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哲學家雅斯貝爾斯說,“教育本質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作為媽媽,你就是推動孩子成長的最重要的那只手,只有你做得好了,你的孩子才會更好更快的成長。
下面這7種媽媽,作為優(yōu)秀媽媽的反面案例,希望各位初中生媽媽一定要警惕,自己是否已經成為了這樣的讓孩子討厭的媽媽。
1、“為你好”媽媽
“為你好”媽媽的口頭禪就是“我這是為你好!”
孩子不想學畫畫,媽媽偏要他學,說:“我這是為你好”;孩子不想加衣服,媽媽偏要他穿,說:“我這是為你好”;孩子想要玩泥巴,媽媽不讓他玩,說“我這是為你好”……
能夠尊重孩子選擇的時候,我們都要尊重孩子,多問問孩子“你想怎么做?”,不要用“為你好”三個字禁錮了孩子的成長!
2、“邋遢”媽媽
邋遢媽媽總是穿著隨便、不修邊幅,別人問:“什么時候你也化個妝、做個發(fā)型???”媽媽就說:“我每天帶孩子忙前忙后,都累成狗了他還不聽話,哪有時間收拾自己?”
其實,正如你希望自己的孩子干凈漂亮,孩子也希望媽媽靚麗優(yōu)秀。一個邋遢的媽媽,會讓孩子在小伙伴中抬不起頭來,進而不尊重你。
3、“人前教子”媽媽
有些媽媽生怕別人說自己沒教好孩子,當孩子跟別人發(fā)生矛盾,又或者犯一點點小錯誤時,媽媽馬上拉過自己的孩子一頓批評。當著那么多人,叔叔阿姨、甚至是親密的小朋友面前,被批評的孩子內心是崩潰的。
難道不能回家去說嗎?孩子也是有自尊心的!
媽媽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
4、“大嘴巴”媽媽
有些媽媽喜歡聚在一起聊聊八卦,也不聊其他的,就聊自己孩子的“糗事”?!拔壹液⒆忧疤煸诩覍W母雞孵蛋……”“哈哈哈哈哈……”
當孩子受到大家的嘲笑,會讓孩子不敢面對自己的錯誤,形成自卑的心理。其實孩子的很多“糗事”,都是孩子探索世界和成長的一種方式,媽媽們嘲笑孩子,會打擊孩子的積極性和好奇心,讓孩子膽怯自卑,變成一個被動的小孩。
5、“哭窮”媽媽
當媽媽給孩子買了一件新衣服,就對孩子說:“你看我和你爸都舍不得買新衣服,全家給你一個人買了,我們省吃儉用都是為了你,你還不好好聽話……”媽媽天天對孩子“哭窮”,生怕孩子不知道自己對他付出了很多。
母愛不是一場交易,不是你付出了多少就要孩子回報多少。媽媽的愛應該是不求回報的。
6、“壞話”媽媽
有的媽媽把自己的孩子當成情緒垃圾簍,經常對孩子說:“我那個同事真是夠無恥的,他……”,甚至還對孩子說:“你奶奶壞透了!……”
不要以為孩子小就聽不懂,你的戾氣影響孩子的心靈,孩子不僅會學習你在背后講別人的壞話,還會對那些人產生厭惡、對立的情緒。
7、“期盼”媽媽
有一類媽媽,對孩子充滿了期盼,“……你要學鋼琴,你要上名校,你要跟誰誰誰一樣,你長大要干什么,做什么工作……”聽得孩子耳朵都起繭了,孩子有自己的人生,會選擇自己的道路,你越是這樣越容易引起孩子的逆反情緒!
當媽媽很辛苦,我們都知道,既然都已經那么辛苦了,為什么不做一個合格的好媽媽呢?這樣對自己、對孩子的成長才是最好的。加油!
用心做教育,讓所有孩子都學會學習!
我們專注為中國3億中小學生提供科學的記憶方法, 如果您的孩子記憶力不好、學習死記硬背,無論如何努力成績卻很難見起色;如果您深受孩子教育過程的困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