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西北三百七十里,曰不周之山。北望諸毗之山,臨彼岳崇之山,東望泑澤,河水所潛也,其源渾渾泡泡。爰有嘉果,其實如桃,其葉如棗,黃華而赤柎,食之不勞。
練字
一、不周之山 [郭璞注]?此山形有缺不周帀處,因名云。西北不周風(fēng)自此山出。
二、岳崇之山 [滴川案]?一作崇岳之山。
三、潛 [滴川案]?本義為隱藏,隱蔽,此作源頭。或通源。
四、源 [滴川案]?一作原。作源,是也。
五、渾渾泡泡 [郭璞注]?河南出昆侖,潛行地下至蔥嶺,出于闐國復(fù)分流岐出,合而東流,注泑澤,已復(fù)潛行,南出于積石山,而為中國河也。名泑澤,即蒲澤,一名蒲昌海,廣三四百里,其水停,冬夏不增減,去玉門關(guān)三百余里,即河之重源,所謂潛行也。渾渾泡泡,水涌之聲也。袞咆二音。
六、爰 [滴川案]?音元,于此?!盾髯印べx》云:“爰有大物,非絲非帛。”
七、嘉果 [滴川案]?善,美。《說文》云:“嘉,美也?!币姟渡胶=?jīng)萬物綱目·果部·嘉果》。
八、桃 [滴川案]?桃樹之果實。朱橚《救荒本草》云:“本草有桃核人。生太山川谷,河南、陜西出者尤大而美,今處處有之?!币姟渡胶=?jīng)萬物綱目·果部·桃》,并見《山海經(jīng)萬物綱目·木部·桃》。
九、[郝懿行注]?勞,憂也?!短接[》九百六十四卷引此經(jīng)作“其實如桃李、其華赤,食之不饑”,與今本異。[滴川案]?勞,憂愁。經(jīng)言嘉果可治療憂郁癥。見《山海經(jīng)萬物綱目·主治部·勞》。
通變
再向西北三百七十里的地方叫不周山。它北面與諸毗山相望,與岳崇山毗鄰,向東與泑澤湖相望,那里是黃河的源頭。源頭的水噴薄而出,發(fā)出渾渾泡泡的水聲。這里有種嘉果,它的果實像桃,葉子像棗,開黃色的花但卻是紅色的子房,吃了它,人就不會感到憂愁了。
西北海之外,大荒之隅,有山而不合,名曰不周負(fù)子,有兩黃獸守之。有水曰寒暑之水。水西有濕山,水東有幕山。有禹攻共工國山。
練字
一、不周負(fù)子 [郭璞注]?《淮南子》曰:“昔者共工與顓頊爭帝,怒而觸不周之山,天維絕,地柱折。”故今此山缺壞不周匝也。[袁珂注]?郭注引《淮南子·天文篇》文。今本云:“昔者共工與顓頊爭為帝,怒而觸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維絕。天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滿東南,故水潦塵埃歸焉。”今作“天柱折,地維絕”(《論衡·談天篇》《列子·湯問》篇并同)為異。《楚辭·天問》云:“康回馮怒,地何故以東南傾?”王逸注云:“康回,共工名也。”又引《淮南子》,與此注同。蓋各所見本異也。經(jīng)文“不周負(fù)子”,《文選·甘泉賦》、《思玄賦》注及《太平御覽》卷五九引并無“負(fù)子”二字,郭注亦只釋“不周”,“負(fù)子”二字蓋衍文。《西次三經(jīng)》云:“不周之山,北望諸毗之山,臨彼岳崇之山,東望泑澤,河水所潛也。爰有嘉果,其實如桃,其葉如棗,黃華而赤柎,食之不勞。”郭璞注云:“此山形有缺壞不周幣處,因名。云西北不周風(fēng)自此山出?!奔创?。
二、寒署之水 [袁珂注]?《三余帖》(見百二十卷本《說郛》)云:“半陽泉。世傳織女送董子(董永)經(jīng)此,董子思飲,揚(yáng)北水與之,曰:“寒?!笨椗蜃K钆?,又曰:“熱?!蹦藫芰氣O,祝而畫之,于是半寒半熱,相和與飲。經(jīng)文寒暑之水,亦斯之類與?
三、幕 [郭璞注]?音莫。
四、禹攻共工國山 [郭璞注]?言攻其國,殺其臣相柳于此山。(《歸藏》)《啟筮》曰:“共工人面,蛇身,朱發(fā)”也。[袁珂注]?此經(jīng)所記,蓋有二事,均共工神話之零片散見于此者。一曰“共工與顓頊爭為帝,怒而觸不周之山”,是以山名不周,郭注引《淮南子·天文篇》文是已。一曰禹治洪水,逐共工,郭引《海外北經(jīng)》禹殺相柳(《大荒北經(jīng)》作“相繇”)事是已。然細(xì)按之,共工與顓頊爭及共工與禹爭,要無非黃炎斗爭神話之余緒而已。以其所爭之對象不同,而其人亦或為正面,或為反面,蓋皆神話流傳之演變,非可以一概而論也,說已詳《海外北經(jīng)》“禹殺相柳”節(jié)注中。郭注引《歸藏·啟筮》“共工人面,蛇身,朱發(fā)”,《神異經(jīng)》亦引述之,而云“貪惡愚頑”,則亦詆毀之甚矣。
通變
在西北海以外,大荒的一個角落,有座山斷裂而合不攏,名叫不周山,有兩頭黃色的野獸守護(hù)著它。有一條水流名叫寒暑河。寒暑河的西面有座濕山,寒暑水的東面有座幕山。還有一座禹攻共工國山。
?共工氏,司洪水?!读凶印珕枴吩疲?span>“共工氏與顓頊爭為帝,怒而觸不周之山,折天柱,絕地維,故天傾西北,日月星辰就焉。地不滿東南,故百川水潦歸焉?!?/span>《國語·魯語上》云:“共工氏之伯九有也,其子曰后土,能平九土,故祀以為社?!薄妒酚洝ぱa(bǔ)三皇本紀(jì)》云:“諸侯有共工氏,任智刑以強(qiáng)霸而不王;以水乘木,乃與祝融戰(zhàn)。不勝而怒,乃頭觸不周山崩,天柱折,地維絕。”《管子·揣度》云:“共工之王,水處什之七,陸處什之三,乘天勢以隘制天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