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乎只要在常州生活過的吃貨,都曾端著小紙碗,坐在人潮中,嗦過的那一口巴姐酸辣粉!
但對于巴姐酸辣粉的掌門人—對四川小吃有著迷之熱愛的巴姐來說,確是她大半輩子的美食夢。早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那時候的巴姐還不叫巴姐,因酷愛川菜,便在新豐街開了家川味美食城??赡芾铣V葸€有印象,叫作天旺。
經營美食城的數十年間,讓巴姐接觸到了地道的川菜和川味小吃:賴湯圓、龍抄手、軍屯鍋盔...還有麻、辣、鮮、香、酸且油而不膩的酸辣粉!
2004年,恰逢常州第一條商業(yè)步行街—南大街開業(yè),巴姐瞄準了商機,雖然只搶到了十幾平米的鋪位,川味小吃店依舊如火如荼地開了起來,主打產品便是巴姐最愛的酸辣粉!
卻沒想到,這一碗碗酸辣粉從南大街起步,竟然火紅了十多年,甚至走出了常州,來到了烏魯木齊、天津、湖北...全國各地的角落頭。
/ 火了14年!巴適!巴適得很!/
評判一份酸辣粉是否好吃,考量的無外乎這三樣:紅薯粉、牛丸、調味料。
紅薯粉是酸辣粉的主料,巴姐十分看重。上好的紅薯粉要能達到兩個境界:一是能在九千瓦的高溫下迅速煮沸,二是要保證即便是在高溫下也要保持應有的韌勁和嚼勁。
為此,巴姐尋覓了很久,終于在酸辣粉的故鄉(xiāng)—四川,找到了當地手工制作的紅薯粉。巴姐一年要在這里采購紅薯粉上百噸!
不過,有了好的紅薯粉還不夠,處理方式也十分重要:紅薯粉必須要在提前一晚就開始浸泡,以保證第二天營業(yè)時,泡軟的紅薯粉能達到巴姐制定的標準和要求。
同樣需要提前制作的,還有酸辣粉的精髓—高湯,巴姐酸辣粉美味的秘訣正是來源于此。
高湯制作也很有講究:每天早上五點鐘開始,足量的豬骨、雞骨、牛骨,再加上海產品熬制大約五六個小時。高湯熬制完畢之后,再用高湯來煮從福建尋來的牛肉丸,容不得一絲馬虎
要說最讓巴姐得意的,還是酸辣粉中特別配制的十二種調味料。美味如其名,光是調味料中的酸、辣便占了酸辣粉中的兩個席位,二者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常州人愛吃醋,這醋一般是隔壁鎮(zhèn)江家的香醋。但是巴姐酸辣粉中的醋卻不同,它需要同樣來自巴蜀的閬中保寧醋,也只有這樣,這碗酸辣粉才夠地道!而巴姐酸辣粉的辣,是香辣與鮮辣相結合而成。子彈頭、二荊條、燈籠椒...搭配辣油的香,這樣的辣才是真的香辣可口。
除此以外,譬如花生、榨菜之類,均是手工制作。別看這不起眼的配料,其中的門道真的很多很多。就說花生,去皮和不去皮,帶給酸辣粉的就是兩個味道!
/ 從小吃到大,初心未曾改變 /
巴姐并不姓巴,而是姓蔣。那為什么會叫巴姐呢?用四川話來說,巴適就是正宗、地道的意思
正是因為蔣姐的酸辣粉夠巴適,久而久之就被常來嗦粉的食客改了姓,從此蔣姐憑“巴姐”這一花名在龍城小吃界占得一席之地。
但神奇的是,即便是位于南大街的巴姐酸辣粉總店,一天就要賣出2000多碗粉,卻常有闊別多年的食客回來品嘗,仍說這酸辣粉的味道十幾年來不曾變過。
其實,巴姐和她的團隊每一年都對酸辣粉的口味進行調研,再根據結果進行相應的調整。光是酸辣粉的辣度,相比十四年前就提升了三倍!巴姐坦言,現在的年輕人真的太能吃辣了!
為了迎合年輕人的口味,巴姐在酸辣粉的基礎上,定期都會推出新的小吃:大魷魚、烤雞翅、烤肉卷、串串燒...還有酸辣粉的標配—土燒餅,也一連買了十多年。
若說起巴姐在經營酸辣粉這么多年,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那就是每逢周末,便有大批量的學生從大學城坐302公交車到南大街,逛街購物的同時,酸辣粉是必須要嘗一嘗的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