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前列腺炎
例一:廖×,男,58歲,干部。
一九七五年4月二十五日初診。據(jù)述七四年十月開始覺尿頻、尿急、尿痛,下腹部兩側(cè)、會陰部、腰骶部、腹股溝部間歇性脹痛,偶有寒戰(zhàn)發(fā)熱,曾在某醫(yī)院診為慢性前列腺炎,當時尿檢有紅細胞(+)、白細胞(+),前列腺液檢查白細胞少量,卵磷脂小體少量,培養(yǎng)發(fā)現(xiàn)有白色葡萄球菌。經(jīng)服用西藥配合電療等治療兩個多月,癥狀稍有控制,但病情經(jīng)常反復。后又在某中醫(yī)院診治服藥一百二十余劑,效果不明顯,轉(zhuǎn)來本院門診治療。癥見尿頻不暢,排尿費力,有時點滴而下,尿道刺癢,下腹兩側(cè)脹痛,會陰部不適,時有頭暈頭痛(合并高血壓?。?,脈沉細而弦,舌邊有齒印,舌苔白厚。診為腎氣虛弱,膀胱氣化不行,下焦?jié)駶醿?nèi)蘊。治以固腎氣、利膀胱、化濕濁之法。處方:黃芪6錢,黨參5錢,桑螵蛸3錢,丹參4錢,女貞子5錢,菟絲子4錢,小茴香1錢半,臺烏3錢,澤瀉4錢,車前子3錢,兩頭尖3錢,王不留行5錢。三劑,每日一劑。
二診:服藥后,尿后余溺未清感略減,排尿稍暢,下腹部脹痛減少,余證如前述,再處上方服三劑。
三診:下腹部脹痛明顯減輕,會陰部不適亦減,頭暈頭痛己少,小便較為通利,胃納睡眠基本正常。脈細緩,舌苔白,擬照上方再服五劑。
四診:服藥后各癥基本好轉(zhuǎn),有時雖因工作勞累或因事停藥數(shù)天,癥狀亦未見明顯反復,下廢及會陰部不適感已基本消除,小便通暢,大便正常,精神胃納均好。脈細緩,無苔薄白。尿檢小便僅有少量紅白細胞;前列腺液檢查白細胞(+),有多量卵磷脂小體。照前方服五劑。
五診至八診均繼續(xù)服用前方以鞏固療效。
按:本例病者為老年性慢性前列腺炎,纏綿日久不愈,又過服清利之藥,以致腎氣虛弱,膀胱氣化不行(膀胱肌失去正常收縮功能,致影響尿液排出),故尿頻不暢,有時點滴排尿;濕熱下注,是厥陰經(jīng)氣機失宣,不通則痛,故腰骶部、下腹及會陰部脹痛不適;頭暈頭痛因于血壓偏高;脈沉細為腎氣虛弱;舌苔白厚、舌胖舌邊有齒印為氣虛不能化濕。故治法用固腎氣以化濕,利膀胱以通淋,則諸癥可愈。方中用菟絲子、女貞子、桑螵蛸以固腎,黃芪、黨參以補氣,小茴香、臺烏藥行氣化濕,丹參、兩頭尖、五不留行活血散結(jié),澤瀉、車前子利尿通淋,連續(xù)服用而收效。
病例二:謝××,男,43歲,干部。門診號:269396。
七五年八月二十日初診,據(jù)述近兩年來有小便不暢感,今年二月份出現(xiàn)明顯尿頻、尿痛、小便不通利及下陰脹痛等癥狀,在地區(qū)醫(yī)院診為慢性前列腺炎。尿液檢查有少量紅、白細胞。經(jīng)治兩月余,效果不明顯?,F(xiàn)感小便頻而不暢,溺黃短少,前陰脹痛,勞累后痛甚且連及大腿兩側(cè),大便滯下,有里急后重感,舌胖質(zhì)紅,苔白而干,脈弦細數(shù)。診為濕熱下注膀胱,腎元真陰不足。治宜清利濕熱、理氣通淋、滋養(yǎng)腎陰。
處方:旱蓮草6錢,女貞子5錢,干地黃6錢,牛膝4錢,川楝子3錢,黃柏3錢,蒲公英5錢,車前子3錢,澤瀉4錢,兩頭尖3錢,王不留行5錢。三劑,每日一劑。
二診:服上方后,小便較為通暢,前陰脹痛減輕,大便稍有里急后重感,脈弦細數(shù),舌質(zhì)稍紅,舌苔白干,再照前方繼服三劑。
三診:服藥后小便通暢,巳無尿頻現(xiàn)象,大便基本正常,下陰部及兩大腿掣痛減輕,精神胃納均好,舌苔薄白,脈象弦緩,照上方加黃芪五錢,丹參四錢,四劑。
四診:癥狀明顯好轉(zhuǎn),小便通利。患者因工作關(guān)系,要回湛江,囑繼續(xù)服前方十劑,以鞏固療效。
按:本例患者因濕熱下注,蘊結(jié)膀胱,以致氣化不行,故小便不暢,尿黃短少,溺時淋瀝;下焦?jié)駸醿?nèi)阻,厥陰經(jīng)氣不宣,故下腹與前陰脹痛;由于腎陰已虛,濕熱留戀,故舌質(zhì)紅而苔白干,脈弦細數(shù)。治法一方面宜滋養(yǎng)腎陰以充水源,另方面需清化濕熱以利膀胱,再佐以理氣通淋,則小便通利而濕熱才有去路,濕熱排除,諸癥自愈。
小結(jié)
慢性前列腺炎的癥狀頗不一致,有的雖有前列腺腫脹,前列腺液出現(xiàn)較多的白細胞,而臨床上無明顯自覺癥狀。典型的慢性前列腺炎病狀為會陰、腹股溝、精索、睪丸部不適,腰痛,輕度尿頻,尿后點滴,尿道刺癢或尿道口有分泌物滲出,常見有性欲感追及遺精等。前列腺液檢查有膿細胞。祖國醫(yī)學文獻記載的“淋濁”、“膏淋”與本病的臨床癥狀有相似之處,“淋”是小便不通暢,點滴淋瀝不斷,兼有痛感;“濁”即白濁,覺莖中熱痛,溺道竅端時有膿狀粘液排出,淋病可兼濁,濁癥又常挾淋?!吨T病源侯論》謂:“諸淋者,由腎虛而膀胱熱故也……腎虛則小便數(shù),膀胱熱則水下澀,數(shù)而且澀,則淋瀝不宣”。張景岳謂“淋如白濁者,此唯中氣下陷及命門不固之證也”。《類證治裁》又謂:“濁在便者,色白如泔,乃濕熱內(nèi)蘊”。綜上所述,祖國醫(yī)學認為本病是由脾腎兩虛,濕熱下注而成。淋濁論治,葉天士謂:“大凡秘結(jié)宜通,滑脫當補,若因心陽亢而下注者,利其火腑,濕熱甚而不宣者,徹其泉源,氣陷用升陽之法,血瘀進化結(jié)之方”。根據(jù)中醫(yī)的理論,結(jié)合治驗的體會,本病一般可分虛實論治,實證多為濕熱下注,蘊結(jié)膀胱,治宜清熱化濕,利尿通淋;虛證多為腎氣虛弱,濕濁內(nèi)阻,治宜固腎氣,化濕濁,如兼腎陰不足者宜滋腎陰;兼瘀滯郁結(jié)者,宜兼活血散結(jié)。
慢性前列腺炎的病機為腎虛與濕濁內(nèi)蘊,病久而常有氣滯與挾瘀,其論治不外補腎健脾、清利濕濁、理氣活血等大法。臨床中,在一個病人身上,往往虛實并見,或虛多實少,或虛少實多。辨證論治是中醫(yī)臨床的特點,也就是辨證求因,審因論治,依法選方,據(jù)方議藥。同為慢性前列腺炎,例一以腎氣虛弱為主,例二以濕熱下注為主,治療上也分別攻其主要矛盾,再兼顧其他次要矛盾。例一與例二皆選用丹參、兩頭尖、王不留行等活血祛瘀藥,祖國醫(yī)學認為活血祛瘀能流通氣血,推陳致新?,F(xiàn)代醫(yī)學認為活血祛瘀法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環(huán),促進新陳代謝,加速炎癥吸收。實踐證明,慢性前列腺炎兼明顯前列腺肥大的病例,選用活血祛瘀法,對于緩解癥狀,提高療效有一定的作用。
(周岱翰整理)
溫馨提示:以上僅供醫(yī)界同道參考,臨床還需謹慎使用。本文部分文字和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luò),僅供學習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業(yè)用途,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刪除,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