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禍莫大于不知足
《道德經》第十二章:“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渾舞,五味令人爽,馳騁田獵令人心發(fā)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是以圣人為腹小為目,故去彼取此?!?/span>
人類的文明愈進步,各種聲色犬馬的誘惑,就愈是爭奇斗艷,“五色”、“五音”、“五味”,甚至“馳騁田獵”、“難得之貨,都令人眼花繚亂,心猿意馬,六神無主,手足失措,適度的追求物質享受,并不是壞事,奔波勞碌一輩子,當然是為了過好一點的生活,但是過度奢華淫逸的物質享受,未必有益健康,而期求超越自己能力的物質享受,更是痛苦的根源。
?
人生的痛苦,往往來自太多的欲望,老子說:“禍莫大于不知足?!?《道德經》第四十六章)又說:“知足者富?!笔裁唇懈挥?, 一個不滿足的人,賺再多的財富,都嫌不夠,史懷哲的母親告訴史懷哲說:“錢夠用就好了,多了只是拿來炫耀別人。”
我們只要能夠衣食不缺,心想事成,就是天下最富足的人。物質生活的追求,是永無止境的,好還要更好,多還要更多。
人從物質方面得到的滿足,是一時的、短暫的、無常的,人從精神方面得到的滿足,才是長久的、持續(xù)的、永恒的。
?
二、保持內心愉快,快樂做自己
人生最重要的是求得一顆安定的心,生富貴而安富貴,生貧賤而安貧賤,有錢的人不必裝窮,窮苦人家也不能打腫臉充胖子,了解自己的能力與需要,過適合自己的生活,就是最好的生活。
天下事一長一短,窮人有窮人的苦,富者也有富者的苦,富者有富者的樂,窮人也可以有窮人的樂,我們可以羨慕別人的財富、權位,但是不必嫉妒,快樂做自己,最為重要。
名利是很可愛的,但是名利不是唯一的可愛,人生有比名利更可愛、更貴重的東西,譬如身體的健康、和諧的家庭、良好的人際關系……人生的自給自足,不全是來自物質的享受,更為重要的是來自內心的愉悅。
?
物質的享受,只能給人感官上的刺激,感官的刺激,是愈演愈烈,終至狂亂而不能自拔。
《道德經》第四十四章:“名與身孰親?身與貨孰多?得與亡孰?。可鯋郾卮筚M,多藏必厚亡?!鄙硗獾奶撁妥约旱纳绕饋?,哪一個親切呢?身外的財貨,和自己的生命比起來,哪一個重要呢?得到名利而失去生命,和失掉名利而得到生命,哪一個對我有害呢?過分追求聲名,耗損亦多;藏貨過多,亡失也相對增加。老子的話,值得我們深思。
?
三、做人,要知止、知足
《道德經》中老子說:“圣人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笔ト说纳?,但求飽腹不求享受,寧取樸質寧靜,而不求奢侈浮華。
老子主張絕巧棄利,巧是機巧,利是獲利。人一有機巧之心和獲利的念頭,就會想盡辦法投機取巧、占人便宜,而為了謀取獲利,甚至不擇手段,做出傷天害理的事,作奸犯科,淪為盜賊。
功名富貴,人見人愛,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孔子說:“不義之富且貴,于我如浮云?!笨鬃硬皇遣磺蟾毁F,只是對于不義而得的富貴, 視如浮云。
?
老子的理想世界是“小國寡民,使有什伯人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徙。雖有舟輿,無所乘之;雖有甲兵,無所陳之。使民復結繩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道德經》第八十章)因為人民能夠恬淡寡欲,不慕榮利,所以吃的雖是粗食,但覺得很甘美,穿的雖是敝衣,但覺得很美麗;住的雖是陋室,但覺得很安適。像這樣不求機巧,不求獲利的社會,當然不會有盜賊發(fā)生了。
老子所追求的是自然簡樸的生活,一個人如果沉迷于聲色犬馬的追求,必然弄到目盲、耳聾、口爽、心發(fā)狂的地步,因此,老子告誡世人要懂得節(jié)制,要知止、知足。
?
《道德經》第三十二章:“知止所以不殆?!钡谌拢骸爸阏吒??!?一個懂得節(jié)制,懂得知止、知足的人,才不會因為對物欲的無止境的追求,而陷入痛苦的深淵,甚至危及生命的安全。
平實的生活是最真實的生活,過年只是一天,日子是天天過,平淡的生活,也許十分沒趣,但是太忙亂的的生活,每天汲汲營營,逐名求利,也會迷失自我。
多則惑,簡單為美。簡化才能美化,物化加速腐化,“簡單的生活,豐富的心?!本裆钕蛏峡?,物質生活向下看,這才是快樂人生的要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