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 引導孩子將自己的煩惱說出來,小瓊說她班里的同學都不喜歡和她玩,今天她在班里說自己的漂亮裙子是爸爸從國外給她帶回來的,可是很多同學都用鄙視的眼光看著她,她的好朋友也是那樣。
如果這時媽媽 教育孩子學會反思自己愛慕虛榮的錯誤,就應該可以對孩子進行較好的引導,可是媽媽卻說道: “你那些同學都嫉妒你,別理他們。”小瓊這才變得開心起來。但是媽媽也抹殺了孩子的自我反省能力。
【專家剖析】父母想要孩子更快地成長,就必須讓孩子 學會自我反省,能 找到自己的優(yōu)點和缺點,進而 發(fā)揚優(yōu)點、改正缺點,取得 階梯式的進步。
孩子做錯事情的時候,父母會問孩子: “你知道自己哪里做錯了嗎?”其實這就是在促使孩子學會反省自己。反思的過程比結果更重要,因為在反省過程中,孩子的各種能力都得到了鍛煉。孩子做任何事情,無論成功與否,都應該養(yǎng)成反思的習慣,反思事情的全過程和每個小細節(jié),這對孩子的健康成長是很有幫助的。
能夠反省自己錯誤的孩子,可以做到揚長避短,更好地表現(xiàn)自己。不具備自我反省能力的孩子,則不會總結自己的經(jīng)驗教訓,會不斷地重復同樣的錯誤,更談不上發(fā)展自己了。因此,父母要讓孩子隨時認識自己,提高孩子的自我反省能力。
幼兒時期,孩子尚未形成完全的自我意識,自我反省的能力也很差,遇到事情時首先是埋怨和批評他人,而不是檢討自己。這樣的孩子不僅不會真正地認識自己,也不會受到他人的歡迎,難以擁有良好的人際關系。
中國的父母喜歡對孩子說教,孩子沒有學會自我反省,懼于父母的權威,暫時聽父母的話,但這只是表面上的聽從,而不會將其內(nèi)化為自己的行為準則。孩子什么都聽父母的,按照父母的安排做事,可一遇到新問題,就不會處理了。
父母放手讓孩子自己去做事,遇到困難時,讓孩子反思自己做事的過程,然后再嘗試,這樣才會對孩子起到真正的教育作用。孩子犯錯誤并不可怕,關鍵的是需要具備檢查和反思的能力,讓孩子從每天的反思中逐漸變得聰明起來。
自我反思是一個思想斗爭過程,孩子通過自我反思,分析自己的 行為動機,檢查自己的 行為后果,評價自己的 道德行為,思考自己與品德高尚者的差距,這樣才會讓自己的行為有所方向,從而 加強自己的品德修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