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潘小萌 文/一片石
此文根據(jù)潘小萌老師提供制硯創(chuàng)作的構(gòu)思而成。
在一曲【徽州吟】里,思緒千回百轉(zhuǎn),說說這些年的感動。
一日,街上,偶遇一女子,不經(jīng)意間,相視一笑,一剎那間,砰然心動至今。
某年,友人家里,見一蟬形硯,黑如漆,羅紋縝密如發(fā)絲且透底,硯背有一典型棗心眉,眉尖不散。上手溫潤如玉,拂之如嬰兒膚;扣之,叮叮聲清越;入水又顯青碧色。最妙處,羅紋隨光千變?nèi)f化。硯額處的羅紋泛金色光澤。一剎那間,時空停滯。
那年,不知道此硯出自龍尾山何坑,現(xiàn)在才知道就是-----神龍見首不見尾的【歙硯輯考】里記載的-------水波坑,多年來,尚未再見過如此尤物,在【歙硯輯考】里,當(dāng)時記載,就說久失其詳啦。
多年后的今天,不知道此硯,身在何處。無法忘懷至今。
一日,見小萌上圖之硯,一曲【歙州吟】,撥動我的心弦,女子手書一卷,憑欄處,為徽商的夫君,何處在?無盡的幽思,伴隨著硯邊,小萌刀下的幾縷塵煙,隨風(fēng)而去,遠方的郎呀,你可知……
一剎那間,潘小萌老師,一曲【歙州吟】訴盡古徽商塵封歲月,直抵人心,幽思至今。
【歙州吟】眉紋坑子石 龍尾硯 潘小萌制
硯,好與不好就在;
一剎那間,相視怦然心動
圖/潘小萌 文/一片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