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論道德修養(yǎng)的途徑
《論語》學(xué)記(二)
怎樣提高道德修養(yǎng)?《論語》為我們提供了各種各樣的方法和途徑,每一個人只要結(jié)合自身特點,選擇其中一種或幾種,堅持不懈地做下去,就一定會到達道德的彼岸。
1、內(nèi)省自律
儒家非常重視自我反省對提高道德修養(yǎng)的作用,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xí)乎?” (學(xué)而第一),強調(diào)一個人如果每天堅持作多方面的自我省察,就能逐步改過自新,完善自身的道德和學(xué)問。孔子慨嘆能這樣做的人實在太少了:“已矣乎!吾未見能見其過而內(nèi)自訟者也?!?nbsp;(公冶長第五),在孔門弟子中大概只有顏回能做得到,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違仁,其余則日月至焉而已矣?!?nbsp;(雍也第六)。
孔子認(rèn)為,經(jīng)常進行自我反省、嚴(yán)格自律的人很少犯過失,子曰:“以約失之者鮮矣?!?nbsp;(里仁第四)。他本人就是這樣做的:“子絕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保ㄗ雍钡诰牛?,對任何事情不胡亂猜測、不獨斷專行、不固執(zhí)、不自以為是,所憂之事為不能時常進行道德完善,及時改正自已的錯誤,子曰:“德之不修,學(xué)之不講,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nbsp;(述而第七);子曰:“過而不改,是謂過矣?!?nbsp;(衛(wèi)靈公第十五)。
針對別人所說的每一句話,也要進行一番自我反省,如果別人批評你的話符合道德原則,是正確的,就要下決心改正自己的錯誤,因為忠言往往逆于耳而利于行;如果是夸獎你的語言,則要進行認(rèn)真的分析,看其目的何在。子曰:“法(原則、法則)語之言,能無從乎?改之為貴。巽(順從)與之言,能無說乎?繹(分析)之為貴。說而不繹,從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nbsp;(子罕第九)。
不同的人,內(nèi)省自律的內(nèi)容和方式不同,子張問崇德辨惑,子曰:“主忠信,徙(符合)義,崇德也。愛之欲其生,惡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不以富,亦祗以異?!?nbsp;(顏淵第十二),他為子張指出的道德修養(yǎng)的方法是:忠誠講信用、做符合義的事情、愛惡不要反復(fù)無常;而對于樊遲,同樣是崇德、辨惑,含義卻不完全一樣,樊遲從游于舞雩之下,曰:“敢問崇德、修慝(邪惡、無形的怨恨)、辨惑?!弊釉唬骸吧圃諉?!先事后得,非崇德與?攻其惡,無攻人之惡,非修慝與?一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親,非惑與?” (顏淵第十二),強調(diào)要從自身做起,先做事情而后收獲,先去除自己內(nèi)心的邪念,不攻擊別人的錯誤,不因一朝之忿而失去理知。
2、向賢者學(xué)習(xí)
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保ɡ锶实谒模?nbsp;道德修養(yǎng)要以賢者為榜樣,以不賢者為借鑒??鬃诱J(rèn)為,見賢思齊,趨善避惡,與隱居求志、行義達道相比,并不是一件困難的事情,子曰:“見善如不及,見不善如探湯,吾見其人矣,吾聞其語矣;隱居以求其志,行義以達其道,吾聞其語矣,未見其人也。” (季氏第十六)。向賢者學(xué)習(xí),既要“思”,又要“行”?!疤崎χA,偏其反而。豈不爾思,室是遠(yuǎn)而?!弊釉唬骸拔粗家?,夫何遠(yuǎn)之有?” (子罕第九),美好的品德并不遙遠(yuǎn),就在你的身邊,就看你愿不愿意靠近他,踐行他,子張問善人之道,子曰:“不踐跡,亦不入于室?!?nbsp;(先進第十一)。
3、做人正直
人只有正直地生活,才可以免除各種災(zāi)禍,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nbsp;(雍也第六)。但是做正直、善良的人并非委曲求全,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nbsp;(憲問第十四),要用正直方式回報別人對自己的怨恨和德行,“以德報怨”有時候會使邪惡之人變得更加邪惡。在公與私之間,正直的人有時候也要顧及天理人情,葉公語孔子曰:“吾黨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證之。”孔子曰:“吾黨之直者異于是:父為子隱,子為父隱,直在其中矣。” (子路第十三)。
4、生活儉樸
子曰:“奢則不孫,儉則固。與其不孫也,寧固。” (述而第七),儉能養(yǎng)德,做人寧可儉樸、固執(zhí)一點,也不可奢侈、不謙遜??鬃诱J(rèn)為,富貴并非可求之物,人不可強而為之,應(yīng)該做一點自已喜歡的事情,做一個真實的自我。子曰:“富而可求也;雖執(zhí)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nbsp;(述而第七)。但是,如果勇者對貧窮和不仁的人憎惡到了極點,也會導(dǎo)致社會秩序混亂,子曰:“好勇疾貧,亂也。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亂也。” (泰伯第八),是以孔子發(fā)出了這樣的感慨:“貧而無怨難,富而無驕易。” (憲問第十四)。
5、言行一致
說話忠誠信實,做事恭敬實在,是人立身行走之本,也是道德修養(yǎng)的重要途徑之一。子張問行,子曰:“言忠信,行篤敬,雖蠻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篤敬,雖州里,行乎哉?立則見其參于前也,在輿則見其倚于衡也,夫然后行?!弊訌垥T紳(衛(wèi)靈公第十五)。道德和言語是什么關(guān)系呢?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憲問第十四),道德和仁心是內(nèi)在的基礎(chǔ),言語和勇敢只是外在的表現(xiàn)形式。
孔子非常看不起那些大言不慚,表里不一的人。子曰:“其言之不怍(慚愧),則為之也難?!?nbsp;(憲問第十四),即使有才之人,也不可出言不遜,驕傲吝嗇,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驕且吝,其余不足觀也已。” (泰伯第八)??鬃影涯切┍砻鎳?yán)厲、傲慢,內(nèi)心怯懦,用假象掩蓋自己的軟弱的人,比作小人和盜賊,子曰:“色厲而內(nèi)荏,譬諸小人,其猶穿窬(挖洞穿墻)之盜也與?” (陽貨第十七),并且對這類人非常厭惡,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nbsp;(公冶長第五)?;ㄑ郧烧Z不僅對道德有害,而且會壞大事情,子曰:“巧言亂德。小不忍則亂大謀。” (衛(wèi)靈公第十五)。
5、持之以恒
孔子認(rèn)為,加強道德修養(yǎng)必須要有恒心,不可半途而廢,否則會功虧一簣。子曰:“譬如為山,未成一簣,止,吾止也;譬如平地,雖覆一簣,進,吾往也?!?nbsp;(子罕第九)。道德修養(yǎng)是自身內(nèi)在需求,無論“進”或“止”,都取決于自己,有恒者會始終嚴(yán)格要求自己,不自欺、不虛偽、不驕傲,子曰:“圣人吾不得而見之矣!得見君子者,斯可矣?!弊釉唬骸吧迫宋岵坏枚娭樱〉靡娪泻阏?,斯可矣。亡而為有,虛而為盈,約而為泰,難乎有恒矣。” (述而第七)。一個在道德修養(yǎng)上沒有恒心、自欺欺人的人,不但做不成任何事情,而且還常常使自身人格蒙羞,子曰:“南人有言曰:‘人而無恒,不可以作巫醫(yī)?!品?!”“不恒其德,或承之羞?!弊釉唬翰徽级岩??!?nbsp;(子路第十三)。
弘揚道德,堅定信仰是人立身之本,子張曰:“執(zhí)德不弘,信道不篤,焉能為有?焉能為亡?” (子張第十九)。一個人一旦具備了美好的品德,無論環(huán)境多么惡劣,都會始終堅持自己的操守,子曰:“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子罕第九)。相反,愈是惡劣的環(huán)境,愈可顯示出一個人的人格高尚、意志堅韌,子曰:“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nbsp;(子罕第九)。有德之人不會屈服于別人迫害,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 (述而第七)??鬃痈嬲]我們,要珍惜美好時光,在有生之年成就自己美好的品德,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nbsp;(子罕第九)。要及時遷善改過,不可老大徒悲傷,子曰:“年四十而見惡焉,其終也已?!?nbsp;(陽貨第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