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戰(zhàn)爭,往往能改變一個國家的命運。比如春秋戰(zhàn)國時期諸侯國之間的大戰(zhàn),勝則已,不勝則會滅國,長平之戰(zhàn)、桂林之戰(zhàn)就是屬于這一類。
在我國有這樣一場戰(zhàn)爭,它的存在深入改變了世界格局,可惜如今人們鮮為人知,它就是發(fā)生在宋蒙之間的釣魚城之戰(zhàn)。
陳毅元帥曾有一首詩,“釣魚城何處?遙望一高原。壯烈英雄氣,千秋尚凜然?!痹娭械尼烎~城是指今重慶市合川區(qū)(宋稱合州)東釣魚山上的古城。這座稱修建在嘉陵江、渠江、涪江三江交匯處,三面環(huán)水,地勢十分險要。
公元1251年,拖雷長子蒙哥登上大汗的寶座,對南宋的進攻即將開始。蒙哥早年率兵西征歐亞許多國家,驍勇善戰(zhàn)。1257年,蒙哥汗決定發(fā)動大規(guī)模的滅宋戰(zhàn)爭。
蒙哥汗的進行路線是這樣額,派出三路大軍,忽必烈率軍攻鄂州(今武昌),塔察兒、李璮等攻兩淮,分宋兵力;命兀良合臺自云南出兵,經(jīng)廣西北上;蒙哥汗自己則親自率蒙軍主力攻四川。
三路大軍中,以蒙哥攻打四川為主攻。蒙哥汗認為奪取四川后,然后順江而下,與各路大軍會師,進而圍攻南宋都城臨安。然而,蒙哥汗做夢也沒有想到,釣魚城竟然抵抗了36年,逼迫蒙古軍放下戰(zhàn)刀。
剛開始,四川的絕大多數(shù)地方都被蒙古大軍占領,所以并沒有把小小的釣魚城放在眼中。當蒙古大軍來到釣魚城之下后,蒙哥汗命令南宋降臣入城勸降,結果遭到守城的合州知州王堅的拒絕。
眾所周知,蒙古大軍一旦攻下一座城池,一定會進行屠城行動。釣魚城卻成為了一個例外,因為守城軍民用實力告訴蒙古大軍,屠城在釣魚城這里行不通。
釣魚城之戰(zhàn)影響是驚人的,蒙哥汗更是病死在釣魚城下,“癸亥,帝崩于釣魚山,壽五十有二,在位九年?!泵筛绾挂凰溃晒艃?nèi)部爭奪汗位的爭斗越發(fā)激烈。
釣魚城之戰(zhàn)的失利,讓蒙古大軍第三次西征的步伐基本停滯下來。當時蒙哥汗的弟弟旭烈兀正準備攻打埃及,獲悉蒙哥死訊,旭烈兀留下少量軍隊,率領大軍東還。
西征的蒙古大軍因寡不敵眾,被埃及軍隊打敗。就這樣,蒙古西征的步伐徹底走向了低潮。因此,釣魚城之戰(zhàn)的影響已經(jīng)遠遠超越了中國范圍,也改變了世界格局。
參考資料:《元史》、《釣魚城之戰(zh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