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先生在《一流的教育家》中早就告訴我們,教育家分幾種,第一種是“政客教育家”;第二種是“書生教育家”,純粹搞理論,不懂實際;第三種“盲行盲動的教育家”。他認為這三種都不是好的教育家。真正的教育家有兩種精神,一種是創(chuàng)造的精神,一種是開辟的精神。按照行知先生的這兩個條件和標準,中國的教育家應該是成千上萬,每一個層面的教育工作者都可能成為教育家。
任何一部教育辭書總有若干關于教育家的詞條,每一個這樣的詞條都是一部濃縮了的教育家的成長史、奮斗史,一部記載著教育家人生歷程與輝煌業(yè)績的微型傳記。辭書的規(guī)模有大小,編纂者的眼光和膽識有高低,不同的辭書所列教育家不盡相同。當代編纂的《教育大辭典》容量大,權威性高,其所載的古今中外教育家,包括教育思想家、教育理論家、教育實踐家、教育改革家等等達819位。這個數(shù)字應該說不小了,但對于與人類成長同步、有數(shù)千年學校教育史、至今已擁有數(shù)千萬教育工作者的教育而言,這個數(shù)字又微乎其微。可以說,任何一部辭書都難以容納所有的教育家,即使將來有更大容量的教育辭書也可能有遺漏,許許多多教育家將默默無聞地置身于辭書之外。
教育實踐讓一線專業(yè)教育工作者可望成為教育家。教育是專門的學問。不是什么人都可以帶上教育家的光環(huán)。中國舉辦了世界上規(guī)模最大的教育。中國的教育工作者也是世界上最多的。并非所有的教育工作者都稱作教育家。教育家需要資格。教育家應當具備教育工作者任職的基本法定條件?!吨腥A人民共和國教師法》做了明確的規(guī)定。其他崗位的專家想當教育家,缺乏了最基本的教育工作經(jīng)歷。反過來,也不是有了教育實踐就都能成為教育家。
教師和教育家是兩個處于不同層次的角色。在起始階段,二者都是教書育人的教師,能夠成功甚至因此成為廣為認可教育家的更是寥寥無幾。這寥寥無幾的教師再經(jīng)過眾人的多次檢驗和不同地方、不同程度上的持久檢驗并被一致認可,則最終可能被稱為廣為認可的教育家。由此看來,教師成為這種教育家不是一件十分容易的事情,但這并不意味著教師永遠成不了教育家。今天的教師大都稱之為教書匠,并不是因為他們缺少國家級榮譽,什么教授專家、特級教師的名稱,而是很少有人從教育實踐中去思考教育問題,更難去研究中國教育問題。教師與教育學者的分離是中國很難成就一批能引領中國教育的教育家的深層次問題。
教育家首先要有自己的教育思想,有對教育的獨立見解,有對教育理想的不懈追求。教育家的思想須不斷創(chuàng)新,能夠與時俱進。教育家的思想不是一成不變的,他們善于發(fā)現(xiàn)新情況、新問題、新趨勢,善于捕捉新機遇,采取新措施,建立新機制。教育家需要把握學科發(fā)展的走向,把握學術發(fā)展的前沿。這個時代是需要教育家的時代,也是產(chǎn)生教育家的時代。我覺得,教育家的條件可以比照特級教師的條件,(平均每10名特級教師中可產(chǎn)生1名教育家候選人)中小學教師中的教育家可以從獲得特級教師稱號的人選中產(chǎn)生。其他崗位的教育家可以比照特級教師的條件,從有學術論文(著作)的教育工作者中產(chǎn)生。
就普通教師而言,只要盡了自己的職責,符合教師的職業(yè)道德規(guī)范,盡心盡力,鞠躬盡瘁,最起碼在所教育的學生眼里都是了不起的教育家。如果一般教師多去研究,一些學者俯下身子到基層哪怕是課堂里去,從理論到實踐,從實踐到理論,就一定從量變到質的飛躍,中國就少了“書生教育家”、“政客教育家”和“偽素質教育家”,就會涌現(xiàn)具有創(chuàng)造精神和開辟精神的教育家,涌現(xiàn)既有教育實踐又有素質教育思想的真正的教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