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無才姐
被老師叫到學校一頓訓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想想都很刺激呢!
作為一名戲精,哦不,嚴謹?shù)睦夏赣H,我早已在心里把這場景彩排了八百遍。
畢竟我是坐擁一只曾經(jīng)很像學渣、未來也不知道會不會渣、目前相當難以控制的老二的人?。?/p>
所以粉絲寶寶轉(zhuǎn)發(fā)的一段視頻成功地引起了我的注意。
看完我總結出兩點:
一,人生而平等,渣娃生而隨機,心理學家也逃脫不了普通老父親的命運;
二,一個人的氣質(zhì)里藏著他走過的路,讀過的專業(yè)書和分析過的人,即使當了老父親,心理學家挨完訓的反應也是清新脫俗的。
各位老父老母們,就讓我們一起點開視頻,享受一個療程的脫俗體驗吧!
????????????
事后他解釋道:
短短四分鐘,信息量巨大。
首先亮瞎我雙眼的是老師的語氣和臺詞,和本人三十年前的小學老師竟然一毛一樣!
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簡直令人難以置信。
三十年都夠河東河西耍一遍了啊朋友!
老師的說話水平保持得如此穩(wěn)定,敢情這么多年我們的GDP都白增長了哈?
照說我們中國人是最擅長話術的,講究旁敲側(cè)擊,點到為止,給人留情面,給己留余地。
可是好像全國最不會說話的人都集中在了教育界,沒幾個老師能好好對學生說話,也沒幾個老師能好好對家長說話,一開口就是陰陽怪氣,諷刺挖苦。
奇了怪了,這到底是什么仇什么怨?
擱在三十年前,問題倒也不大,因為那時候的家長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對教書先生有著無條件的敬重和信任,挨點訓沒準還受寵若驚,感覺得到了老師的重視。
如今這一屆家長可不得了,學霸精英臥虎藏龍,搞不好某老師讀書時就是曾經(jīng)被某家長碾壓得一塌糊涂的手下敗將。
所以事情就尷尬了,把家長拎到學校一頓訓,請問這位老師要憑怎樣的資格和立場?
僅僅因為人家孩子在你手上,你是刀俎人是魚肉?
賀心理學家的不爽是具有代表性的。
他自己也直言不諱,之所以有情緒問題是因為覺得自己還挺了不起的,潛臺詞是他本人學識身份地位成就都遠超一名小學數(shù)學老師,也就是礙于家長的身份,忍氣吞聲挨完了這頓訓。
更深的潛臺詞是,你一個自我感覺良好的小學數(shù)學老師,既沒有本事把每個學生都教會,也沒有足夠的專業(yè)水平說服我,訓家長只是為了發(fā)泄情緒,可悲又可恨。
這種不爽的情緒甚至令他把老師直接放在了對立面,視為蓄意破壞親子關系的“說壞話的外人”。
我只想說,在我認識的家長中,這種傲嬌的品種不乏少數(shù)。誰還沒讀過名校了,誰還不是個精英了,誰的教育理論少學了,要不是老師手里握著生殺大權,誰稀得去學校挨那頓訓了?!
我同情挨訓的家長,但也同情老師。
將心比心,我不相信老師犧牲自己的時間和精力和家長說那么多話只是為了宣泄自己的情緒。
如果一個老師沒有責任心,沒有希望這個孩子進步的強烈的主觀意愿,他根本連情緒都不必有好嗎?
流水的學生鐵打的飯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反正班里不缺學霸,不缺把他當做好老師的人。
老師原本應該是家長同一條戰(zhàn)線上的戰(zhàn)友,都是為了孩子好,可什么時候變成親子關系同仇敵愾的對象了?
因為不好好說話。
居高臨下的態(tài)度,劈頭蓋臉的斥責,分分鐘就把對方的臉踩在了水泥地上使勁摩擦,對方心有不悅?cè)绾握\服?
更因為沒有專業(yè)的姿態(tài)。
大動干戈把家長請到學校,整個談話內(nèi)容卻毫無營養(yǎng),既說不清孩子一道題反復做不對的原因,又給不了家長切實有用的建議,這讓家長如何支持又如何配合?
也難怪賀心理學家會把這次談話當作是老師對自己無能的憤怒以及簡單的情緒發(fā)泄了。
在我的印象里,德國人大概是全世界最耿直最不會說話的,但非常令人驚訝的是,似乎最會說話的人都集中在了教育領域。
我所接觸過的德國老師,無一不是聊天高手,專業(yè)程度令人嘆服。
小米米上幼兒園的時候曾經(jīng)因為搶玩具打人被投訴,老母親慚愧得恨不得找個地洞鉆進去。
談話后不久,幼兒園就開展了“不用拳頭說話”的主題活動,教孩子們?nèi)绾畏直婧蜏蚀_表達自己的情緒,如何以和平的方式獲得自己想要的東西,以及在和別人發(fā)生沖突時如何應對。
事后老師把活動的內(nèi)容整理成一份“告家長信”,里面附有給家長的N條建議,以供家長參考配合。
一波教科書級的操作令人心服口服,五體投地。
這么多年和德國老師打交道的過程中,我總結出了他們的談話“套路”:
開場白一定是贊美孩子,做好鋪墊;
然后坦陳問題,客觀分析;
最后給出切實有效的解決方案。
自始至終就事論事,不摻雜個人情緒。
定居德國的華人家庭精英輩出,高學歷家長比比皆是,但很少聽說誰在和老師的談話中結下梁子,質(zhì)疑他們的專業(yè),輕視他們的素質(zhì)。
因為德國的老師們無一不是受過嚴格的培訓,心理學是他們的必修課程。
他們的洞察能力、共情能力、溝通能力和情緒控制能力和中國老師相比,高下立見。
失聯(lián)北大博士后回應家人
如果親子關系崩塌,我們不辭勞苦不遺余力為孩子一手鋪就的錦繡前程到底還有什么意義?
孩子的成就是無數(shù)個零,而親子關系是前面那個一。
沒有前面那個一,后面再多的零也是白搭。
就這一點看,賀老父親不可謂不通透。
他那段為人父母必要時要為孩子“扛一扛”的表述也十分動人。
有人遮風擋雨、被人溫柔守護的孩子有多幸福?也許你無法想象。
在我兒時的記憶里,班上的男生經(jīng)常會被老師請家長,老師前面訓完家長家長轉(zhuǎn)身把孩子一頓胖揍幾乎成了流水線操作,司空見慣。
我只見過一次例外。
那次大兄弟因為 沒有送禮 調(diào)皮搗蛋,被某老師拎到辦公室體罰,罰到興頭上老師還掐指一算, 咒罵 斷言他將來不會有出息。
還嫌不過癮,一定要請他媽談話。
于是大兄弟的媽來了,氣場一米八往辦公室一站,指著老師的鼻子一字一句地說:你!不!配!當!老!師!
然后在吃瓜群眾震驚的目光中,帶著大兄弟揚長而去。
后來你們都知道了,大兄弟成了我兄弟,大兄弟的媽成了我婆婆。
我婆婆在我認識的人中情商排名Top 3,我從未見過她與人正面沖突。
而大兄弟是我這輩子見過的,為數(shù)不多自帶幸福感的人間尤物。
有一種不解之謎,叫做兄弟你為啥這么開心。
重視關系、解決情緒,這位心理學家已經(jīng)做得相當完美。
要說還有什么不足,我體內(nèi)的經(jīng)濟學家決定出來走兩步。
我們學經(jīng)濟的一向務實,不管繞多大的圈子最終都是奔著解決問題去的。
一個項目做砸了,KPI泡湯了,你跟我說做人呢最重要是開心,一家人最重要是整整齊齊。
好的,我覺得你說得很對,我接受。
但我們開開心心整整齊齊是為了把下一個項目做好,完成下一個KPI。
只有最終的成功,才能讓我們真正地開心,長久地整齊。
所以一道題四遍還做不對,咱還是解決一下吧。
一個孩子天天被老師數(shù)落,充滿挫敗感,能對親子關系有利?
就像夫妻有一方懷才不遇悶悶不樂,夫妻關系能好到哪里去?
老師沒辦法教會所有的學生,未必是他的水平問題,可能是學生太多,實在無法面面俱到。
家長才是最了解自己孩子的人,也是有足夠時間幫孩子查缺補漏的人。
小學數(shù)學就那點東西,非要說自己教不了,難道當年考了個假的高考?
什么堅決不做老師在家庭里的代言人,堅決不做家庭教師,這種“總有刁民想害朕”的念頭還是不要了吧。老師不懂事,咱也跟著不懂事?
要知道,幫助孩子獲得成就感也是促進親子關系的重要手段啊!
為人父母,除了必要時為孩子“扛一扛”,也要在必要時托孩子一把。
心理學家負責解決情緒,經(jīng)濟學家負責解決問題,這才是最完美的組合。
這年頭當父母需要雙學位了,請努力吧!
是否擔心孩子有以下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