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誡子書》是三國時期政治家諸葛亮臨終前寫給他兒子諸葛瞻的一封家書。文章運用智慧理性、簡練謹嚴的文字,將普天下為人父者的愛子之情表達得非常深切,成為后世歷代學子修身立志的名篇。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
君子是用靜心來修煉自身,用勤儉培養(yǎng)品德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不恬靜寡欲無法明確志向,不排除外來干擾無法達到遠大目標。
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
學習必須靜心專一,而才干來自學習。
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
不學習就無法增長才干,沒有志向就無法使學習有所成就。
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
放縱懶散就無法振奮精神,急躁冒險就不能陶冶性情。
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年華隨時光而飛馳,意志隨歲月而流逝。最終枯敗零落,大多不接觸世事、不為社會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著那窮困的居舍,其時悔恨又怎么來得及?
用勤儉節(jié)約來培養(yǎng)自己的高尚品德,用清心寡欲,淡泊名利使自己明確志向,往正確的方向堅定不移地前進。
在學習中,讓自己的心沉靜下來。除了平和清靜,安定安寧,沒有其他辦法能夠使自己為實現(xiàn)遠大理想而長期刻苦學習。
如果貪圖享樂、怠惰散漫就不能夠勉勵心志使精神振作奮發(fā)向上。
如果輕險冒進、妄為急躁就不能夠勉勵心態(tài)使精神振作奮發(fā)向上。
如果年華虛度,任隨歲月而流逝,意志便會一天天任隨時間而消磨。
要想學得真知,必須生活安定,使身心在寧靜中專心研究探討。
要下苦功學習,才能夠使自己的才干得到增長、廣博與發(fā)揚。
要意志堅定不移,才能夠使自己的學業(yè)有所進、有所成。
修身養(yǎng)性,首先要注重道德品行的修煉與提高,不養(yǎng)成良好、高尚的道德品行,則難以勝任社會的需要,更難以在社會上立足。
修身養(yǎng)性,首先要學會“靜”。靜心,才能心無旁;靜氣,才能輕松自在;靜看,才能笑對人生百態(tài),處事沉穩(wěn),成就大事。
——文/冰糖
下面是書法名家宋建安手寫真跡:諸葛亮誡子書
下面是書法名家彧白手寫真跡:諸葛亮誡子書
如果對我們的書法作品感興趣,可以手動戳戳文章末尾的 了解更多 鏈接哦~
希望我們的文章對您有所幫助,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