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一個媽媽跟我抱怨,孩子平時成績很好,但一到考試時候就緊張的不得了,做家長的本想關心一下,但發(fā)現越關心孩子越緊張,甚至焦慮不安,不出意料,考試的時候,孩子不能發(fā)揮出自己的正常水平,孩子苦惱大人著急。
孩子面對考試焦慮的情況,我們常稱為考試怯場,表現為暫時的記憶失靈,大腦思考變緩,不知道該怎么辦,答題的時候精力不集中,甚至會產生幻覺,答題變得很隨意等等,影響到孩子正常的考試發(fā)揮。
孩子不是學習不好,日常表現也不差,但為什么一到重大考試就開始怯場,孩子是不是真的像我們常說的孩子心理素質很差,孩子這種反常行為不僅僅讓自己困惑不堪,家長也跟著著急卻無力可施展,這種情況產生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幾種情況。
家教過嚴
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人中龍鳳,為了這樣的遠大目標,家長不管孩子年齡個體特點,施加一些自認為對孩子好的東西,比如家長會設立考試名次,如果達不到會怎么樣懲罰孩子,比如家長會給孩子灌輸一些如果現在學習不好會怎么樣的負面信息等。
孩子的學業(yè)本來就很沉重,在家長這種高壓政策之下,壓力倍增,思想包袱沉重,生怕出一點點錯,就會被懲罰,甚至被家暴。孩子越臨近考試越感覺緊張,越緊張導致考試的時候不是提筆忘字,就是記憶的知識內容在大腦中變成了空白,考場變成了“刑場”。
孩子情緒自控差
每個人都擁有情緒,孩子也一樣,他們因為閱歷少,對于情緒的控制還做不到如同成人那樣收放自如。考試代表著對自己學習知識的考驗,是一種比較重大的事情,孩子懼怕這種考試自己考不好,心理暗示產生負面情緒,孩子控制不住,就變成了考場上的怯場。孩子受情緒影響,即使這些考題都見過,都遇到過,面對著嚴肅的考場,依然會手足無措,無法發(fā)揮自身的正??荚囁?。
自我否定不自信
考試是每一個學生都很害怕的一件事,哪怕學習再好,有些學生在一些重大考試面前也會產生一些異樣情緒,更不要說一些對自己不能正確認識的產生自我否定不自信情緒的孩子們了。
很多學生這種不自信來自于每次的考試成績,來自于自己對自己的心理暗示,同樣也來自于考試經驗的匱乏。學生沒有及時對自己的考試成績、考試經驗進行總結、復盤,結果每一次的考試都變成了“難關”,導致自己的成績發(fā)揮不穩(wěn)定,甚至產生慌亂。
父母的過多干涉
有些家長還是某些領域的專家或者從事相關領域的工作,這些家長不自覺地就會對孩子施加壓力,希望孩子可以在這些領域達到優(yōu)秀,但往往事與愿違,孩子在父母最值得驕傲的地方容易產生問題。
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優(yōu)秀,過多的用這種成人的思維壓在孩子身上,造成的是孩子的自信缺失,甚至會用另一種方式找回內心的缺失,比如家中富裕,反而喜歡偷盜,比如父母高知,孩子卻智力平平,父母感覺丟人就會過多干涉孩子,造成孩子內心反抗與不滿,孩子考試自然也就不會有好結果。
孩子并不想在考試時候怯場,更不用說考試時候緊張的暈倒。面對著孩子這些怯場 、焦慮情緒 ,家長既著急又心疼,下次家長不妨在孩子面臨考試時這樣做。
父母對孩子有期望,孩子對自己也有目標,最終目的都是為了讓孩子保持進步或脫穎而出。期望或者目標的設立,不是好高騖遠,不是不切實際,需要父母對孩子進行正確的評價,根據實際情況設定。
首先,父母評估孩子需要分析孩子的整體表現,從課堂表現、聽課情況、作業(yè)完成情況,以及孩子對于學習的理解等方面,對孩子得出一個多維度的評價。
其次,父母根據這個多維度評價,分析孩子在這些維度的一個個細節(jié)表現,這是為了更好地確定最終目標做準備。
最后,根據上一步的分析,父母得到一個大約的期望,此時的期望只能說與孩子契合度高很多,但只能作為一個指導目標,進行相差無幾的上下浮動均可。
我們常說,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鼓勵孩子有遠大志向,但家長給孩子設立目標的時候,一定與孩子進行相關目標設立的探討,制定一個努努力就可以夠到的目標,因為目標過高,孩子失去了動力,目標過低,孩子沒有挑戰(zhàn)性。
考試存在一定的偶然性,孩子必然會有一定的發(fā)揮失常幾率,父母不能因為這樣的偶然性情況就對孩子過重懲罰,反而應該在這種發(fā)揮不好的時候,多多安撫和鼓勵孩子,放松孩子的壓力,避免孩子心理壓力增大,更加發(fā)揮不好。
二、教會孩子平常心看待考試
考試可以認為是對孩子學習成果的一種驗證,通過這種考試,老師可以了解孩子對課堂知識的掌握情況,家長可以知道孩子在學習中哪里存在一些問題,同樣孩子也能夠更好的看到自己的優(yōu)勢與劣勢。
如果說平時的考試只是為了驗證,升學、就業(yè)過程中的考試那就可能關系到個人的成長與生活,會對個人的前途產生影響。
很多父母根據自己的經驗,在孩子面前嘮叨,學習好才能上好大學,上了好大學才能有好工作,好工作才有好收入等等內容,這些看似鼓勵的內容,實則給孩子增加了無形的壓力與焦慮,一旦遇到重要考試,就會產生很重壓力,一想到失敗就會怎么怎么樣,心緒不寧,自然考試成績也就不能正常發(fā)揮。
父母日常中,告訴孩子成績重要的同時,也要跟孩子說清楚,考試并不是以分取人,考試的時候盡力而為即可,即使沒有全部發(fā)揮出來,也不要認為自己就是笨,這樣更容易造成惡性循環(huán)。
每個孩子的思考方式不同,對老師所傳授知識的理解和運用存在著不同的“消化”程度,自然考試會有不同的成績,父母一定要告知孩子放平心態(tài),偶爾的考試失利并不一定決定著最終的成功,只需按部就班、不急不躁即可。
三、幫助孩子做好考前準備
很多孩子平時成績并不錯,學習態(tài)度各方面也很端正,但是一到考試就如臨大敵,緊張的要命,甚至還會產生各種不安的情緒。爸爸媽媽需要在孩子考試之前對孩子進行相關的輔導,幫忙他們減少這種焦躁。
功課復習,胸有成竹
孩子經歷過考試,對于考試內容也會有老師專門帶領著熟悉過,過于緊張可能是因為對于知識點的把握不夠牢靠,或者是擔心考試考不好所致。
孩子如果在平時多注意知識體系的搭建與積累,最后考試復習階段,就不會很焦急,同樣也不會產生考試不好如何如何的心緒。爸爸媽媽需要在孩子考試之前對孩子進行督促,幫忙孩子找到復習課程的適合方法,不至于產生各種擔心與迷茫。
考前注意放松
很多孩子遇到大型考試就開始產生失眠,甚至不敢睡覺,害怕睡覺耽誤時間,害怕自己考不好,使勁的用各種辦法給自己施加壓力。
爸爸媽媽需要注意孩子的這種壓力傾向,注意勞逸結合,不能只為了一次考試就把自己搞得特別累,得不償失。人的各種活動本身存在規(guī)律性,如果只是“填鴨式”硬塞,得到的反而是更糟糕的結果。每個人的記憶力是有一定的規(guī)律遵循,并不是時時刻刻看書學習就一定可以得到好的成績,父母幫助孩子調節(jié)內心的緊張及大腦的放松。
家庭氣氛輕松
孩子擔心考試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爸爸媽媽也要注意幫助孩子認識這種緊張的危害,帶孩子適當地進行一些散步、聊天等活動,保持孩子的思維不固化。
家庭中也不要過多的提及考試,讓孩子可以輕松一些,日常什么樣子還是什么樣子,不要因為考試重大,全家緊張,反而容易造成孩子更加不自覺地緊張。
營養(yǎng)飲食補給
考試是一件耗時耗腦的活動,孩子不僅僅心情放松,還需要營養(yǎng)跟上。爸爸媽媽注意孩子的日常飲食中,營養(yǎng)合理、葷素搭配,保證孩子能量上的滿足。
考試對每個孩子都是一種挑戰(zhàn),有的孩子挑戰(zhàn)成功,有的孩子可能會因為表現差一些造成挑戰(zhàn)失敗,但不管是哪一種,這在孩子的人生道路上都具有很積極的作用,讓孩子通過這種輸贏更好的面對更遙遠的輸贏。
挑戰(zhàn)成功的孩子會更加有信心的接受下一次挑戰(zhàn),但有一部分挑戰(zhàn)失敗的孩子,可能會因此變得憂郁、焦躁,失掉了信心,不知道該如何面對下一次的挑戰(zhàn)。
父母在遇到孩子失敗的時候,不要急于批評或者找出孩子的錯誤,反而應該是帶孩子適應這種挫折,轉移孩子對自己產生的消極行為,比如自責、懷疑自己笨、嫉妒等,幫助孩子正確的認識這種必經的挫折,重拾信心。
很久以前有個實驗,某個教育專家視察某所學校時候,隨意指出幾個學生,說這是很有前途的學生,最終這些孩子取得了很好地成就,原因在于孩子堅信專家的話,并在成長過程中對自己進行正向暗示,自然就會產生一個很好的結果。
反之,如果一個孩子經受挫折,自己對自己產生不好的暗示,比如考試我不會考好,或者我就是記不住等等,這樣暗示之下,孩子本來可以發(fā)揮很好,也會因為情緒的低沉,無法發(fā)揮出正常水平。
父母在孩子遇到這種情況時候,不光要關注孩子的外表表現,還要注意孩子的身心發(fā)展,幫助孩子梳理這種情緒的暗示,讓孩子回到正常的日常生活中,擁有更強的信念和信心,可以通過在這幾個方面進行。
認識心理暗示
心理暗示具有很強的作用,如果積極作用,孩子會一直很樂觀,但是如果是一種消極情緒,可能導致孩子情緒低沉,做什么事情都提不起精神,更不用說經受挫折的能力。
父母需要帶領孩子認識這種心理暗示的強大作用,讓孩子在考試之前將消極情緒進行驅逐,避免產生惡性循環(huán),影響到孩子正常成績的發(fā)揮。
利用心理暗示
父母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對孩子進行相關的指導,讓孩子看到自己的優(yōu)勢,以及所處在的正確方向,用一些積極向上的詞語對孩子進行引導,將心理暗示運用到自然生活中,直到孩子內心的信心重建。
增強孩子信心需要父母花費時間和精力對孩子進行相關的一些工作,父母千萬不要嫌麻煩或者自己產生焦慮對孩子過度的批評,當孩子真正的敢于面對考試,不再緊張、猶疑的時候,父母的工作就算是成功了一大半。
父母帶領孩子放松,那只是一小部分的放松,更多的情況還是需要孩子對自己的行為進行正確認知,自己調控自己的情緒、心情,慢慢的恢復到日常中的表現。
學習是一件很苦很累的事情,孩子目前階段最重要的工作是學習,但同樣也不能少掉其他方面的同步發(fā)展,不能因為學習就舍掉各種本來可以起到促進作用的活動。
很多孩子考試前身體變得僵硬、動作變得不協(xié)調,甚至還會產生呼吸緊促等現象,這對于考試的發(fā)揮均會產生相當大的影響。孩子面對這樣的緊張焦慮時,不妨利用深呼吸、冥想等方式進行調整,讓自己集中精力、全身心的投入到自己的呼吸之中,慢慢的放松自己的身體,直到感覺全身充滿了新的力量。
考試是每一個人這一生中必經的一個階段,不管是升班考試,還是升學考試,甚至是如同“獨木橋”的高考等等,這些考試都是關鍵考試,甚至是重大考試,牽扯到以后的各項發(fā)展。
重視考試是好事,但是過度重視考試就出現了“考試綜合征”,父母需要在關注孩子正常衣食住行的同時也要注意孩子的身心健康,幫助孩子尋找到更合理更適宜的辦法,幫助孩子走過考試焦慮,發(fā)揮出更好的自己。
【文/布丁媽媽私享會】勵志職場辣媽,多平臺邀約原創(chuàng)作者,專注孕產、親子、育兒,親子閱讀踐行者,健康育兒倡導者,用愛分享育兒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