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中講了這樣一個故事:鵬要飛往萬里外的南海,蟬和小斑鳩譏笑它說:我們奮力而飛,碰到榆樹和檀樹就停止,有時飛不上去,落在地上就是了。何必要飛九萬里到南海去呢?
每個人對生活的理解不同,追求不同。你的尺度不是別人的尺度,別人的看法不代表你的觀點,別讓別人的看法影響你的生活。
不活在別人的評價里是一種智慧。只要不涉及原則對錯,別人說什么聽聽就好。你不可能讓所有人都滿意,又何必為了別人委屈自己。
人無需活在別人的評價里。好的人生不是活給別人看的,也不必在乎別人的眼光與期許,不攀比,不介意,活得開心比什么都重要。
人活一世,別人再重要,也遠沒有你自己重要。別人永遠是你生活的旁觀者,只有你自己才是你生活的掌舵人。
不活在別人的評價里是種智慧。被他人的言語包圍是生命的常態(tài),我們每個人都無法徹底擺脫人言,但要注意這些人言是激勵了你還是正在摧毀你。
你就是你,獨一無二的個體,無需與人相比,也無需迎合別人。
世人皆知,梁任公“善變”。他的主張幾次發(fā)生變化,面對別人對他的評價,梁啟超從不在意。康有為罵他“梁賊啟超”,他不在意,因為不管是誰都無法阻擋追求真理的心。
不活在別人的評價里,是一種修行。成熟的人,不會活在別人的評價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