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們經(jīng)常會發(fā)現(xiàn)這樣一種情況:孩子成績越好,他越想好,成績越差,越不想好。比如一個孩子考了95分,全班第三名,他想的是怎樣才能考100分;而另一個孩子65分,他想的是還有幾個不及格的呢,我比他們強。
遇到第一種孩子的家長們,內心歡喜,往往會給他減壓,并且贊美孩子;遇到第二種孩子,往往會傷心及氣憤,甚至批他不要好,然后私底下悲嘆命運的不公??墒羌议L們并不了解,為什么孩子們的反應會有如此大的差別?
真的是一個孩子天生是求上進的,另一個是不求上進嗎?求上進與不求上進只是一個表象,其實背后控制孩子這種行為的,是“自我價值”。
自我價值是一個人對自己價值的一種認識,通俗一點的說法就是一個人認為自己好不好。自我價值高的人認為自己優(yōu)秀、杰出等,自我價值低的人認為自己無能、愚笨等。如果把自我價值最高分值定為100的話,那么普通人都在0-100之間。
如果一個人的自我價值在50分以下,那他將表現(xiàn)出防御、緊張、敏感的狀態(tài)。為了不讓別人知道他只有不到50分的自我價值,他會不惜一切代價的去維護自己很厲害的形象,所以他會不肯認錯,喜歡貶低他人以達到抬高自己的目的,寬以待己,嚴以律人,經(jīng)常會指出別人的錯誤而對自己的錯誤卻視而不見。
如果是青少年的,他們?yōu)榱嗽黾犹嵘晕覂r值的分數(shù),往往會標新立異,比如追星,燙頭發(fā),抽煙,早戀等……,他們會做出種種出格的行為引起別人注意。
如果一個人的自我價值在50分以上,他將表現(xiàn)出愿意接受建議、順從、理解等狀態(tài),這時的孩子一般比較好教育,雖不能主動,但能在家長或老師的引導下不斷上進。
如果一個孩子的自我價值達到80分以上,他將表現(xiàn)出自我完善的欲望。也就是他會主動尋求自己的不足,努力想要把不足改進,從而讓自己變得更加優(yōu)秀和完善。
自我價值在0時,這個孩子就找不到生存的理由了,他會啟動生命毀滅程序,一般是走向惡性犯罪尋求被動死亡或自殺而主動尋求死亡。
如果自我價值達到100的話,那他就無比強大了,這種人是圣人了。當然這種人幾乎不存在,有位哲學家曾經(jīng)說過,天下無人不自卑。
通過以上分析,應該不難理解本文開頭提到的這兩位孩子了,第一位孩子考95分,他的自我價值一定比較高,他想自我完善,所以,他想的是如何提升自己,在下一次得到更好的成績。
而第二位孩子的自我價值較低,他為了保護自己,努力找出還有更低分的證據(jù),這是一種防御的表現(xiàn)。原來,家長所謂的要好與不要好只是孩子自我價值的高低而已。
其實,不僅是孩子,成人也是一樣的。兩個長相差不多的女人,第一個認為自己不夠漂亮,也就是自我價值較低,她就會總是發(fā)現(xiàn)別人的不足,對別人說三道四,卻不去想法提高自己的品位;第二個認為自己漂亮,反而會不斷學習如何把自己打扮得更漂亮,因為她要完善自己。
一個男人不成功,他總說別人的成功是運氣好,甚至會說出別人其它方面的不足來打擊到別人,也有些人利用網(wǎng)絡發(fā)泄、抱怨,卻不思考如何改變自己讓自己變得成功。另一個成功的人,卻不斷學習提升自己,讓自己變得更成功。
可見,我們如果想讓一個人要好,讓他更優(yōu)秀,最重要的是提升他的自我價值。對自我評價還不夠科學和理性的青少年學生這點尤其重要。
自我價值是怎么建立起來的呢?一個孩子來到這個世界,知識技能為0,他對世界充滿著恐懼,這時他的自我價值極低。
如果父母用正確的方法,給予孩子愛、肯定、鼓勵、贊美、表揚、接納,孩子的自我價值就會比較高;反之,如果在孩子的生命早期,父母給予批評、指責、忽略、冷漠、打罵等,孩子的自我價值就會比較低。
絕大部分的父母在孩子三歲以內的教育方法都比較正確的,他們會給予孩子愛,鼓勵,贊美等,所以,當孩子還小的時候,一般自我價值都比較高。這時的孩子都認為自己很聰明,認為自己很漂亮。
孩子上學是自我價值分化的一個重要分水嶺。因為在學校要學習,要做作業(yè),作業(yè)就有快慢、對錯;要開始考試,就會有分數(shù)的高低。
這時父母們開始拿孩子跟別人比較,對孩子提出過高要求,對孩子的成績不滿意,這樣就導致孩子的自我價值開始變低。
有些父母是孩子分數(shù)高的時候愛孩子,分數(shù)不高就批評指責孩子,讓孩子感覺到分數(shù)比自己重要,完全受制于分數(shù)而丟掉了自我,所以一旦分數(shù)下降,自我價值立即降低,這樣的情況如果延續(xù)到成年,工作不順立即就會消沉,他的人生經(jīng)不起風浪,其實這也是自我價值低的表現(xiàn)。
如何讓孩子保持較高的自我價值呢?給家長們提兩點建議:
1、正確處理孩子學習的成敗、
俗話說:考考考,老師的法寶,分分分,學生的命根。在學校學習,完全不理會分數(shù)是不可能的,就算家長能夠置之不理,老師和環(huán)境也會給予壓力的。如果孩子學習不夠優(yōu)秀,來自老師的批評,同學們的嘲笑,已經(jīng)足夠讓孩子降低自我價值了。
所以這時家長應該不再加壓而是適當減壓。當一次考試結束后,家長應該引導孩子正確分析考試與分數(shù)的價值。(可以參看我的《考試與分數(shù)的價值》一文)當孩子作業(yè)慢、作業(yè)質量不高,應該就作業(yè)本身進行討論,而不應對孩子人格進行貶損。
如果孩子分數(shù)較高,應該肯定孩子的努力,為孩子感到高興。注意是為孩子感到高興,而不是自己很高興。為孩子高興是承認了孩子的成就,如果自己高興,那是你重視分數(shù)而不重視人。
2、給予足夠的成功機會
目前的學校學習,絕大部分是以失敗告終的,我們的學習制度是比較型而不是過關型的。也就是不是以掌握為前提,而是以擊敗別人為前提的,這種學習制度不可避免是要制造大量失敗者的。
即使成績優(yōu)秀,可能也是如履薄冰,誰都不敢保證下次到底會怎樣。所以,曾有專家說中國教育是專門制造失敗者的。我們當年讀書時,如果考試能得到85分,可能是全班第一名,而現(xiàn)在85分可能是全班最后一名。所以,不是孩子學習不成功,而是跟別人一比就不成功了。
既然在學校的學習不能保證成功,那怎樣來保證孩子的自我價值提升呢?家長只能自己想盡辦法讓孩子來獲得成功的機會。就學習而言,可以給予一些對孩子而言簡單的題讓孩子去嘗試,讓他能夠獲得成功。
如果孩子現(xiàn)在的力氣是能拿提起60斤,我們很多家長的做法是讓他去拿70斤,這時孩子很可能拿不起來,就算他用盡全力把70斤拿起來了,但他得到的是挫敗感,因為他認為這么用盡全力才拿得起來,一定是自己不夠強大。
但是家長看到孩子拿起70斤了,又希望孩子拿80斤,這樣孩子最終一定會選擇放棄,因為他一直覺得自己不夠強大,用了那么大的力氣,那么痛苦才拿得起來。
如果反過來,讓孩子先從55斤拿起呢,孩子會覺得太輕松了,這種感覺叫舉重若輕,他就體驗到了成功,他就有欲望拿60斤,甚至會挑戰(zhàn)65斤,最終他會慢慢把力量提升到65斤,就算他有65的斤量了,也只要求他拿60斤的。
當孩子在這種舉重若輕的感覺下,自我價值會提升,就有了自我完善的欲望,就會自己要求進步,就會開發(fā)出潛能,變得越來越棒。
我經(jīng)常碰到一些家長心急火燎跑過來希望我安排老師給孩子補課。可是他們并不知道,一個初二孩子成績下降,如果再補初二的知識,孩子還是會感到困難,還是會體驗到失敗,這時不妨從初一補起,讓孩子在成就中找到自我價值,讓他產(chǎn)生自我完善的欲望,補課才能補出效果來。所以,我不止一次的強調補課應先補心。
如果學習中確實一時半會不容易獲得成功。可以想盡辦法讓孩子在其他方面成功。心理學上有個感覺遷移原理。當孩子在某一方面獲得比較大的成就時,會遷移到其他方面。
每個孩子都會有自己的優(yōu)勢或強項,家長們要合理運用。比如,孩子雖然成績現(xiàn)在不太好,但體育很好,家長就在這個點上不斷強化,提升孩子的自信心,然后適當?shù)囊龑нw移到學習上去。當孩子的自我價值提升了,學習自然也會慢慢提升的。
其實在教育孩子這件事上,家長唯一能做的,也許就是提升孩子的自我價值。
作者:劉鎖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