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中,大約三分之一的時間是在睡眠中度過,睡眠對于我們的健康至關重要,但究竟什么才是“最佳的睡眠時間”?
健康所需的最佳睡眠時間,既要合適的睡眠時長,又要在合適的時間點入睡。
第1點
—The first—
“最佳睡眠時間”出爐,睡多睡少都折壽
2021年《美國醫(yī)學會雜志》(JAMA)子刊 JAMA Ntework Open 上發(fā)表了一項關于睡眠時間與總體死亡率之間關系的研究。
該研究調(diào)查了日本、中國、新加坡和韓國的32萬多名成年參與者的睡眠時長,結(jié)果發(fā)現(xiàn),不論男女,7小時睡眠時長是與全因死亡風險、心血管疾病風險和其他原因死亡風險相關的最低點。
時長多了、少了,都會導致死亡率升高。
而且相比于長期睡眠不足,睡得太久(時長達到10h及以上)對健康的損害竟然會更大。
無論是男性全因死亡率增加43%,女性則增加55%。
2022年,復旦大學的研究員團隊在 Nature 子刊上發(fā)布的一項研究,也契合了這個結(jié)論。
研究人員對近50萬中老年人的基因、影像、行為等多維度數(shù)據(jù)開展了研究,建立了睡眠時長與認知功能、精神健康等多維度的非線性關系。
最終研究表明,7小時才是理想睡眠時間,睡眠過多或過少都會損害身心健康。
第2點
—The Second—
最佳入睡時間是幾點?
解決要睡多久這個問題,我們又該什么時候入睡呢?
英國牛津大學等研究人員在《歐洲心臟病學會》旗下期刊發(fā)表的一篇研究顯示,晚上10:00-11:00入睡,可以降低患心臟病的風險。
該研究通過2006年至2010年期間在英國生物樣本庫(UK Biobank)招募了約8.8萬參與者,并讓其佩戴腕戴式加速度計收集他們7天內(nèi)入睡和醒來的時間,深度分析了睡眠時間點與心血管疾病之間的關系,發(fā)現(xiàn):
晚上10點-11點入睡的人心血管疾病患病率最低;
10:00之前入睡,風險會高24%;
11:00-11:59入睡,風險會高12%;
在午夜或更晚入睡,風險會高25%。
第3點
—The Third—
想擁有最佳睡眠質(zhì)量,學會這6個方法
1.創(chuàng)造舒適的睡眠環(huán)境
確保睡覺的地方安靜、暗淡、涼爽舒適,避免過度噪音和明亮的燈光。
睡前避免使用電子設備,特別是手機和電腦,因為屏幕的藍光可能干擾睡眠激素的分泌。
2.限制日間飲食
避免在睡前攝入含咖啡因的食物和飲料,如咖啡、茶、可樂等。此外,晚餐時間要盡量提前,避免在睡前過度進食。
3.每天堅持適當運動
適量的體育鍛煉有助于改善睡眠,但避免在臨近睡眠時間進行劇烈的運動,以免影響入睡,盡量在睡覺前三個小時去運動。
不然全身都會處于一個比較興奮的狀態(tài),很難入睡。
4.睡前做放松的事情
在睡前進行一些放松的活動,比如看書、泡澡、聽音樂等等。
以防睡前玩手機,可以把手機調(diào)成靜音模式,拿到無法觸手可及的地方,慢慢改掉睡前玩手機的習慣!
5.保持每天的生物鐘
建立規(guī)律的日常作息和生活習慣,包括飲食、鍛煉和工作時間,有助于穩(wěn)定睡眠質(zhì)量。
每天盡量在相同的時間睡覺和起床,養(yǎng)成良好的睡眠習慣,幫助身體建立固定的生物鐘。
6.睡不著試試冥想
在睡覺前進行冥想、深呼吸等放松練習,幫助緩解日間壓力和緊張情緒,促進更好的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