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前啟后,明德親民
傳遞最純粹的國學(xué)精華,最本真的生命力量!
主講 | 渙樸老師
經(jīng)典原文:
宰我問:“三年之喪,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為禮,禮必壞;三年不為樂,樂必崩。舊谷既沒,新谷既升,鉆燧改火,期可已矣?!?/span>
子曰:“食夫稻,衣夫錦,于女安乎?”曰:“安?!薄芭矂t為之。夫君子之居喪,食旨不甘,聞樂不樂,居處不安,故不為也。
今女安,則為之!”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懷,夫三年之喪,天下之通喪也。予也有三年之愛于其父母乎?”
內(nèi)容簡要:
宰我在論語里面被孔子批得最慘,從朽木不可雕也就開始給他定下了一個人物原型,他喜歡跟孔子辯論,在這一段當(dāng)中他辯論的是什么呢?
宰我跟夫子說:“父母親去世要三年的喪禮這也太長了。君子三年守喪不去主持禮節(jié)禮節(jié)不是要壞掉了嗎?農(nóng)夫三年不去種田田地不都荒蕪掉了嗎?表達(dá)哀思之情一年就夠了三年實(shí)在是太久了。”
夫子說:“你這個叫什么話?你在那邊,父母親去世了,你吃著香噴噴的米飯,穿著好好的衣服,你心安嗎?孔子這樣反問換一個學(xué)生一定會不安。
但宰我來說安,有什么不安的?孔子沒想到自己這樣反問的話,有學(xué)生居然會說安,也很生氣,你既然安你就去做。你就去做一年,我不管你了。
夫子很激動,他說君子吃美味的東西,吃不出味道來,聽到音樂也不會覺得快樂。因?yàn)樗膬?nèi)心在父母的悲傷當(dāng)中,你住的地方再豪華,他也不會覺得開心。
古時候居喪就是用茅草搭的,像孔子去世之后,學(xué)生就是來給他守三年的喪,《論語》大概就是在那個時候有子貢召集學(xué)生一起去編纂出來的。
子貢為孔子服了六年喪是很不容易。夫子說君子居喪是內(nèi)心為父母感到悲傷,他也沒有強(qiáng)制宰我一定得服三年,他說你這個人心安你就服一年隨你去吧。宰我出來了后孔子說宰我是一個沒有仁德的人。
一個小孩子出生之后三年才能獨(dú)立,一歲會走路,兩歲會說話,到三歲基本上能夠獨(dú)立的去走,孩子一出生要在父母懷里面待三年,所以父母親去世之后,你要為父母守三年的喪,叫報答。
夫三年之喪,天下之通喪也。也有一些人說宰我說的也對,三年不干活,天底下不就沒有人干活了嗎,事實(shí)上這里面邏輯上有問題,不可能所有人的父母都一起去世的,不存在所有人一起不干活,而且他在服喪的期間也是會勞作的。只是他勞作會少一點(diǎn),更多時間是守孝。
這里面他透射出一個道理,天底下離了誰地球都一樣轉(zhuǎn),前提是你要把架構(gòu)弄好,像萬歷年間這個叫張居正,就是他因?yàn)闆]有給父親去守孝三年,最后就沒有丁憂,被彈劾,最后還是身敗名裂。所以三年之喪天下之通喪也。
宰我和孔子的討論就是針對這個的,所以夫子他所說的是站在一個更加全面的維度,把每個人不去把你這個人的能力和作用最強(qiáng)化,而是弱化你個人,而講究一個整體的人文和整體的系統(tǒng)性,這是我們要理解的。
渙樸老師
返樸歸真
渙若冰釋
矢志知行合一
傳遞最純粹的國學(xué)精華
最本真的生命力量!
主講系列課程:
傳統(tǒng)文化與家道建設(shè)(并實(shí)施)
儒家仁政思想與企業(yè)文化建設(shè)(并實(shí)施)
END
國學(xué)精華,歡迎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