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公眾號【慢成長】的創(chuàng)始人,一個充滿正能量的媽媽,在當媽四年后選擇讀研,現(xiàn)在美國加州著名的心理學研究所主攻兒童心理方向。
花時間是香港國際新聞碩士,曾在香港著名媒體集團擔任資深編輯,也在聯(lián)合國下屬NGO做過媒體官。女兒出生后,她愈發(fā)覺得教育的重要,創(chuàng)辦了【慢成長】——“我們能給孩子最好的禮物,就是陪孩子一起慢慢長大”。
今天的文章就是她的親身經歷。同樣是遇到孩子面對困難、挫折,拒絕和大哭,她從心理學的角度,分享了全新的視角和方法,大大拓寬了我們的思路。強烈推薦大家看看,非常有意思又實用。
推薦大家關注她的公眾號,這里不僅有具有國際視野的早教育兒干貨,接地氣的帶娃分享,更有為人父母后,我們如何陪孩子共同成長的感悟和思考。
掃碼關注「慢成長」,后臺對話框回復「時間管理」,領取我特別為媽媽們制作的時間管理表格;回復「高頻詞」,獲得適合孩子學習的英文高頻詞資源;回復「數(shù)學啟蒙」,來領取在家就能帶孩子玩的數(shù)學啟蒙手冊資源吧▼
大家好,我是花時間。今天想和大家聊聊我的親身經歷。
女兒果果年滿五歲,終于開始正式學鋼琴了。
對別人家來說,只是孩子報個興趣班,沒什么好說的。但對我家來說,這事真的是一波三折。
畢竟第一次帶她去報名試聽,就因為各種原因被老師拒了。
回來我還寫了這篇記錄扎心經歷的文章,聊了孩子多大學琴、需要具備什么條件、專業(yè)的老師怎么說,甚至選琴的一些分享。
上課中的果果
后來經歷了等待、換老師、重新試聽,以及因為和老師對不上時間空檔,又等了幾個月……
九月才終于能上課了,沒想到剛上幾節(jié)課,又遇到坎兒了……
因為現(xiàn)在是啟蒙階段,會有一些要背的樂理知識。但每次老師提問,例如復習上節(jié)課的內容,果果就是不說話。
老師從有耐心,到反復問:“你說話呀,大膽說,沒關系?!薄澳阒谰驼f呀,咱別耽誤時間。”“不知道也沒關系,你說出來?!?/p>
她就是瞪大眼睛不吭聲。
直到旁邊的我也跟著著急了,問她:“怎么了,不管會不會,你可以說出來。”
誰知道這回她不但沒開口,還扭過頭,把后背給老師,癟著嘴——哭了!
我和老師都一愣,這是哪出兒?沒有人語氣嚴厲,也沒人說要懲罰她,她平時也是個開朗的孩子,這是怎么了?
老師比較有經驗,下課后對我說:“她可能是怕答錯了。之前也有小朋友這樣,集體里回答問題很踴躍,一對一的時候有壓力。慢慢來就好了?!?/p>
老師的話提醒了我。我對她表現(xiàn)特別意外的原因,就是因為她屬于上課搶著舉手那種。這次的反常,是因為壓力大嗎?
回家的車上,我問果果:“今天為什么上課時不說話呢?現(xiàn)在這里只有媽媽,你悄悄告訴我好不好?”
看她還是不說話,我又接著問:“是忘記了,不會嗎?”小家伙終于點點頭:“我不記得了,怕說錯了。”
“為什么不能說錯了呢?”
果果眼圈又紅了:“怕挨批評。”
原來是這樣啊。
我反思了一下,雖然老師和我都沒有責怪她的意思,但因為她不說話拖延了許多時間,我們不知不覺著急的語氣讓孩子怕了。
但更讓我在意的,是果果“怕犯錯,就干脆不做”的想法。
雖然我們的確應該避免給孩子太大壓力,但生活中不可能完全沒有失誤和挫敗。
有人給你鮮花和掌聲,也就會有糾正和批評。如果孩子不知不覺養(yǎng)成了消極的應對模式,可能會影響一生。
我是學心理的。心理學中有個詞叫做“成長型思維心態(tài)”,Growth Mindset。
還有一個相對的概念,叫“固定型思維心態(tài)”,F(xiàn)ixed Mindset。
提出這兩個概念的,是斯坦福大學心理學教授Carol S. Dweck。她在2006年出版的《Mindset: The New Psychology of Success》一書中,將人們分成了這兩類。
區(qū)分的方法就是,人們應對失敗時,不同的反應。
例如,當遇到失敗時,固定型思維心態(tài)(FM)的人,腦海里會一直想:
-我失敗了、我弄錯了
-我做不了這個、我能力不足
-我不行、我就是不會
-我沒這個天賦、我放棄……
成長型思維心態(tài)(GM)的人想的卻是:
-我是不是漏掉了什么
-怎么做才能更好
-這次失敗讓我學到了什么
-我應該怎么調整
-我還可以繼續(xù)挑戰(zhàn)自己
-我可以通過學習和鍛煉學會任何東西……
固定型思維心態(tài)(FM)的人,會非常享受聽到別人的稱贊,很難接受任何形式的批評;
一旦遭遇失敗,會覺得非常沮喪,覺得自己一無是處;喜歡追求完美。
所以遇到困難的時候,更容易選擇放棄,只做自己擅長的事情,留在安全區(qū)中,不愿意冒險挑戰(zhàn);
擔心被看成失敗者,甚至對別人的成功,感到威脅和嫉妒。
而成長型思維心態(tài)(GM)的人,并不害怕批評和挫折,因為相信事情不是一成不變的,自己未來一定能比現(xiàn)在更好;
將錯誤看待成機會,認為能從錯誤中學習,不斷挑戰(zhàn)自我;
覺得態(tài)度和努力比天賦更重要,喜歡挑戰(zhàn)自我,將別人的成功看待成啟發(fā)。
對比之下,大家覺得,哪種人更容易看到寬廣的世界,更容易獲得成功呢?
沒錯,當然是成長型思維心態(tài)(GM)。它可以說是整個人類社會發(fā)展的原動力。
因為做成一件事,并不像想象中那么容易。成功從來都不是一帆風順的,而是會經歷許多失敗、錯誤,甚至倒退。
固定型思維心態(tài)(FM)就像一把鎖,在這時候會將大腦鎖起來,也鎖住了一個人更多的可能性。所以,F(xiàn)M的人很容易中途就放棄。
相反,成長型思維心態(tài)(GM)能夠開發(fā)人的很多潛力,保持積極向上的態(tài)度,讓人更容易堅持下去,另辟蹊徑。
用Dweck教授的原話來說,成長型思維心態(tài)“允許一個人過著壓力更小、更成功的生活”。
所以,在過去十年中,國外的學校越來越注意從小培養(yǎng)孩子們的GM,甚至讓孩子們自己去探討,怎么轉變自己的思維。
我發(fā)現(xiàn)鋼琴課,尤其在啟蒙階段,的確很容易擊潰孩子的信心,因為老師會不斷糾正你,手型、節(jié)拍、唱調、樂理……不厭其煩。
不過,比起鋼琴課上一時的得失,我更重視果果的成長型思維心態(tài)要怎么培養(yǎng)——該怎么引導孩子的GM呢?
01
你不是“不會”,是“還沒會”
我想起的第一點,就是Dweck教授講過的“The Power of Yet”——“還沒”的力量。她提倡我們在和孩子說話時,將“Yet”加在句末。
Yet這個詞,換成中文就是“還沒”??瓷先ズ芎唵?、不起眼的一個詞,卻能對孩子起到巨大的作用。
果果這次上課不答話,是因為忘記了、不會,覺得答錯了會挨批評。后來,我們回到家,我又幫她復習了一遍知識點,再提問的時候她都答上來了。
我說:“你瞧,你不是不會,是上次‘還沒會’,這次就會了,是不是?”
果果很開心地說:“對!我上次沒記住,我多看兩遍就記住了!”
“嗯,果果不是學不會,果果只是需要多看看?!蔽倚χf,盡量用簡單的語言給孩子一些心理暗示。
“嗯,老師說,努力就能學會?!彼_始主動給我講道理了??粗⒆娱W亮的大眼睛里醞釀的決心,我那一刻真體會到當媽的欣慰。
符合成長型思維心態(tài)的“Yet” ,在孩子遭遇困難和挫折時,帶來的心理暗示可能超乎我們想象的強大。
Dweck教授曾經在芝加哥的一所高中做過實驗。原本學生考試沒通過就會被給出“Failed”成績,這次卻給了“Not Yet”(暫未通過)。
這讓學生們不再覺得“掛科就等于完蛋了”,而是思考并努力去通過考試、改變成績。最后,連老師們都詫異了,這些原本補考也不過的“差生”,竟然成績都大幅提高。
因為一個小小的“Yet”,讓孩子們發(fā)現(xiàn),學習從來沒有“到此為止”,而是隨著時間變化的,當前的挫折和失敗,只是我們會經歷的正常過程而已。
我們看到的成功是海面上的冰山,而冰山下才是成功的因素
02
換個說法,換種思維
Dweck教授還有一個方法,就是“Change your word,change your mindset”。有時我們換種說法,就能從FM的頻道,轉變成GM了。
就像前面說的,國外課堂上,有些老師就會帶著孩子做這件事,教孩子與自己對話,學習轉變思維心態(tài)。
果果現(xiàn)在還小,沒這個經歷,我要自己引導她。那天回家后,我們又說起“犯錯”和“批評”的話題。
我問:“果果今天上課不說話,是因為怕犯錯對嗎?”“嗯?!惫c點頭?!盀槭裁磁路稿e?”她癟癟嘴:“因為怕挨批評?!?br>
“那果果想過沒有?說錯了不等于挨批評;說錯了之后,老師會糾正我,告訴我正確的?!?/p>
國外老師帶小學生做的思維心態(tài)對比分析
果果愣住了,一臉思考。我等了一會兒說:“所以,如果你真答錯了也沒關系,老師會告訴你對的,這樣咱們才能學會?!?/p>
“但如果你不說話,老師不知道你究竟會不會,沒法幫助你,那果果還能學會嗎?”
果果立刻說:“那就永遠學不會了?!彼D了一下又說,“我知道了,媽媽,我下次不管會不會,都告訴老師?!?/p>
“嗯,這樣的態(tài)度是學習的第一步,今天果果進步了呢!”我接著鼓勵她說。小家伙的神色也逐漸輕松起來。我們就開始聊別的了。
心理學上認為,我們怎么說話,也會影響我們的思考方式,甚至影響我們的行為。
對孩子們來說,改變表達,就可以對思維心態(tài)模式施加影響。
例如,比起“我就是不懂”, 我們可以教孩子說“ 我忽略了什么,所以沒看明白嗎?”
比起“我放棄了” ,不如說“ 我得換個其他方法再試試”。
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
I can't read. 我閱讀不太好。? I'm going to train my brain in reading. 我要訓練我的閱讀能力。
I made a mistake. 我犯錯誤了。? Mistakes help me improve. 犯錯能讓我變得更好。
I'm not good at this. 我不擅長這個。 ? I'm on the right track. 我正在提高。
This is too hard. 這太難了。? This may take some time and effort. 我可能需要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做好。
I'll never be as smart as her. 我不可能像她一樣聰明。? I'm going to figure out what she does and try it. 她是怎么做的,我也要試試看。
I can't make this any better. 我不能做得更好了。 ? I can always improve. I'll keep trying! 我還能做得更好,我要繼續(xù)試試!
……其實,用一句話總結,就是我們中國人那句老話——吃一塹長一智。
但這句話對孩子來說太抽象了。當我們把它拆解到日常生活中,一句一句將那些負能量的話“翻譯”過來,孩子就更好理解,能直接體會了,甚至會發(fā)生巨大的變化呢!
03
科學地“夸”和“批”
關于怎么“夸”孩子,以前也和大家聊過很多次??傉f“你真棒!”、“你真聰明!”,對孩子來說并不是好事。
為什么呢?因為孩子會更聚焦于“我是怎么樣的”。每當獲得成功,孩子都會覺得,那是因為“我是與眾不同的”、“我是有天賦的”,而不是聚焦于努力的過程。
久而久之,孩子就很難接受挫折和失敗,或者是“我無須努力就能做到”。
但人生就是一場升級打怪。孩子年齡越大,遇到的困難也越多,難度系數(shù)也越高。
如果抱著“不用努力”、“不能失敗”的心態(tài),一個人就會害怕挑戰(zhàn),容易放棄,故步自封,很難獲得進步。
要培養(yǎng)一個有成長型思維心態(tài)(GM)的孩子,我們得做個聰明的家長,從小科學地稱贊孩子。
例如,比起對果果說:“你真聰明”,我更愿意說:“媽媽看到你最近為這件事付出了很大努力,真贊!”
我不想讓孩子覺得,她能做到是因為智商,而是希望她看到自己的努力,她的進步是來自自己的付出。
比起對果果說:“你數(shù)學學得很快,你在這方面很有天賦,一定要堅持”,我寧愿說,“你認真算數(shù)的樣子真好,讓媽媽很欣賞?!?/p>
因為我知道,如果將孩子的成就歸結為天賦,那么當有天她做不到一些事的時候,也會覺得是自己天生沒這個能力,不愿意再嘗試了。
而在孩子做錯的時候,更需要我們運用智慧。
例如果果這次鋼琴課上很怕挨批評,就讓我反思,是不是家里人平時批評孩子的方式太激烈了。
我們教過的東西,孩子沒記住,很多家長的第一反應可能都是:“這個不對。你上課聽講了嗎?”、“怎么說了那么多遍,就是記不住呢?”、“怎么都不走腦子?這樣下去還上什么學?”
其實大人這樣發(fā)脾氣,對孩子一點兒好處也沒有。不會的照樣不會,還打擊了自信心。以后孩子有不會的,更不敢問。
但如果我們說:“這個不對。你還沒理解它吧?我們看看,怎么能幫你理解這個事情呢?”
這樣孩子就不覺得“我不知道”是羞恥的,而是聚焦于怎么學習,明白一定有方法可以理解清楚。
幫孩子培養(yǎng)能帶來巨大動力的“成長型思維心態(tài)”,其實并不難。
說到底,是我們當家長的先有“成長型思維心態(tài)”,相信孩子是不斷成長的,不急于一時的對錯、成敗。
所謂“心態(tài)決定命運”,我們的心態(tài),也可能決定孩子的未來呀!
花時間說
果果鋼琴課上不答話、哭出來這件事,真的讓我反思很久。
一開始是困惑,因為老師、朋友給我的反饋,都是孩子“挺沖的”。然后是擔心,是不是我們平時對她要求有點兒高了?最后又想,怎么和孩子溝通才好。
大家看我寫篇文章好像很容易,但其實背后經歷了許多糾結和思索、琢磨。
最后的結果還是挺好的,果果后來在鋼琴課上都很積極,老師超驚喜:“怎么一節(jié)課回來你就表現(xiàn)這么好啦?今天太順利了,進度很快!”
果果在后來的鋼琴課上,變化很大
我忽然想到,原來之前老師(甚至包括我)催著她回答提問,是因為潛意識里擔心拖延進度,反而讓孩子因為焦慮更不愿說了。但我和果果溝通時完全沒給她進度壓力,只說不怕犯錯才能學更好,進度卻自然而然快起來了。
果然,心態(tài)順了,事情都會跟著都會順利起來。
“成長型思維心態(tài)”真是孩子前進的重要助力,如何引導孩子面對錯誤和失敗,你有什么好經驗或者想法,都可以文末留言,歡迎大家一起交流。
最后,我還給大家搜集了一些有英語啟蒙的實用素材模板,關注「慢成長」并回復“自然拼讀”即可下載哈,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我始終覺得,孩子真正的“健康”成長,即是身體上的,也是心理上的。身心健康是智力發(fā)育、啟蒙社交等一切的基礎;也只有我們理解孩子心理發(fā)育的規(guī)律,才能真正順應他/她的發(fā)展做好教育。
如果喜歡既有國際視野又接地氣的育兒知識,來關注公眾號【慢成長】吧,這里會分享從早教發(fā)育、親子閱讀、兒童心理到媽媽成長。我始終相信“育兒就是高品質地陪孩子慢慢長大”,很高興能和志同道合的你成為朋友。
“慢成長”推薦必讀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