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們說了過度競爭會有種種問題,可是這就說到競爭的矛盾了。不公平競爭的結果必然導致效率下降。
1960 年以前,美國常青藤名校的錄取是非常、非常不公平的,基本不看標準化考試成績,主要憑家庭出身,常青藤是個貴族俱樂部。1960 年以后,常青藤錄取開始注重 SAT 考試成績了,招進來的大多都是學習好的學生。那么這前后兩撥人,畢業(yè)后到了社會上的表現(xiàn),會有什么差異呢?
按理說第一撥學生的家庭實力強大,人脈廣,出來應該也很厲害,對吧?結果不是。有人專門做過對比研究 ,發(fā)現(xiàn)其實是第二撥人更厲害。同樣是從名校畢業(yè),同樣擔任 CEO 職務的話,那些靠成績進名校的人不但能給公司帶來更多好處,而且他們的作用隨著年齡增長越來越重要。對比之下,第一撥人的所謂“人脈”,隨著時間變得越來越?jīng)]用。
換句話說,如果你判斷一個大學的錄取根本就不公平,是個富家子弟交朋友的地方,那你不去那個大學就對了。
這真是精英社會的內在矛盾。競爭,大家都難受,可是效率高;不競爭,你這個地方就不值得能人去。競爭是進步的代價。
我們明天接著聊。
明天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