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人于他邦,再拜而送之。(《論語·鄉(xiāng)黨》10.13)
送使者到別國問候人,一定要拜兩拜再送別使者。問,不是簡單的問候,而是送禮問候。表示對問候之人的敬謝之意。邢昺疏云:
此記孔子遺人之禮也,問,猶遺也,謂因問有物遺之也。問者,或自有事問人,或聞彼有事而問之,悉有物表其意。此孔子凡以物問遺人于他邦者,必再拜而送其使者,所以示敬也。
再拜,是拜兩次,《朱子語類》中進一步說,之所以要拜兩次,是因為:
古人重此禮,遣使者問人與他邦,則主人拜而送之,從背脊后拜。
這是當時的禮節(jié),人人如此,不是孔子一人如此。
康子饋藥,拜而受之。曰:“丘未達,不敢嘗?!保ā墩撜Z·鄉(xiāng)黨》10.14)
本章是與上章都講孔子與人交往的誠意。
康子,即季康子。這應當是孔子晚年返回魯國時的事情。
孔子生病,季康子送藥來。這是出于好意或善意。不接受,不好,所以孔子拜而受之。但是,這畢竟是藥,因為“未達”,不了解藥性,不敢嘗用?!都ⅰ分幸龡铨斏秸f:
大夫有賜,拜而受之,禮也;未達不敢嘗,謹疾也;必告之,直也。直而有禮,故其直不絞。
這樣既合乎禮儀,給了對方面子,也表達了自己的真誠,不至于造成誤會。關(guān)系到自己的身家性命,孔子也是很謹慎的?!抖Y記·曲禮》有言:
醫(yī)不三世不服其藥。
這里的三世,不是三代??追f達疏:三世者,一曰《黃帝針灸》,二曰《神農(nóng)本草》,三曰《素女脈訣》(又云《夫子脈訣》)
《素女脈訣》是用來查癥,《神農(nóng)本草》用來辨藥,《黃帝針灸》用來祛疾。不通三世者,不能算是醫(yī)生,不能服其藥。
圖源:本文圖片均來自于網(wǎng)絡
爾雅書苑
微信:956357037
傳承經(jīng)典 涵養(yǎng)性情
溫故知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