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性肺損傷是立體定向放射治療(SBRT)治療早期NSCLC后最常見的并發(fā)癥之一,分為早期的放射性肺炎(Radiation Pneumonitis)和晚期的放射性肺纖維化(Radiation pulmonary fibrosis)兩個階段。
放射性肺炎
放射性肺炎多發(fā)生于放療開始后6個月內,輕者無臨床癥狀,有癥狀者主要表現為刺激性干咳、伴氣急、心悸和胸痛,不發(fā)熱或低熱、偶有高熱。
※放射性肺炎的影像學表現
放射性肺炎的CT表現主要分為5類:彌漫性實變影(>5cm),斑片狀實變影(<5cm),彌漫性磨玻璃樣影(>5cm),斑片狀磨玻璃樣影(<5cm)和未見異常密度影,見圖1。
※放射性肺炎的分級標準
參照CTCAE4.0版,放射性肺炎分為5級。
1級:無癥狀;僅臨床檢查或診斷發(fā)現;不需要干預。
2級:有癥狀;需要干預;影響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動。
3級:重度癥狀;影響個人日常生活活動;需要吸氧。
4級:危及生命的呼吸障礙;需要緊急治療(氣管切開或插管)。
5級:死亡。
※放射性肺炎的治療
■治療原則
2級:(1)無發(fā)熱,密切觀察±對癥治療±抗生素;(2)伴發(fā)熱,CT上有急性滲出性改變或中性粒細胞比例升高,對癥治療+抗生素±糖皮質激素。
3級:對癥治療+抗生素+糖皮質激素,必要時吸氧。
4級:對癥治療+抗生素+糖皮質激素+機械通氣支持。
■對癥治療
止咳、化痰和平喘等。高維生素、高蛋白和低脂肪飲食。
■抗生素
放射性肺炎是非感染性的,但是常伴有肺部感染,因此沒有感染時抗生素僅僅是預防用藥,合并感染時應依藥敏結果選擇抗生素。
■糖皮質激素
糖皮質激素是目前治療放射性肺炎常用而有效的藥物,特別在早期使用更為有效,能減輕肺實質細胞和微血管的損害程度,減輕肺組織滲出和水腫,有效改善癥狀。
常用糖皮質激素有:強的松(片劑),地塞米松(片劑和針劑),美卓樂(片劑)和甲強龍(針劑)。地塞米松起效快,抗炎效果強,但副作用大于強的松、美卓樂和甲強龍,不適合長期使用。
使用原則:即時、足量、足夠時間的使用激素。
劑量換算:地塞米松0.75mg=強的松5mg=美卓樂或甲強龍4mg
激素劑量:在癥狀較重或病情較急時推薦靜脈使用地塞米松或甲強龍。通常情況下,口服強的松,初始劑量30-40mg每天,分二次口服,維持(2到4周)到癥狀和胸部影像明顯好轉后逐步減量,總療效4到6周。
也有一些小樣本研究使用超聲霧化吸入激素或直接使用吸入型糖皮質激素,肺部繼發(fā)感染率和睡眠障礙率更低。
※放射性肺炎的預防
高危因素:肺受照射體積大、劑量高、PS評分低、治療前肺功能差、吸煙、同步或序貫化療(尤其是吉西他濱)、老年人和兒童。
預防藥物:一些研究表明放療同時給予氨磷?。ò⒚赘M。珹mifostine),可以減少放射性肺炎發(fā)生概率。
放射性肺纖維化
肺纖維化通常發(fā)生在放療后的3-6個月之后。慢性進行性肺纖維化是急性放射性肺炎的自然轉歸,二者之間并沒有明顯的界限。
※肺纖維化的影像學表現
放射性肺纖維化的CT表現主要分為4類:傳統(tǒng)型(肺實變、肺體積減少和支氣管擴張,可能伴有磨玻璃樣影),團塊狀,疤痕狀和未見異常密度影,見圖2。
※肺纖維化的分級標準
參照CTCAE4.0版,肺纖維化分為5級。
1級:輕度低氧血癥;影像學顯示纖維化小于25%的肺體積。
2級:中度低氧血癥;存在肺動脈高壓證據;影像學發(fā)現肺體積的25-50%出現纖維化。
3級:重度低氧血癥;存在右心衰竭證據;纖維化達肺體積的50-75%。
4級:危及生命(血液動力學或肺部并發(fā)癥),輔助通氣插管,纖維化大于75%伴有嚴重的蜂窩樣改變。
5級:死亡。
※肺纖維化的治療
目前缺乏放射性肺纖維化有效治療方法,吡非尼酮(Pirfenidone)和尼達尼布(Nintedanib)作為中等證據、有條件推薦應用于特發(fā)性纖維化的臨床治療。N-乙酰半胱氨酸(富露施等)不推薦單獨使用,應與吡非尼酮或尼達尼布聯合使用。
傳統(tǒng)疤痕狀團塊狀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