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王勾踐破吳歸,義士還鄉(xiāng)盡錦衣。
宮女如花滿春殿,至今惟有鷓鴣飛?!?/p>
這是唐朝最為著名的詩人詩仙李白的一首詠懷詩,筆力雄健,開闊強勁,在懷古的同時感嘆人世無常盛衰變換,通過曾經歷史上的繁盛、熱鬧與恢弘來與如今的凄涼、荒煙蔓草滿眼廢墟對比,鮮明強烈,進一步凸顯出了這一種皇圖霸業(yè)轉瞬成空的悲涼,縱使如今幾多繁盛幾多勝景,如今也成了斷壁殘垣、荒煙蔓草。全詩極具詩人之強勁風格,上一句當中選取了當時史事當中較為顯目的一幀,下筆描繪,瞬間當時的事件與越王勾踐大勝而歸時候的景象躍然紙上。
隨之,二、三句當中,畫面很快轉到了當時越王軍隊大勝而歸之后的景象當中,一是錦衣還鄉(xiāng),二是宮女如花夜夜笙歌之景,淋漓盡致描寫出了越王消滅吳國之后的勝景與熱鬧,畫面感極為強烈,極盡渲染當日之繁華興盛,可是下一筆詩人卻筆鋒一轉,陡然下筆寫到如今之舊地荒涼,只能見舊地廢墟之上圍繞著幾只鷓鴣,不時被驚動飛走了,聽到耳中的也是凄涼喑啞的鷓鴣叫聲,由當初之繁盛與現(xiàn)如今舊地之荒涼進行鮮明對比,抒發(fā)如今物是人非之感,古往今來朝代更迭無常,盛衰也是無常的,落筆滿紙荒涼,主題深刻引人深思,耐人尋味。
在“越王勾踐破吳歸,義士還鄉(xiāng)盡錦衣”當中,越王勾踐在被吳國打敗之后,一直忍辱負重等待機會復國,臥薪嘗膽的故事更是家喻戶曉,可在該句當中,詩人另辟蹊徑,卻不是寫越王勾踐如何臥薪嘗膽,而是直接一筆帶過整個復國之事,整個歷史事件當中,越王先是被吳國夫差大敗,成為了階下之囚。隨后忍辱負重等待機會,更是聽從謀士的計策,將美人西施送到了吳王夫差的身邊,趁吳王荒廢國事之后,大舉進攻得以大勝而歸。但在此處,詩人僅七個字就直接概括了歷史事件的結果,越王勾踐打敗了吳國的夫差,大勝之后凱旋而歸。
“義士還鄉(xiāng)盡錦衣”是越王勾踐大敗吳國夫差之后的情景,試想一下,無數(shù)越國子弟上戰(zhàn)場,血戰(zhàn)之后終于恢復了故國,大喜之下氛圍自然是極熱鬧的,鑼鼓喧天歡天喜地,而這些奮勇復國的勇士們如今回到家鄉(xiāng)自然也是脫掉了鎧甲,穿上了錦衣,受到了鄉(xiāng)人們的歡迎和敬仰,一時衣錦還鄉(xiāng)的場面熱鬧非凡。
“宮女如花滿春殿,至今惟有鷓鴣飛”當中,繼上一句義士們衣錦還鄉(xiāng)場面熱鬧之后,這一句當中詩人將畫面轉移到了宮殿當中的繁華和熱鬧上,越王勾踐忍辱負重之后再次恢復故國,一時之間宮殿之中繁華不已,身邊皆是鮮妍宮女,盛裝打扮人比花嬌,宮殿當中歌舞盈天,人如花景如春,可見當時勝利之后,越王勾踐于宮殿當中大宴群臣,這個宴會盛勢之大之繁盛熱鬧??墒亲钅┮痪洚斨?,詩人陡然轉筆,從這種繁盛到了極致的宴席畫面轉移到了如今眼前的蕭瑟之景上,可是如今來看,只能看見已經是一片斷壁殘垣廢墟一般的宮殿上繞著幾只鷓鴣。
上一句當中將繁華言到了極致,這一句當中陡然悲涼到了極致,可謂是鮮明的對比,而對比越是鮮明,詩人所要表達的物是人非人生無常與盛衰難定也就越發(fā)強烈與顯目。世事更迭朝代更迭,總是無常的很,當年即使再如何繁華,如今也已經成了廢墟,繁華難找,通過這一種對比,古之繁華今之蕭瑟,突出了盛衰變換的薄涼,耐人尋味引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