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云:昔時有人,于眾人中嘆己父德而作是言:我父慈仁,不害不盜,直作實語,兼行布施。時有愚人聞其此語便作是念言:我父德行復過汝父。諸人問言:有何德行,請道其事。愚人答曰:我父小來斷絕淫欲,初無染污。眾人語言:若斷淫欲,云何生汝。深為時人之所怪笑。猶如世間無智之流,欲贊人德。不識其實,反致毀呰。如彼愚者意好嘆父,言成過失。此亦如是。
經文意思:過去有一個人在大眾之中贊嘆自己父親的道德高尚,說了這樣的話:我的父親非常慈悲仁愛,不傷害他人,也不偷盜他人的財物,能說正直而真實無欺的語言,兼而也修行布施。那時候有一個愚人聽到了這樣的話,心想了后就說:我的父親道德還要超過你的父親。大家就問他說:你父親有什么道德高尚的行為,請說出他的事跡。愚人回答說:我的父親從小以來就斷絕了淫欲,從來沒有過淫欲的染污行為。大家就問他:如果你父親從小就斷絕了淫欲,又怎么能生下你呢?那時候真是被大家所稱奇、嗤笑。就像世間也有一些無智之流,本來想要贊嘆別人的德行,但并不知道人家的真實情況,反而說了讓人誹謗和嗤笑的話。就像那個愚人,心里想要贊嘆自己的父親,但言過其實反而招致了嚴重的過失,也是這樣啊。
現(xiàn)實生活當中經常會遇到一些喜歡夸大其詞、說話不著邊際的吹牛者,他們看上去臉不紅心不跳,侃侃而談娓娓道來,一本正經地講著不切實際的話題,其實早就被明白人一眼看透了,自己還好像蒙在鼓里一樣無知無畏。也像那個愚人一樣,說著自相矛盾的話,好像別人都不知道,其實大家心里都很明白,都在笑話這樣浮夸的人。
在佛教的戒律里面還有規(guī)定不能大妄語,所謂大妄語就是未得謂得、未證謂證、虛誑妄語,為了博取別人的恭敬而自吹自擂,明明沒有證得圣人的境界而說自己已經證得,這是破了大妄語戒,是要下地獄的。為了贊嘆自己,而把自己活活埋在了愚蠢無知的深坑里,受大苦惱。世間稍有知識和聰明的人,是絕對不會這么傻的,只有又傻又笨又壞的人才會做出這樣荒謬的事情來。
有些宗教徒也會為了自贊毀他而說些不符合事實、經不起邏輯推理的語言,雖然出發(fā)點是希望別人理解并且認同,但是效果卻往往是適得其反。說假話和語言不符合實際的說教者是嚴重地侮辱了他們自己信仰的宗教,不但不能引導人們來相信他所敬奉的宗教,而且還會遭致人們的反感,目標與行為將會適得其反,永遠都是徒勞無功的。不但徒勞無功,而且坑害了原本想信仰的人,使人因為不信吹噓的人,連同他所弘揚的宗教也一并不愿意相信了,那豈不是南轅北轍、求升反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