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學習 會學習 能學習 家長輔導孩子學習的有效方法》(四)
◎3:預習——發(fā)現(xiàn)問題就是預習
關于“預習”的錯誤認知:預習是學習的負擔!預習沒有用!預習就是學會!
關于“預習”的正確認知:發(fā)現(xiàn)問題就是預習!
糾正孩子對預習的錯誤認知的方法和技巧:
第一,告訴孩子,預習不是學會,只要發(fā)現(xiàn)問題就說明預習有效了。這樣,孩子就不再討厭預習了,覺得這樣做非常簡單。
第二,給孩子準備一個專門的本子——“暫存本”——暫時存問題的本子,預習時,把提出的問題寫在“暫存本”上。
第三,根據(jù)科目、孩子年齡和孩子的學習程度幫助孩子制訂找問題的數(shù)目。
第四,跟蹤和分析孩子找問題的質量。找問題質量越高,預習效果越好。千萬不要把找問題流于形式。
第五,認真預習:目標很明確——不用學會,只找問題;程序完整——用“暫存本”;結果達標——按照標準保質保量寫在暫存本上。
第六,預習貴在堅持。只有堅持就能養(yǎng)成習慣,其實就是養(yǎng)成了自學的能力和習慣。
◎4:學習流程——暫存問題是關鍵
學習是圍繞問題展開的。解決問題與否,與知識儲備、情緒態(tài)度、客觀環(huán)境等都有密切關系。遇到問題,根據(jù)實際情況,可以不立即解決,對待問題最可怕的態(tài)度是沒有解決就把問題放下了,不再去解決或忘了解決。
“發(fā)現(xiàn)問題就立即解決”對大部分人是不現(xiàn)實的,“不放過問題”才是絕大部分人優(yōu)秀學習品質的體現(xiàn),也只有不放過問題的人才能逐步具備發(fā)現(xiàn)問題并立即解決的能力。
關于“學習流程”的錯誤學習認知:發(fā)現(xiàn)問題就要立即解決!
關于“學習流程”的正確學習認知:學習就是發(fā)現(xiàn)問題、暫存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暫存問題是關鍵!
如何培養(yǎng)孩子基本的學習流程?
第一,明確告訴孩子,遇到學習問題,如果實在解決不了,可以先放手,但一定要把問題記錄下來,只有記錄下來,才有解決的可能。
第二,引導孩子養(yǎng)成把問題記在“暫存本”上的習慣,暫存本不要分科,最好64開,便于攜帶。
第三,暫存本上的問題應在3—7天內(nèi)解決,解決方法有自己鉆研、借助電腦、請教別人等。
第四,暫存本上不解決問題,解決問題用其他本子。暫存本只用來記錄問題,問題解決了就把問題劃去。
第五,平時多看暫存本,是最好的學習方法之一,因為那上面都是平時的“攔路虎”。
第六,最好先在孩子生活中使用暫存本,讓孩子養(yǎng)成把生活中突發(fā)奇想先寫下來的習慣,再通過借外力、借外景、借外腦的方法去解決這些問題。借外力即找同學、朋友、網(wǎng)絡幫忙,借外景即做實驗、去實踐,借外腦即找老師或專家。在孩子建立這樣的認知以后,再逐步讓孩子將這一方法用在學習上。
◎5:好學生——無疑之處能生疑
真正學習好的孩子,都是“無疑之處能生疑”的孩子。就是沒有問題還能找到問題去解決問題的,即探究式學習。只有這樣才能成為學習頂尖的學生。有的孩子雖然聰明,但往往不求甚解,總覺得自己不錯,沒有養(yǎng)成主動思考、踏實努力的學習品質,結果聰明反被聰明誤。
關于“好學生”的錯誤學習認知:
聰明的孩子一定是好學生!
成績好的就是好學生!
關于“好學生”的正確學習認知:
無疑之處能生疑的學生才是好學生。
引導孩子建立好學生的認知:
第一,交高人、讀好書、長見識是孩子“無疑之處能生疑”的基礎。
第二,不斷引導孩子“生疑”,其實就是主動思考,和孩子一起玩游戲“同一件事,看誰找出的問題最多。”
第三,讓孩子堅持使用暫存本,不要遺漏問題。
第四,引導孩子學會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法。
◎6:上課——圍繞問題去上課
一個孩子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時間是8分鐘左右,一個成人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時間也就是15分鐘左右,讓一個孩子在教室里40—45分鐘時間全神貫注是不可能的。“圍繞問題去上課”才能讓孩子認真地聽課。
關于“上課”的錯誤學習認知:
上課就是認真聽,老師講什么我就記什么!
關于“上課”的正確學習認知:
圍繞問題去上課
幫助好引導孩子上課認知聽講的方法:
第一,學會適應老師。找到每一個老師的優(yōu)點,讓孩子喜歡上老師,才能認真聽這個老師講課。不能讓孩子討厭老師,討厭老師是對自己最不負責任的一種行為。
第二,“德行”就是“不傷害,不妨礙”,讓孩子知道上課注意力不集中、影響別人是缺德行為。
第三,做好課前預習是認真聽講的有效保證。帶著問題去上課,孩子總在注意著老師是否講了自己發(fā)現(xiàn)的問題,注意力就集中了。
第四,如果孩子很聰明,都懂了,還讓孩子全神貫注去聽,也不現(xiàn)實。鼓勵孩子聽懂的時候,能再找一些問題記錄到暫存本上,下課想辦法解決,或去問老師。讓聰明的孩子認真聽講,“尋疑”是最好的事情。
上初中以后,學習頂尖的學生在課堂上可能做得最多的事情是階段預習、考試復習,深入思考等,這是建立良好的學習習慣。
第五,如果孩子學習很差,上課聽不懂,注意力不集中,要理解孩子:哪里聽不懂就記下來,能發(fā)現(xiàn)問題就完成了知識學習的50%,課后拿著問題,或家長幫忙,或找人幫忙,把另外的50%補起來,就100%的完成了。每天進步一點點,一定能追得上!
第六,中等生聽課認真,但要告誡孩子不要總是死記,聽課要跟著老師的思路主動思考,有問題一定要記在暫存本上,然后接著聽課。
◎7:考試——把考試當作業(yè)
考試成績不理想,有兩個方面的原因:一是沒考好,二是考不好??疾缓谜f明平時知識沒有掌握,需要在知識儲備上加強輔導,但更多地孩子是因為知識掌握了,沒有發(fā)揮出來,出現(xiàn)這種情況的原因是沒有靜下心。
關于“考試”的錯誤學習認知:
又要考試了!我害怕考試!考試很可怕!
關于“考試”的正確學習認知:
考試不過是一段時間的一次作業(yè)而已。
引導孩子以正常的心態(tài)面對考試:
第一,不要過度關注分數(shù),告訴孩子錯誤是寶貝,考試完后,要關注分數(shù)背后的東西,分析哪里錯了,什么原因,應該怎么改正,下次再出同類的題,會不會再次犯錯誤。
第二,平時把作業(yè)當考試,就會把考試當作業(yè)。
第三,不要考前亂承諾(“釣魚”),靠后亂批評。
第四,千萬不要引導孩子關注“考試技巧”。讓孩子在平時下足功夫,這是學習的真諦。考試技巧要學習,中考和高考實用兩次就可以了,其他考試都是為了檢驗平時學習的成績?nèi)绾?,不要技巧也罷。
◎8:復習——“先封頂,后裝修”
考試考什么?核心是考知識結構。所以在復習時一定要先搭結構,知識間的關系有了,知識這棟樓搭起來了,然后再說“裝修”,否則考試考知識結構時就傻眼了。
關于“復習”的錯誤學習認知:
復習就是重新學習一遍!復習就是重復學習!
關于“復習”的正確學習認知:
“先封頂,后裝修。”
引導孩子建立“先封頂,后裝修。”的認知:
第一,把責任還給孩子,讓孩子自己思考,家長在生活中不能包辦太多。
第二,生活中多和孩子討論做事情的思路,而不是細節(jié)。
第三,讓孩子有意識地參加思維訓練課程。
◎9:粗心——粗心是錯誤,是不求甚解的表現(xiàn)
孩子通過預習、上課、練習、作業(yè)等環(huán)節(jié)學習知識時,我們希望孩子能夠100%掌握,而很多孩子掌握了60%就認為自己會了,這就是不求甚解。家長和老師問他時,他說得頭頭是道,考試時成績卻不理想,當你拿著卷子問他時他恍然大悟,給人的感覺是“孩子會做,但粗心了”,家長就不再追究了,其實背后真實的原因是孩子對這個知識點并沒有完全掌握。
關于“粗心”的錯誤學習認知:粗心是小事!
關于“粗心”的正確學習認知:粗心是錯誤,是不求甚解的表現(xiàn)!
孩子粗心,怎么辦?
第一,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不要用“粗心”一詞,因為大部分孩子不是真的粗心,如果讓孩子認為不求甚解就是粗心,就建立了錯誤的認知。
第二,“錯誤是寶貝”是對付粗心的前提,錯了改正就行了,不要為錯誤找借口。粗心絕不是缺點,而是錯誤。
第三,對付粗心的最好辦法是建立“寶貝本”(錯題本),不放過每一道錯題,遇到每一道錯題都應去分析是概念不清,還是記憶問題;是理解錯誤,還是不會做。找到原因,把錯誤改掉,不讓同樣的錯誤再次出現(xiàn)。
第四,10%的孩子是真的粗心。真的粗心是不小心犯的錯誤,改掉粗心沒有太好的辦法,只有讓孩子養(yǎng)成好的生活習慣。生活上粗心才孩子,學習上一定會粗心。
◎10:檢查——“大便之后不擦屁股,難受嗎?”
養(yǎng)成檢查的習慣是讓孩子學習成績優(yōu)異的必要手段。孩子都知道檢查重要,但總是檢查不出來錯誤,是因為潛意識里就認為檢查是多余的。檢查是責任心的體現(xiàn),沒有檢查習慣的孩子一般對自己的學習行為不負責任。
關于“檢查”的錯誤學習認知:
檢查是小事。檢查是多此一舉。
關于“檢查”的正確學習認知:
“大便之后不擦屁股,難受嗎?”
家長改怎么做?
第一,告訴孩子檢查就是“大便之后擦屁股”。問孩子:“大便之后不擦屁股”是什么感覺?難受嗎?這是心理學上的“厭惡療法”,孩子會記憶深刻,從而建立關于檢查的正確認知。
第二,生活上嚴格要求,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錯了要敢于承擔責任,以鍛煉孩子的責任心。生活中沒有責任心,學習上就不會仔細檢查。
第三,生活中養(yǎng)成檢查的習慣:出門前檢查是否忘了帶鑰匙或學習用具,晚上睡覺前檢查明天要穿的衣服是否準備好……生活中時時檢查的孩子在學習上會養(yǎng)成檢查的習慣。
第四,千萬不要包辦檢查,“反正有人檢查,寫完就可以了”。包辦檢查,其實就是剝奪孩子負責任的權利。
第五,在檢查作業(yè)上培養(yǎng)孩子養(yǎng)成檢查的習慣。使用ABC原則:事前有約定:“昨天的作業(yè)錯一道題,今天的電視少看10分鐘;錯兩道題,少看20分鐘;錯三道題,那就不要看了。”事中有提醒:“作業(yè)是自己的事情,檢查是自己的事情,你做錯事要自己負責。”事后有總結。按照規(guī)定堅決執(zhí)行。
第六,檢查也是學習行為,是學習的一部分。學習的最高境界是“要么不會做,要么不會做錯。”核心是養(yǎng)成檢查的習慣。如果沒有養(yǎng)成檢查的習慣,很可能“每道題都會做,每道題都做不全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