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樓下遛彎,聊的是關(guān)于子女在國外工作、生活的話題。
對面樓一個姐姐的兒子被單位派去國外工作,本來應(yīng)該半年輪換一次,結(jié)果因為疫情已經(jīng)去了一年多了,這次都買好了3月9日的回國機票,又因多條航線被關(guān)閉而取消。說起對兒子的擔心,姐姐說一是最不愿兒子坐飛機,每次兒子出國,飛機不落地她的心也一直懸著;二是這次去的時間久,尤其令人牽腸掛肚,聽說國外基本放開了疫情管控,她更是提心吊膽,生怕兒子染上新冠病毒。
姐姐說,如果這些還好克服的話,那最難受的是看著小孫女想爸爸的情景。孩子還小,剛分開時天天念叨找爸爸,但一開始讓她跟爸爸視頻,她總是躲得遠遠的,問她怎么不跟爸爸說話???孩子說“我也摸不著爸爸??!”每每都聽得他們心里酸酸的。后來終于愿意跟爸爸視頻了,但小孩子不會說太多話,就是一個勁地要爸爸。
有一次她正吃飯,視頻那頭的爸爸怕耽誤孩子吃飯,聊了一會兒就準備掛斷。毫無征兆的,小孫女扔下勺子,突然跪在地上,雙手舉過頭頂,一邊比心一邊給爸爸磕頭,把大人都驚到了,最后兩邊的人都哭了。姐姐跟我們學(xué)著,又紅了眼圈,說誰也沒教過孩子,她怎么會有這樣的舉動?可見小小的心里該對爸爸怎樣的想念??!聽得我們也鼻子酸酸。
還有我兒子的一個同學(xué),任職中海油,常年在國外工作,幾乎沒有參與女兒的成長,小時候很長一段時間,女兒都不認識他,看見他就會哭。現(xiàn)在四五歲了,血緣關(guān)系加上一般女兒都跟爸爸親的原因,每次跟爸爸視頻流露出的那種思念之情都讓人動容。當爸爸的不敢在女兒面前釋放感情,放下電話一個大男人哭得稀里嘩啦。就在春節(jié)前,寧肯少掙錢也換了個崗位,終于回家陪伴女兒了,用他的話說,錢掙不完、工作干不完,缺失了孩子的成長卻是永遠也無法彌補的。
這些年出國成為一種風(fēng)尚,很多人都送子女去國外就讀,有的從初中就送出去了,帶動的一些培訓(xùn)和中介機構(gòu)長盛不衰。這些孩子學(xué)成之后,留在那邊工作,甚至定居國外的也不少,我周邊同事、朋友家就有好幾個這樣的例子。我對出國沒什么概念,主要是受父親影響,老人家健在時從不支持孩子出國。父親經(jīng)常跟我們講有一個鄰居,唯一的女兒出國后嫁了個老外,生了個混血兒,十幾年就回來過兩次。惹得老爺子經(jīng)常在樓下開罵,說這樣的孩子指望不上,就是他死了女兒也不一定知道。
我個人也不認為國外好,覺得出去學(xué)習(xí)兩年還可以,工作或定居就沒必要了吧。一是在國外工作期間不好遇到合適的對象,找個外國人咱又不好接受;二是如果不能取得永久居留權(quán),再回國內(nèi)不好適應(yīng)環(huán)境,還可能錯過處對象的最佳年齡;三是就算能夠定居國外,隔山隔水的,如今都是一個孩子,想見一面都不易,圖個啥呢?我有個同學(xué)在加拿大,兒子高考后他就說,如果想去國外讀書,他可以幫忙,他的意見是去學(xué)習(xí)兩年西方的先進文化還是有必要的,至于在國外工作、生活未必就好。
父親聽說了,一百個不樂意。從我內(nèi)心說,也不想讓兒子去。征求兒子意見,正好他也不想去。于是本、碩、博就都在國內(nèi)讀的。原想讀博期間去國外一兩年,也好有個經(jīng)歷,對就業(yè)有利。都做好準備了,又趕上疫情爆發(fā)沒去成。好在也沒影響他找工作,如今已在北京成家立業(yè)了。我覺得這樣挺好,離家近干啥都方便,周末想回來就能回來,我們想去坐高鐵只需兩個多小時,開車也就三個多小時,不用像那個小孫女一樣撈不著、摸不到,也不用像那位姐姐一樣日夜惦記,想通個話、視個頻還得考慮時差。
百人百心,每個人認知不同、想法不同、選擇也不同,關(guān)于兒女去國外工作、生活,你怎么看?你愿意他們?nèi)幔?/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