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工智能作用日益凸顯,信息化時代的到來,編程教育適應了智能時代的發(fā)展。在優(yōu)質教育資源競爭日趨激烈的時代下,編程教育社會需求度也在急速提升,編程思維是孩子最需要的,是認知新事物的能力。而讓大腦接受一個新的東西,需要的有這么幾種思維:分解思維、框架思維、抽象思維。
從小學編程,對于孩子大腦的開發(fā),對于孩子分解思維、框架思維、抽象思維的提升,是全面且根本性的。
編程,簡單來說,就是發(fā)現問題,想辦法解決問題,在實現目標的過程。
1
少兒編程是什么?
少兒編程顧名思義就是小朋友學習編程,但是他不等同于程序員的英文代碼,而是一種簡單的圖形化編程。小朋友通過學習編程掌握一種特殊的邏輯結構,學會用編程思想去解決問題,從而培養(yǎng)孩子的邏輯思維、編程思維。
2
少兒編程是為了培養(yǎng)程序員嗎?
很多家長在了解少兒編程的時候都會問同樣一個問題,學習少兒編程就是成為程序員嗎?其實這是一種誤解,這種思想是把手段和目的混淆了。掌握編程技能只是手段,希望孩子真正了解計算機思維模式,用編程表達自己才是少兒編程的根本目的。
3
如何鍛煉孩子的分解思維?
開發(fā)大腦的第一步,就是復雜問題的拆解。一個分解思維的孩子接受到一個任務后,他會懂得把任務分解成一個個的步驟,就像解答數學幾何題目一樣,通過一步步地求證,得出最終的結論。
而編程對于分解思維的鍛煉,是一種雙重性的鍛煉。
當老師給出一個編程題目,學生首先要把題目進行初步的拆解,將需要通過編程解決的問題分解出來,這是第一重。
然后,在使用學習到的編程知識,將上一步分出的問題用計算機語言進行拆解,這是第二重。這一次次的訓練中,孩子的分解思維不斷的優(yōu)化。
在這種學習方式中,分解思維會得到高效的鍛煉。
4
如何鍛煉孩子的框架思維
培養(yǎng)孩子的框架思維,就是鍛煉孩子把零散元素歸類組合的能力。
學習編程,就是學習一種框架的搭建,一個指令代表什么,一個語言模塊能起到什么效果,又如何使用這些知識搭建一個可行框架,使得老師布置的任務在這個框架內可以順利的完成,這是學習編程的孩子每次上課會思考的內容。
編程就像一個拼圖游戲。孩子需要把被打散的圖片利用框架思維重新歸類,并進行組合。只不過編程會更多樣,更復雜,也更能開發(fā)孩子的大腦。
在編程這種框架搭建如此多樣的學科里,孩子的框架思維絕不是簡單鍛煉的程度。一個編程學習得好的孩子,會有一種異于常人的歸類框架能力。
5
如何鍛煉孩子的抽象思維
通過大腦前面的歷程,孩子現在把復雜的問題進行拆解,也為拆開的每一個問題搭建起框架,甚至進行簡單的組合。那么,根據大腦一貫得行為,接下來需要啟用的是抽象思維模塊。
抽象思維,是一種模仿創(chuàng)造能力。
剛剛接觸編程的孩子,往往也會有這樣的問題,只會利用學過的編程順序去思考,而不能做出自己特色的模式。模仿創(chuàng)造,是人類與生俱來的能力,就像古人模仿大自然進行創(chuàng)造一樣,當解決的問題沒有前人直接經驗的時候,抽象思維告訴我們,可以參照別的事物進行創(chuàng)造,這就是觸類旁通,舉一反三。
編程對于抽象思維的鍛煉也正是如此。因此編程具有相對廣闊的開放性,想要達到一種效果,即使使用同一種語言,也常常與許多不同的方法,便以此為參考,不斷創(chuàng)造新的途徑去完成這個題目。最后得出的許多方法中,可能兩兩之間千差萬別。
由此可見,編程對于抽象思維的開發(fā),是很強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