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長都曾為孩子的“磨蹭”頭痛,覺得孩子做事拖拖拉拉,罵了也不管用。但其實,小孩子的“磨蹭”,并不等于故意拖延哦!為什么孩子總是這么“磨蹭”?因為他們?nèi)鄙僖环N大腦最基本的能力——“執(zhí)行能力”。
“執(zhí)行能力”是神經(jīng)學的一個詞匯,它是大腦的基本技能之一,人們需要利用它來制定計劃,完成各種任務(wù)。“執(zhí)行能力”那么重要,然而不幸的是,它卻是人類大腦發(fā)育中最晚熟的部分。年齡很小的孩子就可以開始計算數(shù)字,閱讀書籍了,因為掌管閱讀和數(shù)字的那部分大腦發(fā)育比較早。可是他“執(zhí)行能力”的完善,卻要等到很久之后?,F(xiàn)代腦科學已經(jīng)證實:執(zhí)行技能的發(fā)展和大腦前額葉密切相關(guān)。但前額葉是大腦中發(fā)展最晚的區(qū)域,在青春期晚期直到成年期初期,這里才能夠發(fā)育完善。
看到這里,很多家長就會問,那對于磨蹭這件事,就一點辦法也沒有嗎?親貝網(wǎng)小編告訴你:當然不是。
那么,怎么解決孩子“磨蹭”的問題?
1、幫孩子一起解決讓他拖延的具體問題
只有懂孩子,帶孩子才會更輕松。舉個例子,有一天吃飯時孩子的嘴沒在嚼,勺子也放碗里,知道孩子走神在想事情,媽媽就問她:“寶寶你在想什么呀?”她說,“我在想8字怎么寫?!比缓髬寢尯茏匀坏馗畠赫f,“你快吃,吃完飯媽媽找張紙跟你一起寫?!?/p>
如果你只是催:“快點吃,飯都涼了!”孩子思考的問題沒有解決,當然沒法專心吃飯。這個例子是想告訴大家:只看到自己想要的目標不夠,還要關(guān)注孩子的行為和想法,解決那些讓他走神的問題。
2、拆解任務(wù),用最小的控制單位
一些看似簡單的任務(wù),孩子做起來卻很難。比如,一個“起床"的行動可能包括手撐著床、坐起來、移到床邊、下床這些動作。完成一個行動需要比較清晰的目標和一系列計劃,而孩子的大腦目標感不強,沒辦法對行動指令快速做出回應(yīng)。
那怎么做呢?你可以和孩子說:“寶寶,滾過來,到媽媽這邊來!”“滾”是一個動作,孩子一聽就懂,會立刻執(zhí)行。動作是最小的控制單位,如果你希望孩子做一件事,最好能幫他把目標拆解開,給出當下立即可以做到的具體動作。
隨著孩子長大,拆解的顆粒度可以粗一點。比如起床穿衣服,可以拆解成脫睡衣、穿上衣、穿褲子、穿襪子。如果孩子有困難,那就多給他一些時間。
當然,孩子也可能做了一個步驟就開始分心,比如穿了上衣就發(fā)呆。這時最好從正面鼓勵孩子已經(jīng)做到的事,“你已經(jīng)穿好了上衣,再穿上襪子和褲子就更好了?!苯o予孩子努力之后的成就感,把他的注意力拉回原計劃目標。
3、列計劃清單
計劃清單是克服拖拉的好幫手。孩子缺乏自己制定計劃的能力,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計劃,寫清楚做事情的時間和步驟,幫助孩子養(yǎng)成計劃和執(zhí)行能力。
舉個例子,孩子晚上總拖著不睡覺,這時媽媽可以跟孩子一起制訂作息時間表,把睡前要做的事一一列出來。如果孩子還不會寫字,可以用圖畫來表示。比如畫個牙刷表示洗漱,畫個鐘表表示時間。然后把時間表貼在臥室墻上,接著執(zhí)行計劃。每天晚上洗澡、刷牙、讀書、睡覺。每做好一件事,讓孩子打一個勾,勾到書的時候,就知道接下來該睡覺了。如果他還沉浸于眼下的事情,媽媽可以指著時間表跟他講,“我知道你還想看書,不過現(xiàn)在到了睡覺時間。我們再看5分鐘,你就要躺好,我?guī)湍汴P(guān)燈,好嗎?”
孩子容易分心,所以需要隨時提醒他,但提醒并不是催促,而是給出具體的指令。養(yǎng)成固定的生活習慣,也有益于孩子了解時間概念。因為孩子通常以生活經(jīng)驗為時間關(guān)系的參照物,周期性發(fā)生的事情對孩子認知時序有重要影響。所以,從容、有條理地養(yǎng)孩子,你不焦慮,孩子才能更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