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狼居胥”這一榮譽的由來,源自漢武帝時期的名將霍去病。據(jù)史料記載,霍去病率軍出征漠北與匈奴作戰(zhàn),并取得了很大的勝利,以至于《漢書》中評價道:“經(jīng)此一役,匈奴遠遁,而漠南無王庭?!痹趹?zhàn)爭節(jié)節(jié)勝利之際,霍去病途經(jīng)狼居胥山,便在此處筑壇祭天,以宣示成功和決心!后來,此典故就被世人稱為“封狼居胥”,可以毫不夸張地說,“封狼居胥”成了中國古代武將夢寐以求的最高榮譽。辛棄疾在《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有一句“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諷刺的就是元嘉27年,孱弱的南方劉宋王朝妄言北伐“封狼居胥”,結(jié)果卻一敗涂地的故事??偟膩碚f,在歷史上真正做到了“封狼居胥”的武將僅有四人,他們分別是東漢的竇憲,唐朝的李靖,明朝的藍玉以及明成祖朱棣。今天我們要說的就是東漢的竇憲,他以一介罪臣的身份,主動請纓前往戰(zhàn)場對抗匈奴,后來果然戴罪立功,大獲全勝。在功成名就之時,他又效仿霍去病在燕然山刻石記功,史稱“燕然勒石”。竇憲本來能在武將這條路上走得更遠,最終卻因為野心太大——企圖改朝換代,后被皇帝知曉,被迫自殺。讓我們走進歷史,一起來了解一下這位與霍去病齊名的武將——竇憲。竇氏的先祖竇融是漢光武帝劉秀時期的大司空,深受劉秀信任,竇氏可謂滿門榮耀。后來,竇融的兒子竇穆因假傳太后旨意被打入天牢,不久就死于獄中。竇穆一死,竇家就開始走下坡路,門庭冷清。直到漢章帝建初三年,竇憲的妹妹被封為皇后,正所謂“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竇家兄弟也隨著妹妹的受寵,屢屢升遷。竇憲初封為侍郎,后任侍中、虎賁中郎將,其弟竇篤任黃門侍郎,竇氏一門因此重回昔日之風光。竇家兄弟成功上位后,王公大臣卻紛紛對他們“避而遠之”,因為他們仗著皇后的權(quán)勢,到處為非作歹。一次,竇憲看中了沁水公主的一塊田地,想要強行用低價購買,公主因畏懼其權(quán)勢,只好賣給他。有一天,章帝途經(jīng)此處,詢問竇憲園田是從何處得來的,竇憲不知如何回答,就隨意蒙騙了過去。章帝有所懷疑,便派人暗中調(diào)查,了解到事情的經(jīng)過后,章帝異常震怒,召來竇憲,想要懲治他,幸得皇后及時趕到求情,才得以讓竇憲免受牢獄之災。經(jīng)此一事后,章帝雖未懲處他,但心中或多或少生出一些芥蒂,開始疏遠竇憲。
公元88年,33歲的章帝駕崩,年僅10歲的太子劉肇即位,是為漢和帝。竇皇后晉升為太后,因新帝年幼,太后就開始了臨朝聽政,竇憲也因此再度被重用。他以侍中的身份,內(nèi)主機密,外宣詔命,一時之間,榮寵無人能及!竇憲這個人心胸狹隘,睚眥必報,他掌權(quán)后,秘密處決了許多以前得罪過他的人,弄得朝中人心惶惶。都鄉(xiāng)侯劉暢前來吊唁章帝時,太后曾數(shù)次召見與他,對他頗為信任。竇憲見太后對劉暢過于信賴,怕劉暢會分了自己的權(quán)利,于是就悄悄派人把劉暢殺害,之后為了脫罪,還又將此事嫁禍給劉暢的弟弟劉剛。太后對此有所懷疑,于是暗中派人前去查訪,得知真相后她非常生氣,于是將竇憲囚于宮中,導致其行動和自由都受到限制。當時恰逢北匈奴來犯(彼時匈奴分為南北兩部分,南匈奴親近漢朝,而北匈奴則相反),懾于匈奴的強悍,朝中無人敢?guī)П稣?/span>,竇憲為了“戴罪立功”主動請纓,于是朝廷任命其為“車騎將軍”。在南匈奴的協(xié)助之下,竇憲很快就將北匈奴打得潰不成軍,大獲全勝后途經(jīng)燕然山,他效仿霍去病在燕然山刻石記功,史稱“燕然勒石”。由于戰(zhàn)爭取得了勝利,竇憲不但很快就被免罪,而且還恢復了官職。此戰(zhàn),竇憲雖然擊退了北匈奴,但威脅并沒有因此而解除。為了徹底解決北匈奴這個“禍患”,不久后他再度帶兵追擊北匈奴并取得了很大的勝利——徹底殲滅了北匈奴。
平定匈奴之后,竇憲愈加跋扈恣肆,明目張膽地把持朝政,朝中許多大臣都去巴結(jié)他,以謀求高官厚祿。私下里,他還勾結(jié)許多有實權(quán)的大臣,甚至有了想要篡位奪權(quán)的想法。此時的漢和帝劉肇也逐漸長大,對竇憲的把持朝政越來越不滿,在暗中得知他有篡位的想法以后,就使用計謀將其引入宮中,并迫令自盡,一代武將的一生就此畫上了句號。不得不說,竇憲此人英勇善戰(zhàn),其“燕然勒石”的功績也足以和霍去病的“封狼居胥”相媲美,但由于他的野心勃勃,最終還是害得自己丟掉了性命。
劉邦喜歡濫殺功臣,卻唯獨對此人念念不忘,想方設(shè)法封賞他的后代
實力不輸李廣的名將:僅靠活著就讓強悍的匈奴畏服不已,不敢來犯
漢末最厲害的兩個屠夫:一個讓漢朝走向滅亡,一個致力于匡扶漢室
他是與鬼谷子齊名的隱士,收的兩個徒弟也很厲害,其中之一是張良
蕭何謀不如張良,武不如韓信,有何德何能居“漢初三杰”之首?
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他留下了霸氣蓋千年的豪言,名字卻被遺忘
一人滅族、一人入獄、一人善終,漢初三杰的命運為何會如此不同?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