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炎武說:“八股之害,等于焚書,而敗壞人才,有甚于咸陽之效所坑者但四百六十余人也?!蔽覀儊砣輫嗎尫贂尤?、八股取士來談談顧炎武的這一觀點。
中國古代最大的悲哀,嚴重打擊了有志文人創(chuàng)新和進取探索的積極性,導致思維方式的扭曲,中國在自然和人文科學上的成就從此一落千丈
焚書坑儒,不僅僅是破壞了中國的文化,也是對文人的殘酷。而老八股文,沒有創(chuàng)新,無自由議題感,使思維扭曲。對后世,和中國文化,文學,創(chuàng)作,都是不利的
始皇在李斯的建議下開始焚書坑儒的最初目的是:創(chuàng)新,打破原有的思維模式,所謂百廢待新,傾信書不如無書。結(jié)果給搞砸了,讓萬世唾罵。
本以為顧炎武是全盤否定了八股,后來明白他是對“今日科場之病,莫甚乎擬題”所發(fā)的憤憤之語。八股的試題來自《四書》以及《五經(jīng)》。在明朝的時候題目出的范圍就更小了,真正能拿來做考題的也就一兩百,感覺有點想現(xiàn)在高考的猜題~~通一小篇就能通一大篇,翻來覆去還是那幾個味道
后期的八股文基本以成為奸佞小人撈外塊的好法子了,加上沒創(chuàng)新,很難選出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