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道其不行矣夫(fú)!”(其:語氣助詞,表示推測,大概,恐怕。矣夫:嘆詞,表示感嘆。)(孔子說:“中庸的道理,恐怕是不能實行了吧!”)
【說明】既然孔子提倡的是中庸之道,那么,這個中庸之道看來是行不通了。為什么中庸之道會行不通了呢?這是因為私欲的膨脹,促使的人們的需要和需求的過度和過分。
【史例解讀】
行中庸之道的“紅頂商人”
胡雪巖年輕的時候,在杭州一家錢莊里當(dāng)學(xué)徒。一天下午,他一個人守在店堂里,與往常一樣,依舊是翻書識字,有顧客來時,他就放下書,上前去打招呼。
這天下午,錢莊里來了位名叫王有齡的客人,是一個窮困潦倒的書生。胡雪巖與他并不熟識,但經(jīng)過一番閑聊之后,胡雪巖發(fā)現(xiàn)這個窮書生很有才華,也很有抱負(fù),他斷定這個窮書生如果有機(jī)會,將來一定能發(fā)達(dá)。可是聽書生的意思,他現(xiàn)在最缺少的就是進(jìn)京的盤纏和做官的“本錢”,如果有錢的話,他就可以到京城去拜見達(dá)官貴人,以此謀個一官半職。窮書生去了許多錢莊和有錢人的家借盤纏,但是沒有人幫他。
胡雪巖了解到王有齡的這些情況后,二話沒說,立即私下把錢莊的五百兩銀子借給了他,讓他到京城去。窮書生驚呆了,一個小小的學(xué)徒竟然能夠了解自己的心思,并且對自己這樣的信任,他一時竟不知道如何是好。胡雪巖把銀子給他包好,讓王有齡趕快上路。窮書生感激涕零,臨行前對胡雪巖說:“將來如果我真的能夠謀求一官半職,到時候一定回來報答你!”
黃昏的時候,錢莊老板回來了,胡雪巖就把剛才的事情告訴了老板。他的話還沒說完,老板就暴跳如雷:“這哪里是做生意?這五百兩銀子我看是有去無回了,你也給我卷鋪蓋走人吧!”
老板認(rèn)為,不能輕易的相信別人,這是守住自己產(chǎn)業(yè)的根本。胡雪巖則不這么想,他想的是,真誠地相信別人才能擴(kuò)大自己的生意。沒有辦法,老板就是老板,他叫你走,你不走也不行啊!于是,胡雪巖也就只能無奈地離開了錢莊……
胡雪巖離開錢莊后,沒有工作,也沒了飯碗,只能在杭州街頭流浪。一段時間后,王有齡當(dāng)官回到杭州,在西子湖畔見到了胡雪巖,他街頭流浪的生活才告一段落。王有齡感激當(dāng)初胡雪巖對他的信任和幫助,資助胡雪巖在杭州開了自己的錢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