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CC爸媽
形狀認知是我們數字啟蒙的重要組成之一,它也是幾何啟蒙的基礎,掌握好形狀,對于提升孩子的空間想象力有很大的幫助。
在孩子的各種感知能力中,如果優(yōu)先培養(yǎng)孩子的圖形感知能力,你會發(fā)現孩子的領悟能力將迅速發(fā)展,這有助于逐步發(fā)展辨別能力,分析能力,想象能力。
這不僅僅是數學思維的發(fā)展哦。
從認知到理解形狀的意義,對孩子來說都是比較抽象的思維。
這是一個多元的學習體驗過程,對于寶寶來說是個不小的挑戰(zhàn),絕不是簡單的教娃認識各種形狀那么簡單,需要我們把教學內容巧妙地融入游戲。
學齡前兒童對于形狀認知的范圍主要有下面三個部分:形狀認知、形狀配對和形狀拼接。
一起來看看都有什么玩法吧!
形狀認知
利用認知卡
△形狀認知卡
10-12個月的寶寶已經具備一定的圖形分別能力,我們可以開始教他們認識一些簡單的圖形,如圓形、方形、三角形等。
起初可以結合形狀認知卡片,在生活中給孩子灌輸不同形狀的特性。比如:
寶寶認識事物都是通過感性認識來完成的,因此,讓寶寶認識形狀,就要讓寶寶多多接觸各種形狀的物品。
形狀積木
等寶寶到了一歲開始玩積木的時候,可以利用積木來做認知的檢驗。
準備不同形狀的積木,我們說形狀的名稱,讓寶寶把相應的積木找出來。
除了認知形狀,積木還有助于開發(fā)智力,訓練孩子手眼協調能力,積木中的排列,接合,環(huán)形,對稱等都對孩子的智力有好處。媽媽們可以在轉轉APP平臺給寶寶選購一款積木,不僅有利于孩子發(fā)揮想象,綜合運用多種不同種類的積木共同搭建實物。還有利于他們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的培養(yǎng)。
感受形狀特性
△按照形狀的線條擺放紐扣或石子
△形狀軌道
讓孩子親身體驗形狀的輪廓和特性,從而對不同形狀產生一個直觀清晰的認知體驗。
注意,如果游戲使用了珠子或小豆子,以防孩子吞食,家長要注意陪同。
形狀配對
找相同
CC小時候,我畫過很多類似的圖,可以在一張紙上畫出幾個簡單的形狀,另外準備相對應的、大小一致的形狀卡紙或模型都可以。
形狀拼圖
一歲半左右的寶寶開始能夠匹配相同的幾何圖形,一般最先掌握圓形,其次是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等。
我們可以利用形狀拼圖這種玩具,讓寶寶練習比對,類似的玩具還有下面這種立體形狀盒子。
培養(yǎng)寶寶的觀察能力和手眼協調能力。
一般這個年齡的孩子只能掌握一些簡單的圖形,對比較復雜的圖形還不能很好的掌握,因此我們要有耐心,不要過分苛責寶寶,按照由易到難的原則循序漸進就好哦。
分類游戲
讓寶寶給形狀分類,并把相同形狀收集在一起,這個游戲還能培養(yǎng)寶寶“分類整理”的能力。
像上面這種嵌套類玩具,還能鍛煉寶寶手眼協調能力和手部精細動作。
形狀拼接
制作形狀
當寶寶們對形狀有了一定認知,就可以學習制作形狀了。
△利用冰糕棍,擺一擺
△利用橡皮泥,捏一捏
△橡皮泥加棉簽,還能做出立體造型
△橡皮筋玩法,適合大一點的寶寶
設計造型
這是寶寶開始構建游戲的第一步:
可以直接買現成的模版,按難度指定一些造型并讓寶寶探索著拼出來。
也可以自己準備一些形狀散片,讓寶寶隨意拼接,試試看都能制作什么造型呢?哪怕是同一種事物,也有很多種拼接方法哦。
感受整體和局部的關系,除了形狀,還可以和小朋友討論顏色搭配。
關于形狀的搭建,可以看作是一個小項目,過程中的所需資源、顏色、大小、位置,都需要寶寶去思考和規(guī)劃。
從而下意識的激發(fā)孩子的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也會培養(yǎng)小朋友的觀察能力。
好啦,關于數學思維的形狀啟蒙小游戲,我們就介紹到這里。
要想讓寶寶學習某種知識,就要多多提供學習機會,讓他們通過自己的體驗和觀察去感受和獲取。
形狀啟蒙應該融入生活,寓教于樂,用更有創(chuàng)意的游戲讓寶寶保持熱情,積水成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