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牝”、“玄牝之門”出自《道德經(jīng)》第六章:
“谷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blockquote>自古以來,讀不懂此段強(qiáng)作解的人不少,鬧出了不少笑話。
有人在某百科上一本正經(jīng)這么解釋“玄牝”,認(rèn)為“具體所指其說非一,有天與地、鼻與口、上與下、父精與母血和腎、元神、黃庭中丹田、心之左右二竅等諸說。又有認(rèn)為即玄關(guān)一竅,”然后又引所謂《悟真直指》:“谷神之動靜,即玄牝之門也。這個門在人身為四大不著之處,天地之正中,虛懸一穴,開闔有時,動靜自然,號之曰玄關(guān)一竅,又號之曰眾妙之門?!庇终J(rèn)為“玄牝,欲望也。欲望生則思想存?!?/p>
上述其實全都是不著調(diào)的胡說八道。
“牝”,即雌性,也即所謂母性,在這里以“萬物之母”中的“母”的含義相通,其實指的是根源與終極。
因此“玄牝”,說白了就是“終極性的玄”。
那么,什么是“玄”呢?《道德經(jīng)》第一章其實已經(jīng)解釋清楚了:
『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
。玄之又玄,眾妙之門?!?/strong>
所謂“玄”其實就是一種“同”,一種“共性”,但這種“同”或“共性”,不是具象的,而是抽象的。是“有”、“無”之間的一種共性。
“有”與“無”有共性嗎?它們存在相生關(guān)系。注意,這里不存在先后問題。第二章對此有明白闡述:
『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后相隨。
是以圣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焉而不辭,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惟弗居,是以不去?!?/blockquote>也就是說這種“對立面的同一性”,或者說“矛盾的統(tǒng)一性”就是所謂的“玄”。
將表面上的對立消解,或矛盾進(jìn)行解構(gòu),就是所謂的“玄同”,這在第五十六章非常明確:
『塞其兌,閉其門,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是謂玄同?!?/blockquote>因此,所謂的“玄牝”其實就是“玄之又玄”,也即“同一”的再“同一”,或“統(tǒng)一”的再“統(tǒng)一”。
而“玄之又玄”,即是“眾妙之門”,也同樣是“玄牝之門”,可這不是兩個門,而是同一個門。
過去有學(xué)者寫文章說,這反映了《道德經(jīng)》的生殖崇拜思想,簡直是滑天下之大稽。
“谷神不死”中的“谷”,一般認(rèn)為這里的“谷”是指山谷,“谷神”喻指空虛之性,恐怕有點類似佛家所說的“空性”,“不死”意思是不斷滅。
這種理解是符合邏輯的。因為一切有相事物,在分析解構(gòu)之后,至多是化為“虛無”,但是“虛無”是不可能再被“虛無”的,“虛無”本身也是一種“存在”,在這里“無即是有”。這種思維當(dāng)然是非常精細(xì)幽微,是十分奧妙的,確實是一種“玄牝”,是一種“玄之又玄”,極為根本性的。
甚至談?wù)摗疤斓貏?chuàng)造”的根本,也不可能脫離這種思考,所以這是“天地根”。那么這種抽象的存在本性,有沒有實際用場呢?有,“綿綿若存,用之不勤?!彪m然不是感官所感知的,但是其存在是真實的,并且其應(yīng)用無窮無盡,結(jié)束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