的媽媽帶孩子前來咨詢。
小征在咨詢中表現(xiàn)得被動、敵對和挑剔,而且可以感到她內(nèi)心深處的孤獨和恐慌感。
在孩子成長發(fā)展的過程中,家庭環(huán)境是影響孩子心理健康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雖然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家庭的影響在減弱,但是幼年或童年在家庭中所受到的影響卻是一生都無法消除的。
蘇聯(lián)心理學家瑟先科曾指出,家庭環(huán)境和家庭中父母間緊張的沖突關系會成為孩子心理創(chuàng)傷的背景。這種心理創(chuàng)傷,使孩子的性格帶有一系列消極特點,并且還可能導致孩子在精神上的某些病態(tài)。在夫婦間經(jīng)常發(fā)生矛盾沖突的情況下,孩子從與家人相處中得到的只是反面經(jīng)驗:他總是看到并感到父母之間那種互相敵視的、不和睦的關系,他會變得不相信人與人之間能夠存在友好的親切的關系,他會過早地對人與人之間的一切關系感到悲觀失望,因而也就不會去吸取同他人共事與合作的正面經(jīng)驗。這一切,對孩子的人格發(fā)展都會造成極大的負面影響。
另外,家長通常都具有作為模仿榜樣的全部特點,正在成長中的青少年正是按照這些榜樣來檢驗和調(diào)整自我意識和行為的。因此,作為家庭中權(quán)威人物的家長能夠給孩子提供什么樣的榜樣,會直接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以小征為例,小征的父母經(jīng)常吵架,那么小征很有可能就效仿了父母這樣處理問題的方式。
父母吵架,孩子應該怎么辦?消極的做法就是痛苦、煩惱,并且用悲觀的眼光看待人生。其實人生百態(tài),吵架可能是父母自己情感宣泄的渠道,是他們的一種生活方式。發(fā)泄完了,次日就沒事了,很多時候他們吵完都會后悔并更加理解對方。所以,做子女的千萬不要把自己卷入進去,天天愁眉苦臉的,更不要把婚姻看得一片灰暗。
小征已經(jīng)長大了,可以在父母中間做做工作:
爸媽吵架,肯定是遇到不順心的事了,先問清楚他們吵架的原因,心平氣和地給他們分析,告訴他們遇事要冷靜想想,作為家庭的一分子,發(fā)揮自己的能量,積極地解決問題;當個幽默的和事佬,兩頭說和!用乖巧的嘴討他們歡心,一切不愉快就煙消云散了!或者,就當啥事都沒發(fā)生,等他們冷靜下來,自己就和好了;有時爸媽吵完架后礙于面子不肯和好,孩子就得好好發(fā)揮作用了,在爸媽面前來回傳信,添點兒油加點兒醋地說對方的好話,然后表現(xiàn)得比平時更乖巧、可憐,再端上一杯熱茶,讓他們有話好好說,爸媽一定會動容的;待父母平靜后,最好找個機會給他們講講吵架給自己帶來的刻骨銘心的傷痛,要讓父母明白,他們吵架會影響整個家庭尤其是孩子的健康成長。讓孩子不幸福,應該是所有家長都不愿看到的結(jié)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