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距離地球最近時也有6千萬公里,最遠時則有3.7億公里,在如此遙遠的火星世界上,除了正在工作的祝融號、毅力號和好奇號外,還有許多已經(jīng)成為殘骸的火星車。
在這其中,就不得不提機遇號火星車了。在火星上運行的14年里,機遇號總共行駛了45.16公里的距離,這一紀錄至今未被打破。
可惜的是,在2019年,由于一場特大火星沙塵暴,機遇號永久地沉默了,NASA也在年底正式宣布已經(jīng)工作了14年的機遇號光榮“退休”。
機遇號
機遇號的設計壽命僅僅只有90天,可它卻頑強至極,硬是在環(huán)境極為惡劣的火星上堅持了14年之久,為人類一次次傳回關于火星的珍貴影像資料。
甚至于,在機遇號沉沒的前4天,它都還努力地在為地球傳回拍攝的照片,這也是最后一張火星全景圖。
機遇號的使命
2002年年底,NASA發(fā)起了為兩輛“雙胞胎”火星車命名的活動,這次活動面向全美的中小學生,希望他們能提供一些有創(chuàng)意的點子。
在近萬參與者中,正上小學三年級的女孩索菲·科利斯脫穎而出,她將這兩輛火星命名為“機遇”和“勇氣”。
當時的NASA局長還特地向索菲·科利斯表達了謝意,稱她取的這兩個名字體現(xiàn)了火星車的使命與價值。
勇氣號
2003年7月7日,機遇號探測器發(fā)射升空,2004年1月,NASA宣布機遇號成功在火星表面著陸。
登陸火星之后,機遇號的主要任務就是拍攝記錄,只有這樣才能讓地面上的工程師直觀了解火星地貌以及各種環(huán)境。
在14年中,機遇號都兢兢業(yè)業(yè)地履行著自己的這一使命,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它仍然在向地球傳輸照片。
通過它的拍攝記錄,火星的面貌在人類眼中漸漸清晰起來。
火星
機遇號的發(fā)現(xiàn)
在長達14年的探索過程中,機遇號取得了輝煌成績。它率先發(fā)現(xiàn)了火星上的第一顆隕石,還為地面基站傳回了大量維多利亞隕石撞擊坑的數(shù)據(jù)。
根據(jù)機遇號傳回的數(shù)據(jù),科學家們發(fā)現(xiàn),維多利亞隕石坑的土壤中含有閃閃發(fā)光的小顆粒。
維多利亞隕石坑
對于火星土壤中的這些小顆粒,科學家們提供了三種解釋:一是火山爆發(fā)后遺留的固體結晶,二是隕石撞擊過程中形成的特殊物質(zhì),三是水流沖刷打磨的沙子。
如果是第三種解釋的話,這就意味著火星上有水存在,而水是生命之源,如果火星上有水,那么火星上便有生命存在的可能。
為了驗證這一猜想,機遇號被賦予了新的使命。它將沿著奮進隕石坑向南行駛,繼續(xù)收集火星土壤信息。
不曾想,這一去,機遇號便再也沒有回來。
機遇號拍攝的奮進隕石坑照片
“天要黑了,我的電池快沒電了”
沙塵暴是火星上最常見的一種自然災害,并且由于火星大氣層極為稀薄,這里沙塵暴的威力比之地球要猛烈得多。
在14年的探索中,機遇號對于沙塵暴已經(jīng)可以說是見怪不怪了,每一次它都成功挨過了沙塵暴的考驗,待風暴過去繼續(xù)與億萬公里之外的地面基站聯(lián)系。
而這一次,機遇號面臨的考驗要比以往所有都要嚴峻得多。
在2018年6月,這時的機遇號已經(jīng)到達了“毅力谷”,也就是臨近奮進隕石坑的地方,火星上爆發(fā)了一場行星級沙塵暴。
須知,機遇號大部分動力都是來自于太陽能,如果沙塵暴持續(xù)時間太長,那么在遮天蔽日的沙塵之下,它便很難接收太陽能量的補給,這樣一來,機遇號便會因能量耗盡而停止工作。
當勘測到這場聲勢浩大的沙塵暴后,NASA一開始還心存僥幸,想著機遇號經(jīng)驗豐富,說不定能跟往常一般挺過去。
沙塵暴席卷機遇號
而結果卻令人大為遺憾,在這場沙塵暴中,機遇號永久地失聯(lián)了。
這場風暴整整持續(xù)了半年多,在這期間機遇號都處于失聯(lián)狀態(tài)。到了2019年初,風暴開始消退,NASA不斷發(fā)送信號,嘗試與機遇號重新建立連接。
可是,盡管發(fā)送到火星上的恢復信號已經(jīng)超過了1000條,但機遇號中終究未被喚醒。于是,NASA終于還是宣布機遇號自此“退休”,不再繼續(xù)為人類工作。
沙塵暴消退,機遇號永遠沉睡
不過,在徹底沉默的前4天,機遇號仍然在向地球傳輸信息,陸陸續(xù)續(xù)一共傳回了354張照片,后來NASA將這三百多張照片合成了一張火星全景圖。如此,也算是為機遇號的職業(yè)生涯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
從這些圖像來看,位于奮進號隕坑西南側的“毅力谷”就是機遇號的最終沉眠之地。
如果沒有這場巨大的沙塵暴,那么按照計劃,機遇號將穿過“毅力谷”抵達奮進號隕坑底部,對其土壤展開進一步勘測。
只可惜,歷時14年,行進45.16公里之后,機遇號永遠停留在了這里。
據(jù)說,在徹底沉寂之前,機遇號還留給了人類一句告別感言,“My battery is low and it’s getting dark”,譯為:“天要黑了,我的電池快沒電了”。
結語
在人類探索太空的旅程中,像機遇號這樣的“先驅(qū)者”有很多,它們有的完成了人類賦予的使命,有的卻“出師未捷身先死”,但無論結果如何,我們都應該銘記它們?yōu)槿祟愖龀龅呢暙I。
如果隨著科技的發(fā)展,在未來我們踏上了火星的土地,希望在那時,我們還能想起有一輛叫作“機遇號”的火星車,它曾經(jīng)為人類用14年在火星上走出了45.16公里的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