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鏡重圓”的故事想來大家并不陌生。
故事主人公樂昌公主是南朝陳后主的妹妹,才貌雙全,成年后便嫁給當時的太子舍人徐德言為妻。
后來南陳被隋朝滅亡,陳后主及其后宮女眷皆被俘虜,樂昌公主也在其中。
而早在國破家亡之前,樂昌公主和駙馬徐德言就擔心會因戰(zhàn)亂離別,所以將一銅鏡一分為二,各執(zhí)一半。
兩人約定好明年的正月十五那日,將各自的一半銅鏡拿到隋朝國都的鬧市去叫賣,以此作為相見的憑據(jù)。
樂昌公主被俘虜后,被越國公楊素納入府中,百般寵愛。
而樂昌公主卻終日愁眉不展,終于熬到了第二年的正月十五。
大圖模式 她托老仆拿著銅鏡到鬧市上去叫賣,而此時的徐德言一路顛沛流離,終于在十五那日趕到了都城。
他拿著一半的銅鏡和老仆手中的半片銅鏡合上了,同時他也得到了妻子的下落。
他托老人給妻子寫了一首詩“無復嫦娥影, 空留明月輝”。
樂昌公主收到丈夫的來信后,也是泣不成聲,當即回了一首,“笑啼俱不敢,方驗做人難”。
楊素有感于兩人的深情,便將樂昌公主送還徐德言,有情人終成眷屬 。
這便是“破鏡重圓”的故事。
大圖模式 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唐朝也有一個類似于“破鏡重圓”的故事,還因此留下了一首極美的詩,誕生了一個詞牌名。
這首詩名為《寄柳氏》,全文如下:
章臺柳,章臺柳,顏色青青今在否?
縱使長條似舊垂,也應攀折他人手。
其實這首詩還有一個詩名為《章臺柳》,而關(guān)于這首詩的題材一直是有爭議的。
因為也有人認為這是一首詞,后來“章臺柳”的詞牌名便是出于此。
大圖模式 他有一個十分寵愛的愛妾名為柳氏,兩人在安史之亂后離散。
當時韓翃回家探親,將柳氏留在長安,而安史之亂爆發(fā)后,長安淪陷,柳氏的處境就變得十分危險了。
亂世中,一個有著傾城之貌的弱女子,她的下場可想而知。
而韓翃的這首詩表明寫的是“柳樹”,實際表達的卻是對柳氏的無限擔憂之情。
大圖模式 詩歌開頭連用兩個“章臺柳”,足見詩人呼喚之急切。
“顏色青青”一句則問出了他心中的擔憂。
當時的柳氏青春正貌,容顏艷麗,卻又是孤身一人,長安那么混亂,詩人怎能不擔憂,所以忍不住問道:“你是否還安好”。
而接下來的兩句是對“今在否”的進一步推測。
“長條”一句是對“顏色青青”的補充,意在凸顯柳氏的婀娜多姿。
“攀折”則是暗指柳氏可能已經(jīng)落到他人的手中。
這首“尋妻”詩寫得很是直白,但卻情真意切,令人感動。
大圖模式 而韓翃的擔憂也并非沒有道理,柳氏在長安城破后,被蕃將沙吒利所劫,淪為姬妾。
在長安被收復后,韓翃跟著節(jié)度使侯希逸回到了長安。
他到處打聽柳氏的消息,得知她的下落后,便命人準備了一袋沙金裝入其中,還在沙袋上題了這首《章臺柳》。
而收到這首詩的柳氏也是肝腸寸斷,和了一首與之類似的詩,“楊柳枝,芳菲節(jié)。可恨年年贈離別。一葉隨風忽報秋,縱使君來豈堪折”。
后來隨著這兩首詩的傳播,有俠義心腸的人將此事稟報給唐肅宗。
唐肅宗被韓翃和柳氏詩中所流露的真情所打動,于是下詔將柳氏判給韓翃,兩人因此破鏡重圓。
大圖模式 韓翃不但抱得美人歸,他的這首“尋妻詩”,有情有義有水平,感動了世人上千年。
不知你還知道哪些關(guān)于“破鏡重圓”的故事,歡迎一起來分享哦。