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中國封建王朝,對于官員的約束性很少,官員的權(quán)利過大,當(dāng)欲望超過理智時,官員的貪欲就止不住了,就拿七品小縣令來講,一旦為官不正中飽私囊,朝廷也很難管得到。貪腐成為歷朝歷代統(tǒng)治者最頭疼的問題之一,屢禁不止。
對于貪官污吏懲治最嚴(yán)格的應(yīng)該是朱元璋和雍正了。朱元璋出身貧農(nóng),從小親身經(jīng)歷過貪官污吏的毒害,所以對貪腐之人絕不姑息,就連自己的女婿歐陽倫貪污腐敗,也是照殺不誤。
雍正是一個很不容易的帝王,雖然康熙通過自己的努力,把大清帶向了繁華穩(wěn)定的道理上,但是康熙晚期逐漸昏庸,朝廷貪腐成風(fēng)。雍正繼位后,整頓吏治成為了勢在必行的事情,而雍正對于貪官污吏也絕不姑息。
年羹堯可謂是雍正的愛將,從雍正還是王爺?shù)臅r候就追隨雍正,后來又幫助雍正平定西北戰(zhàn)亂,立下赫赫戰(zhàn)功,但是后來年羹堯膨脹了,在西北搜刮民脂民膏、收受賄賂,私吞朝廷軍餉,雍正知道后,照辦不誤。
雍正在懲治貪官時,主要有四大狠招:
一、制定火耗歸公和養(yǎng)廉銀
地方官征收錢稅時,會以耗損為由,多征錢銀,有些官員就打起了歪主意,將多征的錢款放入自己的口袋,雍正實行火耗歸公,使得地方官員無法在任意攤派份額,杜絕了以火耗為由的貪腐,而設(shè)立養(yǎng)廉銀是為了補貼地方官員的收入,有些官員的薪水確實不夠花銷,有了這部分的補貼,部分官員就不會觸碰底線。
二、攜帶候補官員,隨時取代貪官
雍正深知讓貪官查處貪官,永遠也查不完,又要避免中間官員的官官相護,直接從中央派出欽差,而且攜帶候補官員,查處一個取代一個,避免了查處后官職的空缺使得政務(wù)停滯,而候補官員上任后,由于跟地方官沒有交集,一時間也難以被收買,也方便欽差查案。
三、借錢糧補虧空,一旦查實全部充公
有些地方官員當(dāng)欽差來查處時,會向當(dāng)?shù)馗粦艋蛘咤X莊借錢糧來補虧空,欽差一走再還回去,富戶們一般也不會得罪地方官,要借都會借。但是雍正更聰明,你們敢借,一旦官員被查出問題來,你們借給貪官的錢糧就全部充公,這樣一來富戶錢莊要借錢給貪官,也要再三考慮。
四、抄家連坐
有些貪官發(fā)現(xiàn)自己的問題暴露了,已經(jīng)難逃法網(wǎng),索性把貪污之銀子轉(zhuǎn)移出去,自己畏罪自殺而讓自己的家族的子弟逍遙。雍正干脆一旦查實貪污,直接抄家,就連貪官的子弟們也一并查抄,雍正下令:“絲毫看不得向日情面、眾從請托,務(wù)必嚴(yán)加議處。追到水盡山窮處,畢竟叫他子孫做個 窮人,方符朕意?!?/p>
正是雍正的雷厲風(fēng)行,才使得貪腐之風(fēng)及時止住,有了后來的乾隆盛世。但是到了乾隆手上,乾隆前期治理得還不錯,到了中后期的乾隆也開始走上了奢侈路線,六下江南就花費了不少的錢,為了讓自己有足夠的資本享樂,放縱和珅貪腐,雖然乾隆也抓貪官,卻屢禁不止,而他父親所用的四個策略他一個都不用,最終也讓清朝走向了衰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