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經理世界:做個不完美CIO 2005-6-30 9:41:47 |
不完美哲學可能是引導CIO走向完美的必修課。 李經理連續(xù)兩個多月都工作到凌晨兩三點鐘,但他依然精神十足,對工作充滿熱情。這勁頭一方面源于領導的信任:3個月前,CEO任命他為公司ERP項目小組的組長,晉升為CIO,讓他來主導這家大型消費品公司成立20年來最重大的一次變革。雖說CEO也經常參加ERP項目組的會議,不過他和李經理都明白,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千鈞重擔都壓在李經理身上,自然很辛苦。 另一方面,這種辛苦也源自李經理對工作的完美追求。和某些技術出身的CIO不同,李經理在工作中,特別注意學習企業(yè)的業(yè)務知識,他明白自己所在的公司和其他中國企業(yè)一樣—管理粗放,如果不用追求完美的心態(tài)來要求,很可能ERP固化的先進管理模式最終將會被企業(yè)傳統(tǒng)的管理模式所“同化”,“那我們就失去了實施ERP的根本價值了”。因此,李經理對工作完全是按照他和咨詢公司共同制定的完美的實施方案嚴格推行的,他不但對員工要求嚴格,對各部門領導也同樣嚴格。在一次ERP培訓會上,銷售部總經理遲到兩分鐘,他就嚴格按照規(guī)定讓他在會場門口站了兩分鐘。對于員工和同仁的不滿,李經理并不擔心,“我這樣做,是為了公司好,況且有CEO的支持,于公于私,我都沒什么擔心的”。 但事情就在他覺得沒必要擔心的時候發(fā)生了。李經理在ERP項目小組組長的職位上呆了還不到3個月,就被公司一紙調令,調去當行政部副經理了。這是明顯的降職,李經理接受不了這個現(xiàn)實,他去找CEO要說法。這次,CEO對他沒有了以前的推心置腹,只是公事公辦地告訴他這是公司的需要,接受與否隨他。于是,他很快辦理了辭職手續(xù)。 李經理臨走都不明白,自己一心一意地撲在工作上,怎么會落得如此下場?他沒有想到恰恰是因為太追求完美了,反而讓他丟掉了工作。 可見,在信息化過程中,CIO千萬不能不恰當地追求完美,否則可能會將通向完美的路徑阻斷。 不完美的技術 對生產隱形眼鏡的博士倫公司而言,準確地掌握物流信息很關鍵,這也是博士倫中國公司電腦部經理陳其偉的工作重點之一。IT廠商在了解到博士倫的需求后,上門來“推銷”物流解決方案的不少。這些廠商的產品最重要的賣點之一就是,可以實時反映出博士倫的產品在運輸過程中的具體地理位置。這樣的解決方案能保證博士倫的管理者在每一分鐘甚至每一秒鐘都清晰地了解到產品在運輸途中的位置以及何時進入客戶的倉庫。對于管理者來說,這當然是非常完美的物流解決方案。當然,這種實時的物流解決方案由于涉及到IT、GPS等多項技術,其投資額也是百萬元級的。 每當物流解決方案提供商大談其方案多么完美時,陳其偉總會告訴他們,他并不需要這么完美的方案。他說:“對隱形眼鏡這種產品來說,獲得實時的物流信息其實沒有必要,那么我何必投入那么多錢,追求這種技術上的完美呢?” 陳其偉最后決定采用自己開發(fā)的一個短信平臺,讓物流公司的司機每隔200公里給博士倫公司發(fā)一個短信,告訴公司其所在的位置。“全部投資才幾千元,但這已完全能滿足我們公司的物流管理要求了。” 當然,在許多人眼里,博士倫的解決方案太“土”了,所采用的技術一點也不酷。不過,現(xiàn)實中那些選擇很酷的技術的CIO可能最終發(fā)現(xiàn)自己陷入了“技術完美主義”的誤區(qū)——超前的技術投資只有小部分是有效的。身為CIO,須從企業(yè)的業(yè)務和技術兩個方面選擇技術,且應自始至終以滿足業(yè)務為目標,以降低投入為基本約束條件。 陳其偉選擇自己開發(fā)短信平臺,從技術角度看似乎是不完美的選擇,但從業(yè)務角度看,卻是最佳選擇,因為它切合了企業(yè)的現(xiàn)實需要;反觀那些在信息化過程中,把巨額技術投資視作企業(yè)信息化和個人職業(yè)生涯成功標志之一的CIO們中,不乏不由自主地陷入追求技術完美誤區(qū)的人。其實,一個真正成功的CIO要有意識地追求技術上的不完美,尤其是那些技術出身的CIO,他們可能對所謂的完美技術有所偏好,類似的偏好往往會讓他們陷入追求完美技術的誤區(qū)。 不完美的革命 通過劇烈的變革、在短期內迅速實現(xiàn)目標的革命與長期而艱苦的變革相比,人們往往更喜歡前者,因為它可以畢其功于一役。這種心理在中國企業(yè)的信息化路徑選擇上并不少見,很多軟件廠商、咨詢公司和企業(yè)都喜歡把信息化定義為一場“革命性”的變革,強調對組織和流程進行激烈的改變,其間不成功便成仁的大無畏氣概俯拾皆是。在很多情況下,這種追求完美革命的意識成為中國企業(yè)信息化進程中一種群體性心理。 然而,事實證明這種企圖通過一次完美的革命,在短時期內讓企業(yè)脫胎換骨、面目煥然一新的設想往往是不現(xiàn)實的。相反,那些不把希望寄托在一次完美的革命上,而是通過和風細雨、潤物細無聲般持續(xù)改進的企業(yè),看上去似乎浪費時間、浪費工夫的做法卻取得了比完美革命更好的成績。 首鋼的信息化就是這樣一個例子。2003年7月25日,首鋼ERP項目正式啟動。當時,不少人對首鋼這一老牌國有企業(yè)能否通過信息化實現(xiàn)管理飛躍提出了諸多質疑。事實確實如此,對于首鋼這樣的傳統(tǒng)國企而言,要實施如此宏大的一個項目,這些懷疑是有一定道理的。 首鋼ERP項目負責人強偉對此有著清醒的認識。因此,從一開始,他就沒有選擇疾風驟雨這條路,而是將首鋼的信息化定義為一個“分階段、分步驟,逐步、長期”進行的過程,他對ERP一期的項目目標設定得非常穩(wěn)健。首鋼ERP項目于2004年11月10日正式上線,它以鋼材生產為主線,涵蓋了2.4萬種成品、半成品以及產、供、質量檢查、財務、計量等管理業(yè)務,并通過700多個用戶組成的計算機終端和服務器網絡在動態(tài)集成的信息平臺上覆蓋了325個流程。這些目標絕不是首鋼信息化的全部,但卻使首鋼的管理有了明顯的提升。 首鋼的信息化充分考慮了變革所處的環(huán)境,采用了循序漸進式的路徑,逐步推進。這種信息化的進程通過連續(xù)而“殺傷力”不強的低當量的革命慢慢地轉變了員工的觀念,優(yōu)化流程、調理結構。假以時日,最終實現(xiàn)徹底變革的結果是有可能的。這看上去當然沒有完美的革命那么轟轟烈烈,但如果不是為了作秀,這種不完美的革命卻是企業(yè)信息化取得成功的最有效的路徑。 哈耶克在《通往奴役之路》一書中,在描述一種社會思潮如果逐步處于主流地位時,指出:“這種轉變是漸漸地而且是幾乎覺察不到地一步一步地進行的。在變化過程的每個階段,那些似乎只在程度上有所不同的東西以其日積月累的影響造成了舊的自由主義的社會態(tài)度和目前研究社會問題的方法之間的根本分歧。”如果中國企業(yè)的CIO們都能夠像哈耶克所說的那樣,采用有序推進的策略來實施信息化,有意識地選擇這種不完美的革命道路,中國企業(yè)信息化成功率可能會大大得到提高。 不完美的表現(xiàn) 劉先生是浙江一家大型快速消費品公司的CIO,領導和同事們對他的一致評價是隨和。其實,在工作的態(tài)度上,劉先生并不“隨和”,他對下屬的工作要求非常清晰明確;在向CEO匯報工作時,他總是用數字說明問題、用事實支撐自己的觀點;在與自己平級的部門負責人溝通時,也是有理有據。他的“隨和”主要表現(xiàn)在經常有意識地把許多經過IT部門大力支持取得的業(yè)務成績全部記到業(yè)務部門的功勞簿上,自己甘為他人做嫁衣裳。 一次,公司要向比較薄弱的西北市場推出一種新產品,為了配合密集的廣告宣傳,公司決定要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把新產品迅速鋪到西北地區(qū)的經銷網絡中去。這需要劉CIO負責的IT部門為銷售部、財務部提供全面的IT系統(tǒng)支持,在西北地區(qū)安裝200多個銷售系統(tǒng)。在那緊張的1個月中,他親自到160多個經銷網點督戰(zhàn),最終確保這項工作如期完成。 半年后,新產品在西北區(qū)市場站穩(wěn)了腳跟且取得了非常好的市場業(yè)績。在公司召開的表彰會上,銷售部和財務部在總結時,把功勞全部記在了自己頭上,根本沒有提到IT部門的貢獻。對此,劉CIO也沒出頭為自己的部門爭功,還主動贊揚這兩個部門,把全部功勞都記在他們頭上,并匯報了IT系統(tǒng)在西北市場存在的不足及下一步的發(fā)展規(guī)劃。 每到論功行賞的時候,身為CIO的劉先生都會謙虛地站到后面,把業(yè)務部門推到前面。他很清楚,自己的工作都是為了支持業(yè)務部門的發(fā)展而存在的,如果自己表現(xiàn)得太過完美,搶了業(yè)務部門的風頭,那就把自己的工作和業(yè)務部門的工作本末倒置。好在公司的CEO的眼睛是雪亮的,劉CIO主動地表現(xiàn)自己的不完美,并沒有“獲罪”,CEO在2004年度的工作總結中,劉CIO是唯一被點名表揚的部門經理,他也對公司電腦部的工作給予了高度評價。 四川一家著名民企的CIO在與其他部門的負責人溝通時,從來不提自己部門的工作有多么出色、對業(yè)務部門的支持有多么重要,也從來不強調IT部門的工作比其他部門的工作好多少??傊?,從來不追求完美的表現(xiàn),但他在對業(yè)務部門的支持上,從來不含糊。當然,公司總經理對CIO工作的認可也同樣不含糊。 俗話說“月盈則虧”。這兩位CIO正是充分了解了這句話的內涵,用“不完美的表現(xiàn)”取得了完美的效果。 當然,除了上文提到的CIO要有意識地追求不完美的技術、革命和表現(xiàn)之外,在工作中,CIO還需要容忍很多的不完美,如不完美的解決方案、不完美的下屬、不完美的老板以及IT廠商不完美的服務、不相信IT廠商的承諾會完美地實現(xiàn)等。所有這些對不完美的容忍和認可,可以統(tǒng)稱之為“CIO的不完美哲學”,它可能是引導CIO走向完美的必修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