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世紀,鐵木真在統(tǒng)一蒙古各部后,便向四周發(fā)起了無數(shù)次的掠奪戰(zhàn)爭,蒙古鐵騎所向披靡,他們橫掃蒙古高原、黃河流域、中亞、波斯高原、阿拉伯帝國、俄羅斯、縱橫東歐,飲馬多瑙河,一時所向無敵,稱霸天下。
成吉思汗及其繼承者們陸續(xù)以彪悍的武力征服了歐亞地區(qū),試圖建立起一個龐大的帝國。
在蒙古鐵騎輝煌的勝利面前,當時偏安于東南的南宋小朝廷就像一只待宰的羔羊。
1229年,在成吉思汗去世兩年后,其三子窩闊臺在成吉思汗的遺命及眾蒙古貴族的推舉下榮登汗位。
窩闊臺即位后,立即按照成吉思汗規(guī)劃的滅金戰(zhàn)略,聯(lián)合南宋發(fā)動了對金朝的滅亡之戰(zhàn)。1234年初,金哀宗自殺,金朝滅亡。
1235年,蒙古大軍又進攻南宋荊襄和四川地區(qū),滅宋戰(zhàn)爭自此開始。在蒙古鐵騎的凌厲進攻下,南宋軍隊節(jié)節(jié)敗退,似乎馬上就要步入金國的后塵,沒幾年就要亡國了。
然而,誰也沒想到,蒙古滅宋的戰(zhàn)爭才是剛剛開始,這場戰(zhàn)爭竟然持續(xù)了44年之久,并讓不可一世的蒙古鐵騎付出了慘重的代價。
1258年,蒙古第四位大汗、成吉思汗的孫子蒙哥與其四弟忽必烈及大將兀良合臺分兵三路大舉進攻南宋。
戰(zhàn)前,他們制定了詳細的軍事計劃,蒙哥親率十萬大軍進攻四川,計劃在鄂州與忽必烈等人的部隊會師后再直下臨安(今浙江杭州)。
蒙哥親率領的蒙古大軍一路所向披靡,不到一年的時間就幾乎攻克了四川大部分地區(qū)。但是,在當年底,沿嘉陵江而下的蒙古軍隊卻被滯留在了合州(今重慶合川)的治所釣魚城。
釣魚城實際上是一座新修筑的城池,宋理宗嘉熙四年(1240年),四川制置副使彭大雅為了抗擊蒙古軍,派人在合州東十里的釣魚山上筑寨。
淳祐三年(1243年),四川制置使余玠命冉琎﹑冉璞主持修筑釣魚城,并遷合州治所于此,駐以重兵,以控扼嘉陵江要沖。寶祐二年(1254年),王堅任合州守將,大規(guī)模修城設防,陜南、川北人民紛紛遷來,釣魚城遂成一座軍事重鎮(zhèn)。
釣魚城在蒙古大軍的眼里,也只不過是他們所遇到的無數(shù)城池之一,蒙哥自然并不把釣魚城放在眼里。
開慶元年(1259年)二月,蒙哥進駐石子山,親自督陣攻城。同時,蒙哥還分兵斷絕下游宋軍的增援,使釣魚城完全處于孤立無援。
但是,在釣魚城守軍主將王堅及副將張玨的協(xié)力指揮下,一次又一次的擊退了蒙古大軍的進攻。南宋軍民的頑強抵抗,激烈的攻防戰(zhàn)很快就變成了膠著戰(zhàn)。
戰(zhàn)斗從二月一直僵持到了五月,蒙古人一度攻入釣魚城的外城,而南宋軍民組織敢死隊,夜襲蒙古軍營,又將蒙古軍隊趕出了外城。雙方的陣地就這樣失而復得、得而復失。
蒙古軍隊很不適應這樣的作戰(zhàn)方式,相反,處于弱勢的南宋軍民抱著必死的決心,他們用血肉之軀捍衛(wèi)著自己的家園。
當進入到五月(農歷)后,四川的夏季熱得像火爐一樣,蒙古軍隊出現(xiàn)水土不服,爆發(fā)了暑熱、瘧疾等流行疾病,此時的蒙古大軍已經疲憊不堪,沒多少戰(zhàn)斗力了。
反觀釣魚城里的南宋軍民,他們本來就是南方人,能適應酷熱,又經歷了殘酷戰(zhàn)爭的錘煉,仍能保持高昂的斗志,不時利用夜幕的掩護出城偷襲騷擾蒙古軍隊。
七月二十一日,久攻不下的蒙古大軍得到了一個悲傷的消息:蒙哥大汗突然暴斃于釣魚城下。
蒙哥的死是歷史上的一個懸案。南宋的官方說法和合州地方志都說蒙哥是在城下指揮進攻時,被城上的炮火擊中,幾日后傷重不治而亡。而《元史》上的說法是蒙哥因為水土不服,早在六月就患了病,一直拖到七月才死的。
無論如何,不可一世的蒙古大汗竟然命喪于一個小小的釣魚城下,這是蒙古鐵騎在征戰(zhàn)全世界過程中遭遇的最大失?。〕嗣筛缑鼏视诖送?,隨行的許多蒙古貴族和將領也都死在城下,比如先鋒大將汪德臣(原為金國大將)亦被擊傷死去。
小小的釣魚城對蒙古人的打擊太大了,之前戰(zhàn)無不勝的蒙古鐵騎在這座小小的城池褪去了“必勝”的光芒。
蒙哥的去世,導致蒙古這場滅宋戰(zhàn)爭的全面瓦解,使南宋國祚得以延續(xù)20年。
而且,蒙哥的去世對當時的世界格局,產生了極大的影響,蒙哥去世導致了旭烈兀統(tǒng)帥的第三次蒙古西征被迫中止;而且,蒙哥的突然暴斃,沒有留下遺命誰是繼承者,所以又爆發(fā)了其四弟忽必烈與阿里不哥的汗位之爭,最終導致蒙古帝國的大分裂。
據(jù)說蒙哥在臨終前曾留下遺言:“日后攻下釣魚城,當盡屠城中之民。”
但是,蒙古大軍即使滅掉了整個南宋,卻一直遲遲沒有攻下釣魚城。1279年,南宋與蒙古最后一場大戰(zhàn)——“崖山海戰(zhàn)”結束,陸秀夫背著少帝趙昺投海自盡,南宋大批的忠臣追隨其后,十萬軍民跳海殉國。
當南宋滅亡的消息傳到釣魚城,守將王立以不可殺城中一人為條件,自愿放下武器,終止抵抗,釣魚城才落入蒙古之手。
忽必烈雖然確實答應了赦免所有釣魚城軍民。但南宋守軍在棄城后,沒有一個人乞求憐憫,守城的32名(一說36名)將軍全部拔劍自刎,可謂忠烈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