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视频淫片aa毛片_日韩高清在线亚洲专区vr_日韩大片免费观看视频播放_亚洲欧美国产精品完整版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王民立——鐵七師和中鐵十七局戰(zhàn)斗在青藏鐵路上

青藏鐵路的修建前后歷時兩個世紀,一期工程先后由鐵十師和鐵七師承建。

1959年3月,鐵十師一上青藏線,駐地格爾木。原計劃由鐵道部工程局修建西寧至格爾木段;鐵十師修建格爾木至拉薩段。由于當時國家經(jīng)濟困難,于1960年11月停建。

1963年4月鐵十師二上青藏線,修建青海高原海晏至克土段,此段是青藏鐵路連接西寧至海晏的一段,當時在國家經(jīng)濟困難的情況下急于修這段鐵路,是為了給中國第一顆原子彈基地提供支持,于1964年9月竣工。

1974年3月,鐵十師三上青藏線,原計劃由鐵十師從哈爾蓋一直修到格爾木。時間緊任務重,為了趕進度,1974年冬進行了史無前例的高原凍土地帶冬季施工。剛察縣海拔在3500米雪線之上,凍土深達三米,挖掘機無法工作,使用爆破挖橋梁基坑;橋墩澆筑水泥時由于氣溫太低,為防止出現(xiàn)“凍豆腐”現(xiàn)象,使用了給橋墩搭棚子,棚子內(nèi)用燃燒牛糞升溫的土辦法,完成了施工計劃。但是次年發(fā)現(xiàn)部分橋墩出現(xiàn)了基坑挖掘不到位,橋墩出現(xiàn)“凍豆腐”的蜂窩麻面現(xiàn)象,為保證工程質(zhì)量,只好忍痛炸掉了沙柳河橋群全部墩臺和布哈河少數(shù)墩臺,進行重建。

在此情況下,決定增加兵力,調(diào)鐵七師上青藏線,重新部署施工路段。鐵十師從哈爾蓋修至德令哈;鐵七師修建哈爾蓋至格爾木段。

鐵七師是一只能打善戰(zhàn)的隊伍,著名的金沙江大峽谷沿江成昆鐵路為鐵七師修建。鐵七師進入青藏高原后續(xù)寫輝煌,請看他們的業(yè)績:

以下是中鐵十七局(前身是鐵七師)提供的文稿和圖片。
中鐵十七局青藏鐵路建設情況

青藏高原位于我國衛(wèi)星影像圖第一級階梯,平均海拔4000~5000米,有“世界屋脊"和“第三極”之稱。這里空氣稀薄,植被稀疏,含氧量在海平面70%以下。氣候高寒少雨,晝夜溫差大。太陽輻射較強,蒸發(fā)量大。多風沙,有“一年一場風,從春刮到冬”之說。高原反應強烈,是不適合人類居住的地區(qū)。因人煙稀少,無人區(qū)面積廣袤,因而又被人類稱為“生命禁區(qū)”。
在這里,鐵七師及其后來者中鐵十七局集團先后修建了青藏鐵路一、二期,川藏鐵路拉林段及敦格、格庫等鐵路,還完成了硼雙公路、甲瑪銅礦等公路和礦業(yè)建設工程,為青海、西藏發(fā)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在青藏鐵路一期工程建設中,鐵七師2萬名官兵勇于挑戰(zhàn)生命極限,在含氧量只有海平面70%、機械功率降低30%的情況下,以犧牲108位戰(zhàn)士、戰(zhàn)士們指甲下凹、80%的人心電軸左偏的巨大代價,修出一條“云中鐵路”,創(chuàng)造了“萬丈橋梁跨鹽湖”的人間奇跡。

在青藏鐵路二期工程建設中,中鐵十七集團堅持“先生存、后生產(chǎn)”的建設理念,加強醫(yī)療保障,創(chuàng)造了“高原病零死亡"的紀錄。同時,積極攻關,克服了高寒缺氧、多年凍土、生態(tài)脆弱三大世界難題,將鐵路修上了5072米的世界鐵路最高點,結(jié)束了西藏沒有鐵路的歷史。

2013年9月,該鐵路被評為“全球百年工程”。
鹽湖筑路攻關連

在鹽湖上建鐵路,鐵七師從事的是一項前無古人的事業(yè)。

察爾汗鹽湖的風真大。1977年4月,戰(zhàn)士們剛架起十幾頂帳篷。第二天夜里,一陣狂風把三四頂帳篷連根拔起,兩個熟睡的戰(zhàn)士被裹在里面,就像風箏似地飄上高空……為了戰(zhàn)勝狂風,他們就地取材,挖起堅硬的鹽殼,修整成塊塊鹽巴磚,再砌成墻,上面架上鋼架和帳篷頂,一座座耐寒抗風的鹽屋建成了。

這里用水很困難,要用汽車跑到50公里外的格爾木去拉,可謂滴水貴如油。鹽湖自然環(huán)境極其惡劣。鹽湖坦蕩無垠,地上不長草,天上無飛鳥,風吹滿湖沙。在太陽照射下,湖中高濃度的鹽堿氣體大量蒸發(fā),一身新衣服,要不了多久,就被腐蝕得像紙一樣脆弱。由于長期受高濃度鹽堿氣體熏蒸,官兵們頭暈、四肢無力、眼睛紅腫,身上長疥瘡、流黃水。

鹽湖也給工程施工帶來了難以想象的困難。湖面上是一層20至30厘米厚的鹽蓋,鹽蓋下面有8種不同的地質(zhì)結(jié)構(gòu),許多地段的鹽蓋下隱藏著大小各異的溶洞。還有一段5公里長的粉細沙震動液化地帶,結(jié)構(gòu)松軟,一受振動,立刻變成一片泥沼,讓建設者們百思不得其解。

鐵七師34團的官兵們和科研部門一道,經(jīng)過反復試驗,終于摸索出了擠密砂樁加固、換填滲水土、排放承壓水及回填片石、礫砂、卵石等辦法,成功征服了地下溶洞和粉細沙震動液化地帶,解決了特殊路段的筑路問題。

34團16連是擠密砂樁的施工主力,在有關單位協(xié)助下,連續(xù)奮戰(zhàn)10個月,打砂樁5.7萬根,總進尺13.5萬延米,相當于15座珠穆朗瑪峰的海拔高度。這些砂樁如擎天柱,支撐著湖面上的路基和鋼軌,創(chuàng)造了萬丈橋梁跨鹽湖的人間奇跡。1978年11月16連被鐵道兵機關授予“鹽湖筑路攻關連"稱號。察爾汗鹽湖路基試驗工程先后榮獲鐵道部70年代優(yōu)秀設計二等獎、鐵道部優(yōu)質(zhì)工程甲級獎、國家優(yōu)質(zhì)工程銀質(zhì)獎和科技進步二等獎。鐵七師因此被譽為“高原筑路雄師”。
鹽湖筑路及時雨

鹽湖的雨總是讓人喜出望外。但那一場雨,戰(zhàn)士們說,是鐵道兵的精神感動了蒼天。

鐵七師34團16連、19連和機械連,擔負著鹽湖路基的施工任務。

機械連家還沒有安好,就開起機器向工地進軍。沒想到堅硬的鹽殼連推土機都啃不動。只見推土機的刀片朝地上一鏟,一道白??;加大馬力使勁按下去,還是白印一道。戰(zhàn)士們決定用炮炮蹦??墒?,放炮松動后的鹽塊,大的像方桌面,小的似片石,推土機反復碾壓后還有鵝卵石大,質(zhì)量難以達標。技術(shù)人員提出:噴灑鹵水,然后再用推土機再次碾壓,一層層往上填。澆鹵水的活可是不好干的,只有澆得均勻,推土機才能把鹽塊壓得均勻,不給路基留下隱患。擔負澆鹵水任務的戰(zhàn)士們,抱起一百米長、50毫米粗的鹵水管噴灑。那陣子,鹽湖的“無頭風"每天六、七級,東西南北輪流刮,風刮鹵水滿天飛,恰似下鹵雨。鹵水鹽度大,腐蝕性強。粘上臉,臉發(fā)痛;粘上手,手就腫,帽子和衣服經(jīng)鹵水一淋,結(jié)上厚厚一層的白霜,硬邦邦的活象穿了身銀盔甲。二班有的戰(zhàn)士鞋里進了鹵水,腳被腐蝕得又紅又腫,可他們一聲不吭,下班后用清水洗洗,悄悄用毛巾把腳裹起來,第二天照樣上工地。戰(zhàn)士們硬是憑著這樣一股子拼命精神,苦干了兩個月,提前完成了第一段巖鹽路基的任務。

路基向前延伸,戰(zhàn)士們又碰到約十三公里巖鹽特堅地段,鋼釬打上去,就像打在鋼板上,滑來滑去,一個上午也打不了幾個炮眼,放一炮也只能炸個“雞窩”。黨支部發(fā)動全連同志動腦筋,想辦法。他們在技術(shù)設備不足的情況下,因地制宜,修舊利廢,試驗成功了松土機,在堅硬的鹽殼上先犁開一道道槽,然后再打眼放炮。正在艱難的苦戰(zhàn)中,突然,一天半夜下起雨來。哨兵喊醒連長,連長集合好隊伍,眨眼間,一臺臺推土機像破浪的軍艦,迎著疾風暴雨戰(zhàn)斗。高原上雨量很少,鹽湖下場雨更是難得。戰(zhàn)士們風趣地說:"當年愚公移山感動了老天,今天鐵道兵修路感動了老天,這真是天賜良機,咱們可要抓住戰(zhàn)機呵!”他們冒雨在湖面上來回奔跑,第一個工班一鼓作氣干了大半夜,第二個工班不甘落后,直干到第二天晌午。四排長龍治國患有嚴重的胃潰瘍,下了晚班上白班,連長幾次派人把他換回營房,可一眨眼,他又偷跑到工地。全連干部戰(zhàn)士搶時間,爭速度,連續(xù)激戰(zhàn)了7天7夜,把13公里長、幾十米寬的特堅巖鹽全部碾壓成碎粉末,又連續(xù)奮戰(zhàn),筑成路基。

機械連戰(zhàn)勝了重重困難,提前兩個半月完成了32公里長的鹽路基施工任務。

青山綠水留浩氣 翠柏蒼松慰英靈 --在外漂泊42年的烈士英魂終入陵
 趙倩

青山綠水留浩氣,翠柏蒼松慰英靈。8月1日,我市烈士陵園內(nèi)莊嚴肅穆,在外漂泊42年的原鐵七師戰(zhàn)士王圣位烈士入陵儀式在此隆重舉行。中鐵十七集團,原鐵七師老鐵道兵及烈士家屬代表一行37人齊聚烈士陵園,共同緬懷犧牲在青藏線上的鐵道兵烈士。

祭奠儀式開始,全場肅立齊唱《鐵道兵志在四方》,用這首歌重溫當年奮戰(zhàn)在青藏線的鐵道兵精神,向烈士敬獻花籃、行軍禮、集體默哀致敬。
44年前,原鐵七師開赴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修建了聞名于世的青藏鐵路一期工程,修建過程中由于工程艱巨、工期緊迫、施工條件差,許多鐵道兵烈士先后在青藏線上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

一年前(2018年),原鐵七師戰(zhàn)士戴憲恒老人在瞻仰紀念碑時發(fā)現(xiàn)碑文和烈士名錄有遺漏他的戰(zhàn)友王圣位在1977年10月駕駛汽車施救戰(zhàn)友時,因路況以及車況問題在懷頭他拉至大柴旦路段犧牲,年僅25歲,但未被鐫刻在紀念碑中。戴憲恒老人告訴記者:"我們今天作為老戰(zhàn)友來看望他們,是懷著一種非常崇敬、沉重的心情,犧牲的這些戰(zhàn)友都是我們過去在青藏高原朝夕相處,吃一鍋飯、睡一個房的好兄弟。尤其是王圣位,在過去烈士的收錄當中遺漏了,我們發(fā)現(xiàn)后,立即向相關部門反映,格爾木市委、市政府以及中鐵建各級部門都很重視。
今天,在八一這個特殊的日子,王圣位回到陵園,和我們其他長眠在格爾木的戰(zhàn)友們相伴在一起,非常感謝大家一直以來的關心和幫助。"

回顧歷史,在鐵道兵36年的軍旅生涯里,先后有近萬名官兵獻出了寶貴的生命。無數(shù)鐵道兵英烈們的愛國情懷和大無畏的犧牲精神,已經(jīng)注入國家的血脈,是民族之魂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祖國的大江南北、長城內(nèi)外,鐵道兵修建的一條條鋼鐵大道與山河同在。

為祖國建設事業(yè)光榮犧牲的英烈們,永遠守望在他們修建的交通線上,每一處草木蔥郁中的鐵道兵烈士陵園,都是一座座血染的豐碑。

格爾木,是中鐵十七局集團歷史上的一個重要坐標。1975年,鐵七師全師開赴青藏高原,駐扎在格爾木,修建了聞名于世的青藏鐵路一期工程;1984年,在青藏線奮戰(zhàn)了近十年后,同樣是在格爾木,鐵七師脫下軍裝、告別軍旗,集體兵改工投身市場經(jīng)濟浪潮。

可以說,格爾木既是鐵七師軍旅生涯的終點,也是中鐵十七局集團一步步成長為世界500強企業(yè)核心成員單位的起點。時光回溯到2000年,格爾木決定修建烈士陵園,得知消息后,中鐵十七局集團決定,將犧牲在青藏線上的鐵七師戰(zhàn)友的尸骨移遷到格爾木烈士陵園,并樹起一座犧牲英烈紀念碑,鐫刻上了英雄們的名字。從二十年前緬懷立碑,再到如今主動修撰碑文,這背后既是對犧牲英烈們的告慰和緬懷,更體現(xiàn)了中鐵十七集團對46年軍旅歷史的無上尊重與珍視。
相關鏈接:

王圣位烈士,1952年出生于海南省澄邁縣,1972年底從家鄉(xiāng)人民武裝部應征入伍,服役于鐵道兵第七師直屬機械營五連,戰(zhàn)士。該同志于1977年10月駕駛汽車施救同連隊戰(zhàn)友的故障車,行駛至青海省海西州懷頭他拉至大柴旦路段時,因路況差等因素,導致所駕車輛傾覆,王圣位同志被拋出車外光榮犧牲。(選自2019年8月5日《格爾木日報》)

鹽湖路基經(jīng)過的地方

  鐵道兵七師三十四團鹽湖筑路檢查鹽分程度

鹽湖筑路攻關連
鐵七師青藏線犧牲亡故人員名錄(摘自《鐵道兵英名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更新于 01-20
責任編輯:夢醒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為打通天路,青藏鐵路的建設者們曾面臨哪些挑戰(zhàn)?
青藏鐵路這段路基,竟然是用鹽做的!
修建“天路”一期工程犧牲了多少鐵道兵戰(zhàn)士?關角隧道就有54人
走訪青海第二大城市格爾木
鐵道兵老照片(42):青藏鐵路世人矚目之二
格爾木將軍樓公園景觀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quán)!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