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母語,但在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常常默認方言才是我們的母語。雖然我不是語言專家,也沒在語言方面研究過,但我覺得每種方言就像音樂中的高音區(qū)與低音區(qū)。
一些方言就處在語言的高音區(qū),就像雷州話方言,無論你怎樣講,都感覺音量的分貝值總是處在比較高的區(qū)域。這也許與雷州半島三面環(huán)海,雷州人受到大海的熏陶性格粗獷豪放有關,所以講話時也帶著大海的氣息。
雷州話是粵西地區(qū)的主要語種,它和潮汕話同屬于閩南語系,就像兩個遠離故鄉(xiāng)的兄弟。但潮汕話處于低音區(qū),它就像個溫文爾雅的紳士,而雷州話就像個粗野的漢子,完全兩種不同的風格,卻流淌著共同母語的血液。
我上小學時,村里的老師大多會用普通話和雷州話兩種語言同時教課,那時還有一本專用的雷州話字典,它為我們學習雷州方言提供了很多幫助。其實方言還有一個很美的語境,就是只能意會不能言傳,很多形容恰到好處的傳神字詞是無法用普通話來直譯的。
對于一個漂泊在外多年的游子來說,鄉(xiāng)音總會有一種莫名的親切感,仿佛它就是你久違的親人,聽著就讓你覺得暖暖的。
記得有次我在廣州3號地鐵上,一個剛從省站下車上地鐵的老鄉(xiāng),年齡與我父親相仿。當時地鐵上人還算多,突然他手機響了,他接了電話就滔滔不絕地講了起來。當他開口說話的瞬間,很多人的目光都不約而同的聚集到他身上,當然也包括我。但我和其他人不一樣,我是被那異鄉(xiāng)突聞鄉(xiāng)音的那種親切感所吸引的,而旁人是因為他說話的聲音太大聲而循聲望去的。這其實和個人素養(yǎng)沒多大關系,完全與方言的語調(diào)有關系,就像一首高音的曲子,你怎么壓低嗓門唱,它還是那么高吭洪亮。所以朋友們,當你們在公共場合聽見一個人操著嗓門兒大聲講方言時,請大家給予他一份諒解與寬容,那真的不是他的錯,更不要用道德修養(yǎng)的高度去衡量他。要記住,有些方言天生就是個“大嗓門”,那才是原汁原味的鄉(xiāng)音。
我的妻子是講四川話的,她的鄉(xiāng)音我覺得是處在低音區(qū),要讓一個講慣了低音區(qū)的人去學高音區(qū)方言還是有一定的難度的。更何況雷州話和普通話沒多少關系,所以我妻子跟隨我13年還沒學會雷州話,我還是很能諒解她的。
我雖然在廣州漂泊近18年,但講起雷州話還是原汁原味的。有次幾個朋友來作客,席間我接了母親的來電,過后幾個朋友驚訝不已,說我平常那么溫和,怎么和母親打電話像吵架似的,一聽我講方言仿佛像是換了個人似的。我笑笑說我們那方言就是那樣講的,那是一種自然而然的交談,就像音樂一樣,方言也分高音和低音。他們似懂非懂地點頭微笑,也覺得我言之有理。
鄉(xiāng)音對一個在外漂泊的游子來說,無論是高音區(qū)還是低音區(qū)的,都是如天籟般悅耳的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