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淺!夜華叫你帶著團子去掃墓!
此團非彼團---阿離!
清明團子的由來一 太湖流域還流傳著許多關(guān)于大禹治水的故事。相傳蘇州有位年青的后生,見清明節(jié)人們祭大禹都做精美的供品,認為這樣不配大禹生前節(jié)約的品格,認為大禹在九泉之下一定不安心。清明節(jié)時正是冬小麥返青的時候,他與大家商量用麥葉汁水和糯米粉做成了青團子,將青團子供在大禹治水墓碑前,以士不忘大禹治水之恩。久而久之,相沿成習(xí)俗。
清明團子的由來二
宋高宗趙構(gòu)兵敗流落余杭,以糯米雜以蓬青為團食之,金人疑為瘋?cè)耸绸R糞而脫身,此中乃含"聰明"之意.又說"古人寒食,采桐楊葉,染飯青色以祭,資陽氣也...."其中真正來歷尚不得而知。
清明團子的由來三
傳說有一年清明節(jié),太平天國李秀成得力大將陳太平被清兵追捕,附近耕田的一位農(nóng)民上前幫忙,將陳太平化裝成農(nóng)民模樣,與自己一起耕地。沒有抓到陳太平,清兵并未善罷甘休,于是在村里添兵設(shè)崗,每一個出村人都要接受檢查,防止他們給陳太平帶吃的東西。
回家后,那位農(nóng)民在思索帶什么東西給陳太平吃時,一腳踩在一叢艾草上,滑了一跤,爬起來時只見手上、膝蓋上都染上了綠瑩瑩的顏色。他頓時計上心頭,連忙采了些艾草回家洗凈煮爛擠汁,揉進糯米粉內(nèi),做成一只只米團子。然后把青溜溜的團子放在青草里,混過村口的哨兵。陳太平吃了青團,覺得又香又糯且不粘牙。天黑后,他繞過清兵哨卡安全返回大本營。后來,李秀成下令太平軍都要學(xué)會做青團以御敵自保。吃青團的習(xí)俗就此流傳開來。
清明團子的由來有很多說法,到底是哪種說法有待探究。
清明團子的制作 主料: 糯米粉適量 粳米粉適量 配料:棉青粉、青蒿適量 輔料: 紹興黃酒、鹽、味精、糖、醬油適量 步驟 1.艾葉洗凈后,先煮熟。 2. 將糯米粉和粳米粉混合加上糖,倒入煮熟的艾葉。 3. 再加適量的熱水,將粉團揉成后,揪出大小合適的劑子。 4. 搓成團子。
清明了! 記得帶上團子喔!
不過!別帶錯了!
作者 /美工/上善若水-lily
水麒麟工作室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